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露
(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随着工业和全球化的发展浪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发展高峰,从一个农业化国家快速演变成工业化国家,GDP总量牢固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过去的高经济增速走的是高能耗、低效率、低产品附加值、高排放的低端发展道路,这个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很多地方因严重的污染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一定程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科技水平相对滞后,我国能源的利用率越为30%左右,剩余70%的能源则成为工业废料。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煤炭依然是排名第一的能源消费品,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为56.8%,清洁能源消费量比重继续提升,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为24.3%。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用新发展思维改变过去新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此外,我国在环境污染治理和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费用,用于恢复生态。在排放标准日益严苛、排放总量严格控制、能源紧缺、能源形势紧张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站在社会责任视角探讨新能源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对于政府更好地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对于企业改善经营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逐渐加深,能源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从2014年起,受政策变动、发展理念变化、经济增速变缓等因素影响,我国能源企业增速变缓,产值出现负增长,抗风险能力也有所减退。在能源企业中,煤炭产业工业产值整体水平较低,存在企业数量多,但整体产值小的问题,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电力、热力、燃气类企业数量相对稳定,单位工业产值也相对较高,运行状况相对较好。当前我国能源企业面临亏损严重和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能源产业年均亏损额度约为工业总亏损额度的十分之三,甚至处于垄断地位的石油、天然气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能源加工转换率较低,我国能源总体加工转化率为73%左右,仍有27%的能源在转换过程中流失,这也造成了能源企业投资额大,但收益率低的现象。当前,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而能源企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驱动力。未来,如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能源的基础上完成“碳达峰”任务是能源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影响,能源企业也大都认识到绩效评价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改善管理方法,但当前我国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还存在多种问题:首先,能源企业绩效评价出发点存在偏差。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能源企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但当前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大多从企业利益出发,忽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评价指标具有片面性。能源企业具有企业固有的盈利属性,但能源企业又是污染严重和“碳”排放大户,能源企业的发展对外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能源企业的绩效评价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次,缺少对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当前评价体系关注企业收入、投资收益等结果性指标,忽视企业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受此评价指标影响,部分能源企业存在重产出不重投入的倾向,能源利用率低,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核心竞争能力较差。最后,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大多借助学者经验采用主观赋值方法,这种确定权重的方法带有主观随意性和折中性,且未能考虑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情况。
新的时代和新发展理念要求新能源企业必须贯彻“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资源节约是新能源企业体现社会价值的核心所在。我国有学者通过计算等效电量煤炭资源消耗量,得出风力发电较传统的煤发电具有显著的资源节约价值。
新能源企业由于减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而创造资源节约的环境效应价值,由于煤炭消耗量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科里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大气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环境改善方面具有良好的效应。
由于我国对于非财务指标的研究尚没有形成体系,对非财务指标没有具体的划分,造成非财务指标的定量化困难。但随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非财务指标的界定和定量分析逐渐成为可能,使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性逐渐增大。
指标是评价财务绩效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需要确保各评价指标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但当前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问题,单个指标变动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过小,指标的代表性不强。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追求的首要目标,财务绩效指标是企业关注的焦点。但新能源企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企业经营发展会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大影响,但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不能体现低碳经济理念,仍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新能源企业创造的社会和环境价值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单纯的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新能源企业的绩效状况,因此在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时需要融入社会和环境指标。
为全面客观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财务绩效,应按照全面性与科学性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目的性与动态性结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的原则选择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能够全面客观反映新能源企业财务状况,各指标之间应具有互补性,评价结果能够满足多种需求。与传统能源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具有清洁、低排放、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这是种主观的认识,但新能源企业究竟对环境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则需要有定量的分析结果。新能源财务评价的目的之一在于明确应以何种方式助力新能源企业发展,补贴发放的方式和补贴额度均应由评价结果决定。财务绩效评价既要体现新能源企业经济价值也要体现社会价值,因此指标除财务指标外还应包括资源价值节约和环境改良指标。
新能源企业兼具经济功效和社会功效,应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将社会评价指标融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本文结合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实际筛选构建了新能源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整体包括两部分内容,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财务绩效主要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下属具体指标;社会绩效主要是指企业环保能力,下属资源节约价值和环境改良价值两个指标。
为分析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本文主要以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企业为研究对象,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公告,非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业绩报告。经过整理共确定样本企业51家,其中太阳能企业31家,风力发电企业20家。将各家企业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层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使用熵值法确定各公因子的权重结果,现金流、社会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群众分别为23.43%、26.87%、25.25%、20.92%和3.51%,根据各企业公因子得数和权重计算得出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并得出结果排序。
根据熵值法确定的社会能力权重为26.87%,在所有公因子中的权重最高,这表明社会能力对于最终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影响最大。与传统能源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具有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的社会功能,因社会能力因子在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占比最大,对企业财务评价结果影响也最大,这与新能源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从51家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整体情况分析,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整体水平较好,但内部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存在企业单项排名较低,但整体排名名列前茅的情况,存在发展失调现象,需要引起企业重视。此外,我国新能源企业整体存在现金流能力不足的问题,新能源企业投资额度高、投资周期长、政策依赖性强,虽然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但企业自身仍面临严重的现金流能力不足问题,这成为影响财务绩效重要因素。因此,新能源企业应注重提升资金获取能力改善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提升财务绩效水平。
首先,企业应抓住国际社会严格控制碳排放和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发展契机,适时扩大企业规模。新能源具备传统能源所不具备的清洁、排放低、无污染等社会效益价值,是当前世界能源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新能源企业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也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应充分抓住新的发展基于,用好用足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严重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能量转换率的方向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其次,应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始终保持高速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不利于生存和发展。因此建议新能源企业在建立初期在保证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实现新能源企业产品的多元化,让企业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和维护利润水平。
最后,应强化现金流管理。根据前文分析结论,大多数样本企业存在现金流小于零的问题,这成为新能源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针对此问题新能源企业应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信贷管理,综合利用长短期贷款提升资金管理利用率和资金使用成本。
为助力新能源企业发展,政府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企业发展配套政策。政府政策扶持依然是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未来政府应细化帮扶政策,助力新能源企业健康成长。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金融企业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加大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力度,降低融资标准,帮助企业解决现金流困境。为提升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政府应重点针对科研经费投入给予资金补贴支持,可按比例给予新能源企业科研投入补贴。应不断建立完善新能源企业社会服务机制,及时将国家政策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信息传递给企业,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其次,合理配置发展资源。政府应该通过细化政策,引导新能源企业合理配置发展资源,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的境地。要将更多的资源配置给科研技术雄厚,创造能力强的企业。为新能源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提供平台和物质保障,要通过制度套图能量转换能力差、科研水平低的企业,促使区域内新能源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最后,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管理能力是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促使新能源企业规范化发展,政府应选择行业内技术优良、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树立为标杆企业,帮助其他企业找出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和原因。引导其他企业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重视技术研发等手段提升新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企业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从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主动实施借鉴先进技术经验,发展先进管理经验等策略,不断提升企业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