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腹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2-11-15 14:40:18郭耀应张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气手法原发性

郭耀应,张琳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75)

振腹疗法是脏腑推拿流派发展创新的成果,由北京东直门医院臧福科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所创立。振腹疗法的核心手法为“松振法”,即以前臂肌群在松弛状态下进行可控制的自主震颤,带动腕关节做低幅高频有节律的屈伸运动,并通过手掌、手指传导到治疗部位。此振法与震颤法的最大区别是不通过肌肉静止性收缩产生振动,操作时前臂不易疲劳,手法更加稳定,治疗时间更长。振腹疗法除核心手法“松振法”以外,还包括了揉、推、拿、擦等手法。目前,振腹疗法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也有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其有效性,但临床中治疗各科疾病的机理还缺少理论的归纳和总结。本文通过梳理振腹疗法在临床中已取得的成果,分析振腹疗法的研究现状,综述振腹疗法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病机理,探讨振腹疗法的发展方向。

1 基本原理

付国兵[1]教授从元气在生命的传输过程角度阐释了振腹疗法的基本原理,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动力,元气的输布是以脾胃为枢纽、以三焦为场所的阶梯转输过程。神阙乃神气出入之门户,真元之所处,振腹疗法的原理是以神阙为中心,以松振法为术,震动脐下之元气沿三焦传输至肾脾肺;振腹时五指放在任、肾、脾三阴经上,三阴经皆过丹田,振腹以激发元气沿经脉入脏,充养脏腑以调节功能。振腹以培补元气,畅达三焦,助元气升发输布,振腹疗法正是抓住元气的生发、充养和输布三个环节,调整元气的生发并畅通其运行通路,进而能够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

国生[2]认为命门、丹田、脐是通过带脉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系统。这一系统中命门是五脏整合的中枢,丹田为元气贮藏之所,脐为真气往来之门,带脉为上下交通之枢纽。这个系统的本质是元气生发之处,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其可总督人体诸经百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为神气通行之门户,是气机升降出入之重要枢纽。振腹疗法正是从这一系统入手,偕一点而通调全身,培元气、调运化、畅气机,促进人体的自我痊愈机制的启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临床应用

振腹疗法已在临床中的内、外、妇、儿及男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Ⅱ型糖尿病和原发性痛经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取得了诸多临床成果,为更好地认识和推广振腹疗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2.1 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中医称之消渴,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振腹疗法正是抓住了Ⅱ型糖尿病本虚的特点,以脐为中心,振腹以助脾胃运化乃气血津液生化有源,通调三焦助水液代谢畅达,温肾阳以助五脏气化有力,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气血津液代谢有常。振阴以达阳,滋阴以制阳,振腹疗法可促进阴液的生成输布,从而改善消渴症阴虚标实的证候。国生等[3]将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振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对照组无干预,观察组只采用振腹疗法,干预12周后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空腹胰岛素(FINS)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2-%S)显著提高、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显著降低。李多多[4]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保持基础用药和生活习惯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振腹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得出单纯振腹手法可以降低Ⅱ型糖尿病受试患者血糖水平的结论;蔡明亨[5]将60例符合糖尿病低减(IGT)患者随机分为振腹组和对照组,研究振腹疗法对IGT的FBG、2hPG的影响,发现振腹疗法可降低IGT患者2hPG水平;陈鹏辉[6]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来研究振腹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及甘油三酯三项指标的影响,实验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低频治疗组、高频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发现:振腹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均上升明显,振腹后三项指标较模型组均下降明显,而振腹的高低频率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苏波等[7]将造模大鼠分为振腹组和模型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试验,研究振腹手法对Ⅱ型糖尿病糖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振腹组较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口服糖耐量能力显著上升,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光镜下振腹组胰岛细胞较模型组损伤较轻。以上实验均从结果上证明振腹疗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但作用机理尚不清晰,可能是振腹对肾上腺、腹肌及胃肠平滑肌起到调节作用,或振腹能增强胃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振腹改善了胰岛细胞功能、减轻了胰岛细胞的破坏,或提高了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2.2 原发性痛经 振腹疗法给予机体轻柔而有节律的低频刺激,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交感神经受抑制,缓解子宫体的强烈收缩,减轻疼痛。振腹疗法的温热感可补肾温阳、培固正气,又可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沈潜等[8]采用振腹疗法结合自创的温经止痛操治疗重度痛经30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结果发现总有效率高达100%,此方法对重度痛经的疗效可靠且非常安全。彭亮等[9]将6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振腹组、药物组和假手法组进行对照试验,研究振腹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结果发现振腹组和药物组痛经症状明显减轻且治疗前后血清PGF2含量显著下降,这说明振腹和药物均能有效减轻痛经患者症状且可能都是通过降低PGF2含量而实现。李晶晶等[10]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振腹组和中药加振腹组,研究逐瘀温经汤配合振腹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痛经疼痛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PGF2)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中药加振腹组的疼痛评分和PGE2、PGF2水平显著低于中药组和振腹组。张治多[11]、王圆圆[12]、李明星[13]分别研究了针灸和振腹、浮针和浮针加振腹、中药和中药加振腹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均采用痛经评分量表、VAS量表和中医证候等指标进行评分,结果发现振腹和针灸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疗效可靠且接近,振腹结合针灸或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佳。从以上研究可见,振腹治疗原发性痛经应遵循月经周期来治疗,一般要治疗3个月经周期以上,故治疗过程应有耐心和信心坚持治疗。治疗原发性痛经,个人调护应放在首位,主动练习温经止痛操或点按温经止痛、活血理气的穴位是缓解痛经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振腹疗法对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且患者痛苦小、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3 便秘 振腹疗法有节律的低频振动和温热渗透,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和腹部血液循环,刺激肠道分泌肠液润滑大便。高煜森等[14]研究振腹疗法对60例女性便秘患者疗效的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患者治疗前后填写SF-36调查问卷,并通过MP-150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升结肠和乙状结肠电生理信号。研究发现,振腹疗法能改善慢传输型便秘的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费力等便秘症状,而且疗效比西沙必利更持续。曾令奉[15]将120例肠道实热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小儿推拿和常规小儿推拿加振腹疗法进行对照试验,研究发现常规推拿联合振腹疗法能有效改善其大便艰涩不畅的症状,治疗效果更佳,操作安全且患儿依从性良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后天之脾尚未发育成熟,运化能力相对较弱,小儿饮食不当就容易出现积食,积而化热出现便秘。这与老年人便秘大为不同,老年人多虚,气血津液不足,肠失濡养,大肠传化糟粕功能减弱所致。振腹疗法可以调畅三焦气机,上可促进肺之宣发肃降,中可调节脾胃之枢升清降浊,下可促进大肠传化糟粕,振腹又可补脾和胃,促进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故振腹疗法对成人和小儿便秘均可适用。

2.4 不寐不寐多因肝郁气滞、痰热内扰或心虚胆怯、心肾不交导致机体阴阳失调、阴不纳阳,在安静环境下振腹疗法能使患者放松,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状态,具有调畅气机、疏肝解郁、培补元气、交通心肾、宁心安神、调和阴阳的作用。安睿蓬[16]将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法组和常规手法加振腹组进行对照试验,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数据统计发现,治疗后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状态及PSQI总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且常规手法加振腹组评分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手法组。欧妍[17]对50名不寐患者振腹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但此试验未能分组,故无法判断振腹和针灸在治疗过程中各起了多大作用,适合作为经验的总结和交流。

2.5心血管疾病 苗静等[18]将84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振腹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归脾汤治疗,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臧冬梅等[19]和李伟等[20]分别运用振腹疗法对冠心病伴有焦虑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用对照组基础药物加振腹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GAD-7评分和PHQ-9评分显著改善,说明振腹疗法对患者焦虑、抑郁精神状态有改善作用。神阙乃神气出入之门户,振腹疗法行气解郁,以气调神,通过对脏腑以及神气的调治,使脏腑阴阳平和,气机经络通畅,从而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医生在治疗时给予患者情感关怀,在相互交流中既增进了互信、科普医学知识,又疏解了患者内心的痛苦,同时对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6 其他疾病 徐江[21]、杨明[22]、李永红[23]、李娜[24]、张敏尚[25]等对白血病、肩周炎、更年期综合征、小儿伤食泻、阳痿等内、外、妇、儿、男各科疾病进行了以振腹疗法为主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试验样本量小、相关研究资料过少,相关研究成果尚未被广泛重视,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

3 结语

臧老其所学结合毕生临床经验,开创性地创立了振腹疗法,已成为脏腑推拿流派的闪耀一支,逐渐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独特的流派。如今振腹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糖尿病和痛经方面疗效确切。但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振腹疗法的理论还需更加细化,元气的阶梯传输理论和命门-丹田-脐系统理论只是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还缺少直接的实验证据予以证实;对机理的研究还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目前振腹疗法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均是从结果上得到肯定后反推理出的中医治病机理,且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时治病机理还有待分析,对同一疾病的辨证分型不能明确振腹方案的差异。

目前,振腹疗法相关研究还缺少更大样本的实验和更多的临床研究;缺乏疾病治疗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阐释;在振腹手法客观化研究方面缺乏更深层的研究,手法的标准缺乏数据方面的界定,对于手法的刺激量和疾病的关系也鲜有研究。

振腹疗法需要研究的领域还非常多,运用现代的科研方法和先进设备研究振腹疗法是研究的重要手段,振腹疗法的现代化研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难题,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检测技术来揭示振腹疗法的手法特点和治病机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

猜你喜欢
元气手法原发性
元气清晨
金秋(2023年8期)2023-07-07 03:02:36
层递手法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2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七步洗手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如何养元气?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08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9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