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穴在临床的应用及思考

2022-11-15 14:40高焕欢叶志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艾灸中风疗效

高焕欢,叶志英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0;2.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井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1]:“经脉十二,络脉十五……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穴为五腧穴之始,是十二经脉经气初始生发之处,也是十二经脉阴阳之气始发和交接之处,具有生发人体阳气及调和人体气血的重要的功能。近年来井穴被运用在神经系统疾病,内外妇儿科等其他病症等方面,本文论述如下:

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1 脑损伤

井穴在古籍中很早就被作为急救的有效手段,《类经图翼·经络·手太阴肺经》[2]在少商主治中记载:“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初中风,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此穴及少冲、中冲、关冲、少泽、商阳,使血气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井穴放血被中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二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用于治疗急性中风病意识障碍并进行全国推广[3-4];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一氧化碳、颅脑外疝等颅脑疾病相关昏迷,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亦从机制进行研究[5];李小飞[6]运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王晓飞[7]发现十二井穴不仅可改善ICU谵妄患者精神状况和治疗整体疗效,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郑勇文[8]等研究表明手十二井穴放血疗法辅助治疗出血性卒中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血肿吸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死亡病例报道。近年来的实验研究[9]表明井穴放血可以缓解急性脑病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缓解低氧、酸中毒、神经毒性,减轻炎症反应,抗自由基损伤、抑制钙超载等作用,对缺血性及创伤性脑水肿、血脑屏障功能障碍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2 中风后遗症

《卫生宝鉴》曾记载大接经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中风偏枯。临床运用通过按一定顺序针刺十二井穴的大接经法治疗中风偏枯常获良效。秦彦强[10]、徐静[11]、刘信君[12]等不同研究发现无论是单纯使用大接经疗法,还是联合康复治疗,均能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除了较为特殊的大接经针刺法外,还有使用点按井穴[13],麦粒灸井穴[14]等不同方法,亦可改善偏瘫侧肌群的状态,促进患者日常功能的恢复。有文献认为[15]手部井穴位于手指末端,而大脑皮层在手指末端有投射区域,在皮层之间有相连的神经元,因此通过对井穴予以刺激,可反射性地提高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活性,从而改善脑血流量,延缓脑组织低氧状态。

井穴不仅在中风肢体偏瘫可取得良好疗效,现代亦将其应用于中风后认知障碍、中风后抑郁等方面。《针灸大成》[16]曰:“呆痴忘事……可刺手少阳并关冲。”,“呆痴:神门、少商、涌泉、心俞”,说明井穴有益脑开窍的作用。程红亮等[17]、钱伶敏等[18]人电针相关井穴均可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综合认知水平,且较药物疗效更优。杨丹[19]等基于“井主心下满”理论,认为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属于“心下满”的范畴,故取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该病,亦可取得与帕罗西汀同等的效果,且副作用小,易于操作。苗裕等[20]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后抑郁大鼠模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降低,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体现了现代理论与中医理论相互印证。

2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井穴逐渐被运用于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孙宗洋[21]运用针刺结合井穴刺络放血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症候症状,缓解疼痛,还可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和治疗后空腹血糖等血液生化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相比,临床效果更佳。孙茹[22]通过研究发现井穴放血联合依帕司他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缓减局部不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内外妇儿疾病

临床中有单穴、联合用穴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疾病,与各井穴的特性及个性相关。

3.1 镇静安神

《备急千金要方》所言十三鬼穴可治疗“治诸横邪癫狂”歌诀中所言“鬼信”即为少商穴、“鬼垒”即为隐白穴,井穴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黄小新等[23]人发现井穴(隐白、厉兑)麦粒灸,可改善围绝经期失眠女性的睡眠质量;何梓健[24]等人探讨癔球症患者临床精神心理学特征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少商穴治疗癔球症的疗效,研究表明少商TEAS治疗可有效改善癔球症患者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状态。

3.2 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灵枢·热病》篇就有记载井穴治疗热病。现代多将其运用治疗热性疾病,特别是五官头面部疾患,如张佳[25]运用少商、商阳、关冲刺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其效果较单纯使用中药外敷更佳;陈苑[26]等人研究发现商阳穴刺血疗法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及CD64表达;黄彩燕[27]在基础治疗上配合耳尖、少商放血可减轻患儿的发热、疱疹、咽痛症状。

3.3 个别井穴的特殊作用

隐白治疗崩漏:《针灸大成》[16]“隐白主衄血……妇人月事过时不止。”李恩奎[28]、余次碧等[29]观察固冲汤和艾灸隐白穴治疗脾虚型崩漏患者,结果显示均显示隐白穴艾灸联合固冲汤治疗脾虚型崩漏止血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口服。至阴治疗胎位不正:古代就有艾灸至阴穴治疗难产、滞产的记载。近年来我国针灸界运用艾灸矫正胎位,收到良好效果,现代研究发现[30]艾灸至阴使肾上腺皮质分泌血浆游离,使垂体-肾上腺素系统有兴奋效应,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异常胎位转正。大敦治疗疝气:《玉龙歌》[16]曰:“七般疝气取大敦。”朱国生等[31]人利用艾灸大敦穴联合疝气带保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现较单纯使用疝气带,其有效率更高,半年复发率更低,且操作简便,避免患儿忍受手术的痛苦。

4 思考

井穴为十二经脉经气初始生发之处,亦是脏腑、经气之根本,郭义教授认为刺激井穴可达到“小刺激大反应”的效果,其外可治疗经络循行上的病症,内可治疗脏腑之疾病,是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要穴,近年来井穴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可用于急救、昏迷,亦可用于其他内外妇儿等疾病,且临床疗效良好。刺灸井穴技术适宜推广应用,如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可用于院前急救,其操作简单,只需对急救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进行简单的培训即可完全掌握;对于病房及基层来说,该方法可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来推广,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使用针对特殊病症的穴位,值得临床应用及研究。但是目前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选穴,操作规范等方面未能都有一定标准,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案,以便适用于临床,针对各地区的情况,制定适合各地区各单位的治疗规范,以期满足临床要求。

猜你喜欢
艾灸中风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艾灸保健知多少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千万“别”艾灸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