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基于疏肝健脾法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

2022-11-15 04:12周鑫鑫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疏肝运化健脾

周鑫鑫,方朝晖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230038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现如今,因生活质量提高,人们饮食结构调整,肥胖人群占比逐年上升,因肥胖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愈加受到关注[1]。肥胖是指由于人体内的脂肪组织绝对含量增多,尤其是甘油三酯含量增多,或者是脂肪分布异常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中医学认为肥胖是因饮食不节、运动过少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体内膏脂过量蓄积,导致体重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证,是导致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2]。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肥胖存在三种类型,分别是肥、膏、肉,并且认为肥胖的发生与禀赋异常、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重要因素密不可分。《素问·通评虚实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也曾载道:“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元代朱震亨曾提到“肥白人多痰湿”,即中医体质学说中的“肥人多湿”,可见大多数肥胖者的体质类型多为痰湿和气虚[3]。中医对肥胖病因的认识主要为痰、湿、瘀、虚,肥胖的证型多是痰瘀、湿盛、气虚等,大多出现气短、乏力、疲倦等症状,体征多为胖大舌、腻苔、滑脉、脉弦等[4]。

方朝晖教授作为安徽省中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医内分泌学学科带头人,从事内分泌科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载,在内分泌疾病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幸而师承方教授,现将其治疗肥胖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1 饮食失节,脾胃受损

膏脂的形成与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脾失运化则痰脂凝聚[5]。饮食不节者,常胃热亢胜,则胃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亢进。过量进食肥甘厚腻之品后,脾之运化功能受到阻碍,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再之,大量水谷不能化生精微物质而演变为膏脂,停于经络、皮肉之间,故而形成肥胖。因而,《素问·奇病论》所言“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阐明了引起肥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饮食失节。

2 年老体弱,正气虚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年四十……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人体经壮年之后,阴升阳降,正气虚衰,加之起居失宜,肺、脾、肾三脏主水液代谢功能减退,痰湿内生。肺、脾、肾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加而愈加衰退,故而体重渐升。

3 先天禀赋,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于肥胖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发生具备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倾向。人体体质即中医所说的先天禀赋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阳盛体质,胃热亢胜,腐熟水谷功能亢进,则食欲过盛。然胃受纳水谷过量,则会阻碍脾之运化功能,痰浊内生,发为肥胖。

4 缺乏运动,痰湿内生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少动者,阴盛阳虚,气化功能欠佳,津液不化,停为痰湿,化为膏脂,堆积不化而致肥胖。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有云“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饱食即卧,乃生百病”,表明人体健康离不开适当的体力活动。

中医学认为肥胖是由脾虚所致,属痰湿内生以致化为膏脂堆积于体内为患[6]。其形成原因,不外乎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酗酒厚味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有关。或者因为素体脾胃虚弱、喜坐少动,过量水谷无法正常运化成精微物质,滞于体内导致气机运行不利,进一步引起脾胃升降功能的失常[7]。胃强脾弱者,在上述病因的共同作用下,痰湿化生,瘀血阻滞,气机不利,郁而化热,则引起肥胖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方教授认为,肥胖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肥胖乃本虚标实之症,本为肝郁脾虚,其标在于痰湿、瘀血、膏脂。脾气虚,运化转输水谷无力,无法正常转输精微物质,膏脂及痰湿内停留于体内。胃火旺盛则食欲过盛,水谷精微进食过多,则转化成痰湿膏脂,停于肌肉之中。脾肾阳气虚衰,水液蒸腾气化减弱,水湿停聚。此外,肝气旺盛则气滞,脾气虚则会引起血瘀痰凝,均会造成肥胖的产生。

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

《证治要诀》曾有记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欲容体瘦以示人者良。”现代研究证实[8-18],如荷叶、泽泻、猪苓、茯苓、玉竹、地黄、山楂、防己、赤小豆、薏苡仁、决明子、柴胡、菊花、茵陈、大黄、芦荟、女贞子、墨旱莲、苍术、夏枯草、丹参、番泻叶、冬瓜皮、车前子、芒硝、火麻仁等中药皆具备一定的调节血脂降低体重作用。方教授认为,在对于肥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辨证论治,辨明其属气郁、痰湿或是瘀血为患,根据中药药性功效灵活运用。

2 饮食运动疗法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饮食方面,少量或者不进食肥甘厚味、辛香刺激等高热量食物,尽量食用清淡、低盐、低脂之品。此外,坚持长期规律运动,以慢跑、快走、游泳、羽毛球等有氧运动为主。方教授认为,运动只有在配合饮食控制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同步进行。

病案举隅

患者,男,33岁,行政职员。2021年3月10日初诊。

病史:3年前因工作压力大而暴饮暴食,近3年来体重上升25kg,经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方法后,体重仍持续上升。刻诊:形体肥胖,倦怠乏力,动则汗出,平素情绪急躁易怒,每于进食后出现右胁及腹部胀满不适,超量进食,夜寐一般,大便黏滞,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身高185cm,体重125kg,体重指数为36.52kg/m2。 肝胆胰脾B超提示脂肪肝。生化检查示甘油三酯2.51mmol/L,总胆固醇7.12mmol/L。

诊断:肥胖症。

辨证:肝郁脾虚,痰瘀阻滞。

治则:疏肝健脾,化瘀祛湿。

处方:柴胡15g,枳壳15g,赤芍15g,白芍15g,苍术15g,白术15g,桃仁12g,红花12g,荷叶15g,焦山楂15g,泽泻12g,猪苓15g,茯苓15g,薏苡仁15g,炙甘草8g。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2021年3月24日二诊。患者诉右胁及腹部胀满减轻,偶感乏力、汗出,情绪较前好转,纳寐尚,大便黏滞改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弦。原方加黄芪30g,车前子15g,防己12g,山药30g。服用方法同前。

2021年4月28日三诊。患者诉无明显不适,乏力、汗出好转,配合有氧运动疗法体重降至118kg,纳寐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原方继服21剂。配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半年后体重降至95kg左右,生化检查示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均正常。2021年11月随访,体重未再上升。

按:患者身高185cm,体重125kg,体重指数为36.52kg/m2,诊断为肥胖症。平素情绪急躁易怒,每于进食后出现右胁及腹部胀满不适,食量大,夜寐一般,大便黏滞,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阻滞,宜采用疏肝健脾、化瘀祛湿之法。上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祛湿,佐以苍术、泽泻、猪苓增强利水化湿之力,白芍敛阴养血柔肝,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焦山楂消食导滞除胀,荷叶健脾升清,升降相对,则精微物质得以正常输布。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化瘀祛湿之功。疏肝即使肝气条达畅通,使脾胃运化功能得以促进。健脾则不仅仅补其之气,还要调理脾胃气机,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升降相因,因而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化瘀祛湿则可促使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运行,使痰湿得以消散。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以慢跑、快走、游泳、羽毛球等有氧运动为主。

结 语

肥胖有着虚实之分,但总体属实多虚少,虚实之间还可进行转化。胃强脾弱之人,水谷精微进食过多,则转化成痰湿膏脂,停于肌肉、经络之中从而形成肥胖,此乃实证,是大多数肥胖者的早期阶段。如若长期饮食不节,加之痰湿阻遏,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脾阳不振、脾气虚弱,进一步导致胃失受纳,后天失养,正气渐而耗竭,则由实证转为虚证。脾虚则运化功能减退,痰湿内生,湿阻则气郁,痰生则化瘀,从而导致痰湿、气郁、瘀血相互作用,正虚与邪实兼夹[19]。

应用中医药治疗肥胖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方教授认为,治疗肥胖主要采用疏肝健脾之法,兼以化瘀祛湿。肥胖于初期就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但需长期坚持,不然易于再发。方教授治疗肥胖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嘱患者注意饮食调节,合理安排膳食;适当运动,防止脂肪蓄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急躁。方教授临床工作多年,对于肥胖患者应用疏肝健脾之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吾辈学习。

猜你喜欢
疏肝运化健脾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健脾中成药 应该怎么选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可用三芽茶
脾主运化浅议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