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校地合作的探索

2022-11-15 00:40邓若蕾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区域经济

邓若蕾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收尾阶段,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建设方向的阶段,在得到的关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也迎来了一波扩招热潮,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专科院校先后经过教育部审核升级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在地区上往往分布在省城以外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的兴起不仅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这部分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高校在教育规划上和区域发展规划脱节

如前文提到,在高校类型中尤其以地方高校为主,其在办学定位上就旨在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这不仅仅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同时也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然而在当前地方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有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并且从政府层面看,政府教育部门也没有对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给出硬性要求,因此,很多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就并未将社会服务的贯彻情况纳入对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中,使得地方高校的关注重点更多放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导致地方高校在进行教育规划时没有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考量中,造成地方高校在教育规划上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脱节。并且,高校和地方区域发展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通过和地方企业签订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以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范围较窄,并且合作关系大多较为松散,尤其在合作专业上发现很多高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仅仅把目光集中在工科专业上,导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迟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另外,在校企合作的领域方面也发现,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多停留在信息交流和人才交流上,在教学改革工作以及技术层面并未建立广泛的联系,甚至缺乏正常的调研机制,这种浮于表面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大大制约了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使得高校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有限。

(二)高校地方特色不足缺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期许的具象化,尤其以地方高校而言,在系统管理和投资方面,地方政府是地方大学的主要管理机构和资金的来源,地方高校在建校之初往往就承担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期望,并且在后续的发展建设中也都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资助。因此,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应该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在特征上和当地特色发展相吻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既是当地高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利益。

此外,地方高校也理应承担起对地方人员素质的提升,即教育职能。在招生方面,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面向本土地区和周边地区;在就业方面,学生主要在地方就业,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也对学生的技能提出相应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结构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学科和专业设置。这就需要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的项目和人才培养方案,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当前的调查现状中却发现,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在发展建设上盲目模仿重点高校的情况较为显著,很多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和地方期许就存在偏差,对重点高校的模仿使得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上出现单一化甚至刻板化,这种趋同的办学理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一定损害。

同时,地方相关部门缺少与当地高校的互动能力,无法将当地大学与当地企业联系起来,没能更好地凸显地方特色。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今后地方高校是否能顺利发展,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障碍。发展是原则,是硬道理,也是时代的主题。地方高校需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高校地方特色,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且在对地方高校的统计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重复度较高,并没有凸显出地方特色,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三)高校科研创新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科研转化能力不高,很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依赖于技术和创新。科学成果只能转化为实际效益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往往是为了评职称、获得奖励等而发表论文、书籍等,对应用科学研究不太重视,对地方经济发展也不太重视。虽然有很多的科研成果,但也存在有很多的重复研究、研究价值小,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低等情况。

当前,我国高校发展建设趋势是产学研合作,所谓产学研合作就是把教学、生产和科研三方面整合成有机统一体,使得科研成果趋向市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发展,尤其对于新建地方高校而言,市场化的科研成果使得地方高校在科技转化体系方面的建设缺乏力度,在专业团队的建设上无法兼顾科技开发和科研推广。产学研合作由于并未形成合作发展的机制,并且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与企业之间没有构建更进一步的合作探索,地方高校更多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和企业开展简单的合作,因此很多大型企业对于和地方高校之间合作的前景表示担忧,企业和高校毕竟在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对于短期收益较低的产学研合作往往也都不报较大期望,甚至更多采用购买现成设备的方案。

(四)高校与地方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政府主导推动学校和地方的科技创新,产学研深度合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成熟项目的仓促合作,在高校与地方科研机构的建立过程中,有的没有深入讨论和研究即仓促合作,对未来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和其他方面缺乏全面的考虑。再如人力资源短缺。一般来说,高校与地方合作研究,高校提供智力建设,政府提供土地和人力资源,省内相关部门投资资金支持。大学研究人员虽然是研究主体,但很难与当地工作人员协调,影响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研究进展。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建设之间的合作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受到各方因素的制约,在地方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中,要想调动高校师生、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在内的各方力量,就必须有科学规范的机制给予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合作模式还处于建设阶段,很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导致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企业等各方力量之间的互动不够顺畅,这也是阻碍我国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在对我国整体新建地方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新建的地方高校在位置上大多处于该省份在经济上不够发达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在政策上的约束明显,高校能够进行社会融资的范围较窄,导致高校无论在科研资金的募集上,还是产学研合作的动力上都较为不足。

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校地合作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力度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切实发挥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首先,地方高校就应该明确服务观念,精准把握自身办学定位,地方高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本地,未来的毕业生大多也是走向本地的就业岗位,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因此,高校的重点是围绕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新建高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方面应该是面向地方,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因此,以实现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唯一途径。

其次,在科学研究的视角上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同时在科研方向上加强对应用性研究的重视,落实对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自身科研以及教育优势,将关注重点放在地方中小型企业以及县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技术支持上。以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省唐山市之间的校地合作为例,华北理工大学先后与唐山市以及唐山市辖区内的十四个县市区签署了全面的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不仅与曹妃甸区成立了自贸区研究院,还与乐亭县成立了乐亭县域发展研究院,使得校地合作不仅促进了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对当地县区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贯彻了帮扶作用,使得县域发展在获得地方高校的智力支撑下能够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地方高校建设应用型学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引导力度。政府来搭建一些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吸纳当地高校的人才和资源。在财政上,可以鼓励私人投资高校,以加速地方高校的发展;在人才招聘上,可以从扶持政策上予以支持,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人才和资金,从而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储备支持。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工作进展

产学研在合作性质上属于三种不同的部门在统一的规划和整合下开展的合作性社会活动,其中产学研三方面均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和任务,虽然目标和任务各自独立,但是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三个主体方在本质上仍然存在必然的联系,其中地方高校作为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力量,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知识的传授以及对技术的创新,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已经具备的实践知识运用到生产活动中。产学研合作在本质上是高校、企业以及政府三方面相互依存的一种合作模式,并且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就是产学研合作,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是决定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怎样作用的关键。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作为全国最早以应用技术命名的大学,该校在围绕国家三大攻坚战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创新布局的工作中,通过深入的科研建设,整合出一批能够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在三大攻坚战为首的污染防治中,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对自身科研成果的应用,有效实现了较短修复周期且操作简单、成本能够有效控制的污染防治,并且在普陀区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而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布局方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开展的LED光源革新也使得LED灯泡大放异彩,在科研成果的推广方面为全国做出了良好示范。

(三)把握市场需求明确服务层次

高校自身的办学目标以及办学定位更多是从高校的主客观条件为出发点进行规划,而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想做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地方高校和我国“211、985”等传统重点高校相比,虽然在科研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差距,但是地方高校相比“211、985”其优势方面在于地方性,为地方输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办学的立足点,因此,地方高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地方上特有的办学资源,采用取长补短的发展战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抓住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进行突破性研究,不仅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要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确立自身科研方向。当今社会人才作为发展的首要资源,加强创新型以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也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并且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社会对人才需求也逐渐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理论型人才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再具备明显优势,相比而言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社会有大量需求的人才。同时,地方高校也要加强对自身擅长的科研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大力开发自身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须知任何科研成果都需要通过产业化才能有效发挥自身价值,并且也要做好对自身科研成果的宣传以及培训工作,为科研成果更好的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奠定基础,深化产学研的合作力度。

(四)端正服务态度拓展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在规模上得到了大范围的扩展,在社会职能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更新,在这些变化下,地方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变得逐渐密切。然而当前,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而要想克服这些问题,地方高校就首先要加强服务职能,提高服务的质量,拓展服务的内容及形式,尤其在服务平台和服务环境的构建上要不断加以优化,不断加深高校内教学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对社会服务的认识程度,建立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通过鼓励性政策的制定来端正高校教职人员的社会服务态度,同时为服务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中也要构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更加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必须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积极互动,突出地方经济和社会特征,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在办学初期就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而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地方高校更应该加强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建设,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产学研区域经济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分区域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