赵俐黎采用针药结合分阶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2022-11-15 18:13王庆波经双双郑雪
河南中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膀胱经督脉通络

王庆波,经双双,郑雪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的炎性改变,并以中轴关节韧带钙化融合骨质化为主,常伴有其他关节和内脏炎性改变[1]。该病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男女发病比为 2~31,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男性,儿童及40岁以上者少见[2-3]。目前,AS的发病率为0.1%~1.4%,且具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目前,AS尚缺乏系统的治疗方案,临床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虽然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有较大的不良反应[6-8]。

中医药治疗AS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该病的相关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偻”有“脊背弯曲”“曲背”之义,王冰注释“偻”为“身体俯曲,不能直立”。该病多因风、寒、湿等邪气,痹阻气血、经脉,导致筋脉拘挛,屈伸不利[9]。中医辨证治疗有较好疗效[10]。针灸可刺激经络腧穴,促进经络循行,改善邪阻经络、经脉拘急不通的症状,故针药结合更能针对疾病“邪阻脉络,筋脉拘挛”的病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1-13]。赵俐黎主任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临证30余年,擅长治疗AS,提出分阶段经络辨治的思路,疗效明显。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第一阶段: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和督脉病证

赵俐黎认为,第一阶段为疾病的初期,最先侵犯骶髂关节,以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晨起较重、活动后缓解为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无任何不适。按经络辨证,AS第一阶段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因足太阳膀胱经“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而足太阳膀胱经疾病“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出现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的失用,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经络辨证当属督脉病证[14]。因此,AS第一阶段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和督脉病证。

AS第一阶段,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故治疗以除痹止痛为主,发汗通络为辅,可选用羌活胜湿汤[15]、大秦艽汤,加麻黄、桂枝和虫类药物如乌梢蛇或金钱蛇。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治疗风湿客于太阳经脉之腰脊疼痛的痹证。大秦艽汤治疗气血亏虚、风邪趁机入中经络所致痹证。方中羌活、蔓荆子入太阳经,祛风舒筋、胜湿解痉,为君药;秦艽、独活、防风、藁本解表祛风胜湿,为臣药;因本病多正气不足,营血虚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经络不畅,血不养筋,可用八珍汤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白芍、熟地黄、当归)补气养血活血,使气血足而筋脉荣,经络通则风自散,加上生地黄、石膏清热,并制约诸风药之温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使药。佐以麻黄6 g,10剂后或患者服药后汗多则改用桂枝10 g以微发汗;加乌梢蛇搜风通络。

针灸治疗常以针刺、督灸、刺络拔罐为主。针刺选用督脉穴、夹脊穴、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远端选穴常用后溪(通督脉)、昆仑(输穴)和委中(合穴),手法用强刺激泻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督灸又称长蛇灸、铺灸,可以通督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赵俐黎主任改进了督灸方法,首先,扩大施灸部位,包括督脉、膀胱经的第一、二侧线、颈项部。其次,施灸的姜末厚度、宽度、艾柱大小、施灸时间等进行了调整,每周治疗1次。刺络放血治疗,主要选用背部督脉和背俞穴,用8号注射器针头散刺后拔罐,可以泻热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改善肌肉韧带的僵硬症状。每次选用10个穴位,每周2次。

2 第二阶段:三阳经和督脉同病

AS发展到第二阶段为疾病中期,常出现三阳经和督脉同病。随着AS的不断发展,患者除脊柱两侧的症状外,还会出现下肢大关节为主的外周关节受累,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16]。此时,疾病往往从单纯的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病证演变为三阳经病变,涉及到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下肢的外侧,“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足阳明胃经循行于下肢和前外侧,“是主血所生病者……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鼾外廉,足附上皆痛,中指(趾)不用”。

第二阶段治疗:以通补为主,温补为辅。此阶段患者脊柱的钙化和僵硬加剧,应搜风通络、蠲痹壮骨、破血通络。赵俐黎主任选用蠲痹汤[17]合五虫四藤汤加减。方用羌活、独活、秦艽祛风胜湿;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土鳖虫温阳活血、搜剔骨肉关节藏伏之顽风固寒及缠绵湿邪;忍冬藤、鸡血藤、络石藤、钩藤、桑枝、青风藤等通经活络止痛;黄芪、肉桂、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等温补气血、活血通络,达到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效果。因患者需长时间服药,故将上方打粉,胶囊送服,每次3~9 g,每日3次。

AS发展到第二阶段,阳气已虚,疾病较重。当以火龙灸、温经通痹灸结合筋骨针、刺络拔罐疗法等治疗,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温经通痹灸治疗方法类似于督灸,只是治疗部位改为关节,应用特殊的器具将药物和姜末固定于关节部位,从而实施隔姜灸疗法,每周治疗1次。筋骨针是一种微型针刀,在患者疼痛的部位(腰背/颈部)取脊柱棘突下和棘突旁开1.5 cm处为穴位,选取10点,进行操作,每周2次。刺络拔罐根据情况选用经穴放血。

3 第三阶段:三阴经病证

AS发展到第三阶段则为疾病后期,疾病由经络传入脏腑,属三阴经病证范畴。该阶段,患者会出现脊股内后廉痛、腹胀、泄泻、心烦、目赤肿痛、胸闷气短等[18]。治疗当以温补为主,兼顾止痛,方选右归丸、独活寄生汤等[19]。方中桑寄生、杜仲、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牛膝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强壮筋骨;桑寄生、牛膝有祛风湿通络作用。独活、细辛、防风、秦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其中独活善下行,祛下焦与筋骨间的寒湿之邪;细辛入少阴肾经,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且能止痛;秦艽舒筋络、通利关节;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滋阴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充气血,填精髓。白芍用量多在30 g以上[20]。

此阶段针灸治疗常以督灸、天灸为主,每周1~2次,督灸长于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天灸法是在背部督脉和背俞穴采用寒痹通(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天南星等)进行穴位贴敷,使穴位微微发泡,每周1次。在腧穴选择上,除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外,还可根据疾病累及的脏腑、经络选用相应腧穴。

4 病案举隅

孟某某,男,17岁,2021年3月以腰背疼痛多年、加重半年为主诉来诊。患者腰背疼痛,反复发作,时有颈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按照腰椎间盘突出、腰背肌筋膜炎治疗,疗效不佳。半年前疼痛加重,特点是晨起疼痛较重,受凉后加重,并伴有双侧髋关节疼痛,发作时行走困难,服用布洛芬等可缓解。根据患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下肢活动受限等特点,属于AS第二阶段。赵俐黎主任根据经络辨证,认为该患者为足三阳经和督脉并病,给予蠲痹汤合五虫四藤汤治疗。药物组成:羌活15 g,独活15 g,秦艽12 g,白芍20 g,全蝎6 g,蜈蚣6 g,乌梢蛇12 g,鸡血藤30 g,络石藤20 g,钩藤 20 g,黄芪30 g,桂枝10 g,乳香6 g,没药6 g,当归12 g,川芎1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同时,采用筋骨针松解脊柱两侧膀胱经、放血拔罐、督灸,每3 d 1次。患者经过14 d的治疗,疼痛基本消失,脊柱活动度明显增加。考虑患者需长期服药,故将上药按比例制成胶囊,每次3 g,每日3次,口服。并应用寒痹通外敷肝俞、肾俞、环跳、阳陵泉等,隔日1次,每次4 h。持续治疗半年,腰背痛未再发作。

5 小结

AS早期(第一阶段)常表现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病证;疾病中期(第二阶段)出现三阳经和督脉同病,此阶段外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疾病后期(第三阶段),则会出现三阴经病证,外邪已由经络传入脏腑,属于“阴证”范畴,病情较重。分阶段经络辨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病情进展。

猜你喜欢
膀胱经督脉通络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最方便的健身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督脉循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