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梅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业”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中古代汉语“业”字语句为基础,对该字相关义项之间的历时性演变和语法化进行了探究。
据文献记载,“业”字所表达的意义不是太复杂,上古汉语早期多出现引申义,但其本义因引申的缘故而逐渐消失。“业”字本义的引申义有很多且具有强大的链式发展能力,词义之间联系密切,“业”在上古汉语中出现次数较多。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动态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那么词义的演变就成了必然,淘汰或产生就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自然的现象,更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合力影响的结果。
“业”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指古代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板。刻有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等 打击乐器。《说文》:“业,大版也。所以饰县(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 白画之……”后引申为筑墙板和书册的夹板,再引申学习内容及职业等。之后又引申指学业,进而引申指其他行业、事业,再转指产业。业又表示行为完成,相当于已经。佛教徒称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为业,包括善恶两方面,一般转折恶业。由此引申指罪孽,又用作詈骂之辞。
接下来追根溯源,让我们在了解“业”字意义以及字形演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每个时代“业”字意义的具体含义并且做出以及相关例子说明。
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覆在悬挂钟、鼓等乐器架横木上的装饰物,刻如锯齿形,涂以白色。之后又出现了一些引申意义,这一时期的“业”大体上有以下释义:
(1)原始意义,即: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例如:
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说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崇牙树羽。——《诗·周颂·有瞽》
业,大板也,所以饰栒为县也…植者为虚,衡者为栒。《毛传》
(2)筑墙版。
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尔雅》。
《尔雅·释器》:“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
(3)古代书册之版,也指写字用的业版。
《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礼记·曲礼上》:“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宋翔凤《过庭录·管子识误》:“古人写书用方版,《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亦谓之业。郑训业为篇卷,以今证古也。”
(4)学业;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复不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礼·曲礼》:“所习必有业。”
(5)事业;有一定的规模、目标和影响的社会活动。
《易·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孔颖达疏:“于行谓之德,于事谓之业。”
《史记·商君列传》:“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6)财产。
《韩非子·六反》:“受赏者甘利,未赏者慕业。”
(7)职业;所从事的主要工作。
《左传·昭公十三年》:“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
《国语·周语上》:“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
(8)壮。
《诗·小雅》:四牡业业,又凡所攻治者曰业,事物已为而未成亦曰业。《孟子》:有业履於牖上。
(9)创始;开始。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
(10)既;已经。
《史记·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业为世间人,何处逃祸殃。”
(11)危;不安。
《诗经·商颂·长发》:“昔在中叶,有震且业。”
《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12)功业,事业。
《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
《易·坤卦》:“畅於四支,发於事业。”
(13)基业。
《孟子》:“创业垂统。”
(14)世业。
《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台骀能业其官。”
(15)姓氏:业。
《姓苑》:“有业氏。”
(16)茶业。
《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也,卖浆,小业也。”
(17)使之立业、乐业。
公孙弘《对贤良文学策》:“故民者,业之即不争,理得则不怨。”
(18)事。
司马迁《报任安书》:“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业”的意义已经出现了从先秦时期的名词意义向动词化和形容词化发展,词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展。魏晋时期佛教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于“业”字词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意义。这一时期“业”字主要有一下含义:
(1)职业,操守。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佛教徒称人的一切行为、言语、思想,通常指缘分或罪孽。
沈约《均圣论》:“上圣开宗,宜有次第,亦由佛戒杀人,为业最重也。”
(3)担心害怕的样子。
陈寿《三国志》:“百姓业业,天下苦之。”
(4)事业。
《隋书·滕王纶传》:“大业初,有术者王琛,距此五十年,盖别是一人。”
(5)经验技术。
《齐民要术》:“资身之业,靡不毕书。”
(1)以……为业;从事。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继承。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
(3)学业,学习内容或者过程。
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业甚浅近。”
(4)读书。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
相比之前几个时期“业”字意义在宋元时期没有多大的变化。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用法,在之前的意义基础上词性基本没有变化,词义上稍微有所扩大。
(1)使之立业或乐业。
王安石《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
(2)既,已经。
文天祥《五月十七夜大雨歌》:“业为世间人,何处逃祸殃。”
(3)罪孽。
把业龙擒捉,猛虎拖倒。——《西厢记诸官调》
(4)使从事于;以……为职业。
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宋史》
(5)职业。
《宋书》:“在昔盛世,人无迁业”
(6)功业。
《童蒙训》:“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明清时期,“业”字的意义基本都是沿用前代的意义,被人们运用于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更加接近生活化。
(1)从事某种行业。
蒲松龄《聊斋志异·丁前溪》:“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
(2)既,已经。
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3)学业。
《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某业所就。——清·黄宗羲《原君》
(4)事业、功业。
子孙创业。——清·黄宗羲《原君》
伊皋之业。—— 明·刘基《卖柑者言》
(5)职业。
业是有年。(以是为业)——明·刘基《卖柑者言》
为业以求钱。——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6)产业。
《原君》:“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7)从事(动词)。
《卖柑者言》:“吾业是有年矣。”
(8)罪孽。
《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以上对于“业”字在这种纵向上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业”这个字义演变的规律。名词含义演变方面:大板(悬挂乐器的横木)—写字的业版—学习(内容或者过程)—职业、姓—事业—产业—功业—佛教的言行和思想,每次的演变都是从“业”的引申意义来演化的,越来越接近时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动词含义方面:开创—从事—继承—使……立业—以……为业,主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的表达更严谨;形容词含义方面:壮—不安—担心害怕,这一方面的跨越是比较大的,不过仔细研究其本意我们会发现黄瓜乐器的横木要是不牢靠的话肯会让人不安,以至于引起担心;副词含义方面:只有一种,那就是已经的含义,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也都是“业”本意引申而来。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业”字的含义中名词意义保留的比较多,形容词含义在后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逐渐消失,副词含义运用比较少。至今,现代汉语当中“业”字的含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业。农业。(2)职务,工作岗位:职业。就业。(3)学习的功课:学业。肄业。毕业。业精于勤。(4)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业。丰功伟业。业绩。
(5)从事:业医。业商。(6)财产:产业。(7)既,已经:业已。业经。(8)佛教名词:业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业障(亦称:孽障)。(9)姓。
以上现代汉语当中所用的意思都是由“业”字最原本的含义引申来的,是“业”在我们现代说中的常用意义,也是我们经常理解的意思。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名词类的释义相比谓词类的释义较多,“业”字本义为名词,故之后在其含义演变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运用语言的需要演变为名词的可能性是大于谓词和副词的。“业”字演变的方式以引申为主,从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这一含义,到后来的与学习相关的意义,再到后来的事业、功业、行业、职业、佛教思想以及重大活动的含义,无不体现语言语法化和生活化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