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松, 杨 玉, 周碧云, 刘 莎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
应急医疗是我国大卫生与大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大众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它小至村落(村医)大至省市(体系),涉及现场处置、基层应急、灾害救援、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多个阶段与不同范畴。尤其处于乡镇农村、事发现场、特殊环境等各种情况下的一线场合,应急医疗更是首当其冲,是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第一环节。
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应急医疗工作与事业的发展关爱有加,无论是“具体到”某一现场的积极施救,还是“宏观到”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时常都亲力亲为。其中有不少的特殊经历与感人往事,很值得进行认真总结与深入研习。这对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也具有积极意义。在此,特别回顾与纪实了主要的典型范例。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的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一干就是7年。在经过了前期的极不适应并且度过“4关”之后[1],终于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后来被推选为当时的村医——赤脚医生。“乡亲们逐渐把我看做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1]。
赤脚医生是我国上世纪60~70年代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际践行者,是农民身边“养得起、留得住、用得着”的医生[2]。几乎在全村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半农半医”,靠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一个药箱”翻山越岭、行走在田间地头[2],为乡亲们提供了最快捷最直接、最基本最实用的病痛防治和卫生保健。至1975年底,陕西省的赤脚医生队伍已达到每个生产大队平均2.5名,“实实切切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根本问题”[2]。赤脚医生的出现,在当时可谓是一大创举,被WHO等联合国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基层医疗保障的“中国模式”[2]。
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有一次到福清市去做基层调研。陪同前往的有当时的福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黄建兴等同志[3]。晚上8点多钟在返回省城福州市的路途中,遇见了一起大卡车和摩托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习近平书记看到骑摩托车男子倒在血泊中,要求立即停车下去看看[3]。“我们都劝他,交警已经到位了,就不用管了,还是继续赶路吧。习近平同志严肃地对我们说:‘倒在那里的如果是你们的亲人,你们会不会下去’。他下车察看后,马上叫人拨打120。接着俯下身握住伤者的手安慰到:‘不要怕,我们周围有这么多人帮忙呢。’1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等伤员上了救护车,习近平同志反复叮嘱一定要抢救过来,然后才回到车上。在返城的车里,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看得出来心情很沉重……”[3]。
这是一起交通事故现场积极施救的典型案例。已经充分体现出时为省委领导的习近平书记爱民亲民和心系百姓的一贯朴素作风,及其“生命至上”理念的一以贯之。同时,他对突发事故现场的简明应急处置,其“流程”也已具备了鲜明的专业性特质,可谓十分恰当。
2003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仅上半年,先是史无前例的“非典”疫情暴发,后又遭遇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罕见的酷暑干旱。这对刚到任浙江省委书记仅几个月的习近平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4]。当时,浙江虽还暂未发现疫情,但作为一个经济与贸易大省,对外交往广泛,人口流动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日进入浙江的流动人口有8万人左右,特别来自疫情较严重地区的就有近8000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4]。
面对突如其来的复杂局面,习近平书记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带领浙江人民迎难而上[4]。根据习书记指示精神,杭州市率先在全国采取了多个非常之举:如第1个对所有与非典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隔离;第1个果断对320多家影剧院、歌舞厅、卡拉OK厅及人防坑道等场所实行临时停业;第1个控制全市药品经销单位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等等[4]。当时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地方到部队,全省上下紧急行动,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了严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构筑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大堤”[4]。2003年上半年,国内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先后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浙江省仅有4例输入性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没有发生二代传染病例、没有一位医务人员发生交叉感染的特殊省份[4]。
2006年8月10日当晚,超强台风“桑美”带着17级以上的狂风向温州苍南袭来。当时,测量台风的计量器失灵了(超过12级以上,已经没有测量刻度)[5]。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一夜没睡,一直在部署指挥抗台战斗,多次打电话询问情况。第2天一早,他得知苍南县金乡镇受灾最严重,就不顾疲惫,驱车6个多小时实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5]。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几乎每年都有台风来袭,特别是温州台州一带更是如此。在过去浙江人曾说:“不死100多人的台风,都不算台风”[6]。这话从侧面反映了台风的破坏力。
调到浙江工作之前,习书记在福建工作多年。福建也是台风灾害的多发地区,习书记对“防台抗台”已积累有实践经验。每一次台风来袭时,他都亲自到防汛指挥部指导“防台抗台”工作[6]。为此,习书记对浙江明确提出了防控台风的“三原则”与“六个字”要求。
三原则即“台风来到之前,要防;台风来的时候,要避;台风结束之时,要抢”[6]。防,指预防与防备;避,指避险与躲避;抢,指灾害抢险与人员抢救等。实际上,防避抢三原则不仅仅是针对台风而言,对其它诸如地震、洪水乃至战争等天灾人祸,同样的都具有应急指导意义。“六个字”即:“少伤人,不死人”[6]。虽然仅6字,但这已是非常高的应急要求和灾害救援的主要原则,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生命至上”。
2013年3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刚果(布)总统萨苏和夫人陪同下,来到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市西郊的、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刚友好医院”,两国元首为隆重热烈的医院竣工剪彩。期间,在该医院工作的21名来自中国内地的援外医疗队员欣喜地迎候习主席。习近平主席同大家逐一握手,亲切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7]。
习主席在现场讲话中指出:“非洲很多地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疾病肆虐,缺医少药。中国医疗队员不畏艰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当地群众解除病痛,为增进中非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于白衣天使和友好使者称号。祖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你们的默默奉献”[7]!
习主席强调:“中国医疗队不仅在为非洲人民服务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无上荣誉,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造就了一种崇高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这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精神不仅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医疗队员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7]。
自1963年应阿尔及利亚政府请求、派出我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半个多世纪中国已经累计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993批次、医疗队员2.2万人次,诊治当地患者2.2亿人次。目前,仍保持千余名中国医疗队员分布在非洲45个国家的100个医疗点,长期为当地民众提供无偿的各种医疗服务[8]。
疫,民皆疾也。即民众大多都已病倒! 这个既专业又精准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800 年前的《说文解字》里[9]。
2016年8月举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主席在会上强调:“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传染病始终是重大威胁。一部人类文明史可以说是人类同瘟疫斗争的历史”[10]。2018年1月,习主席为此又列举了8个方面16个风险[10]。2020年6月在针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专家座谈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10]!
疫病防控实际就是一场“大战”,必须有充分的各种准备,方能胜之。当开始针对大量确诊的感染者在 ICU 进行集中重症抢救时,意味着已进入了整个防疫阻击战的最后一环,这显然是很被动的一种应对。
实际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里就有相关针对性论述:“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9]。早期预防始终是前提,预防永远胜于救治! 针对此次新冠“应对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11],习近平主席专门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医防结合,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11]。”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2]
2020年4月10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强调:“要从顶层设计上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充实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共卫生机构。”[12]同年9月22日,习主席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1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提高基层防治能力,到顶层设计国家治理体系,习主席都十分重视、亲自部署、积极推动。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考察时又专门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把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