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11-14 09:27廖品良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生本课堂应用策略

摘 要:近年来,小学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要求每位教师都应把关注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深度探究的层面,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要达成这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将生本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文章指出,讨论式教学法是构建生本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高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对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开展策略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实现综合运用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1-0022-03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更多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索、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具体来说,如何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深思考、深体验和深感悟,

实现全方位育人,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1]。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积极讨论,互相启发,以达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的目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尝试用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讨论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的。一方面,教师决定着学生讨论的主题及讨论方式;另一方面,学生讨论的时间、场合以及讨论过程中的判断选择也由教师支配。在生本课堂背景下,教师开展讨论式教学时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背景下展开讨论。

与传统的讨论法相比较,生本课堂下的讨论式教学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自由讨论。在此过程中,讨论的方式、途径、内容都是由学生自主决定的。二是实践性。生本课堂下的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学生要在既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教师设置的活动主题自行设计对应的实践内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在小组内部以主题式讨论的方式解决,最后要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三是创新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可利用这些不同的观点集思广益,在反复的讨论交流中,不断地求同,最终形成新的共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和尝試中培养创新意识。四是引导性。在生本课堂下的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状态,促进组内和组间成员融入积极、有效的学习中。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难题时,要给予他们“抽丝剥茧”式的引导,引领学生围绕主题层层深入。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生本课堂背景下,践行讨论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提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意识,让学生在团队中磨炼成长,形成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视角,在以创新性方式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独到的价值[2]。

(一)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数学概念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有学者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由此可见,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面对多样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做到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完全清晰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更加轻松地理解概念中的共性和特征,帮助学生快速进行形象建模、辨析和理解。

(二)引导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围绕自我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思考展开交流,讨论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状况。学习力强的学生在某个区域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而学习力弱的学生有时也会出现独有的思考闪光点,这是学生个性化差异导致的。因此,

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面或领域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围绕需要掌握的主题知识展开自由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和帮助他们从容、自信地分享与展示,培养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成长的良好品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输的过程,还是对各种题目的解决方法进行交流与探索的过程。一道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题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某一题目时的方法往往是固定的,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展开解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开展生本课堂下的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相同题目展开解题思路的探讨,鼓励小组同学按照自己的解题习惯以及对题目的理解进行探讨,从而使他们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趣味问题出发开展讨论,提升课前导入质量

课前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提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同时还能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实践活动。因此,课堂导入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不仅要进行课前导入,还要注重课前导入的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植入趣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开展讨论,让学生围绕该趣味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激发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对于趣味问题的设计应从生活入手,通过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设计出对应的问题,激发学生间的讨论兴趣。在提取生活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并转化为值得讨论的话题,从而完成课前导入主题的设计工作。成功创设问题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问题的表面知识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学习的切入点。课前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当学生对讨论的内容产生兴趣后,应及时将学生“拉回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下一层次的知识展开学习。

(二)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展开讨论,夯实课堂基础知识

课前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开展相应的基础知识讲授。在该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关注小组交流,合理使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教师应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人数、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均衡组内与组间的人员配置,以便顺利展开小组讨论。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切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内容进行讨论。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第二节“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的含义展开讨论,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思考面积的含义、特点,并采取切割的办法来演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算理等。二是知识点前后关系的讨论,即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之前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交流。数学中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例如,在讲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师生可以围绕

“周长与面积的差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等周长是否就等面积”等内容进行讨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

(三)从趣味实践出发开展讨论,快速实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尝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教师应尝试从趣味实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探讨,让学生在探讨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一,对讨论的题目进行优化设计,植入更多趣味化元素,激發学生的参与欲望。第二,将应用题转换为趣味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并在实验中展开讨论或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做实验过程中的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就实验中捕捉的现象和生成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不断地进行操作、验证和深入探索解决途径。如在引导学生解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鸡、兔”模型并模拟“抬脚法”的方式展开探究,从而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随后再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从课堂矛盾出发开展讨论,提升学生思辨素养

矛盾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如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对某一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某一问题有新的补充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处理课堂矛盾的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是通过直接出示答案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这种解决矛盾的方式不能有效地将矛盾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实际上,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将其转换为引导学生广泛讨论、深度思考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素养。

教师要利用矛盾创设小组任务,组织学生在任务中展开实践与讨论,并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前期讨论中,教师不宜过多干涉,应注重倾听学生的交流内容。在讨论的后期,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根据分享展开对应的教学与评价。同时,教师应利用矛盾设计相关教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开展相关的讨论,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并探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完成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结合实验结果展开互动交流,探讨观察和认知差异。

(五)从技巧交流出发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是讲究一定技巧的,当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将技巧交流作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一是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能够带领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的组长。二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应在学生阐述完观点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同和鼓励正确的观点,及时纠正错误的观点,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技巧交流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是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直局限在某种思维定式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合理运用技巧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其感受到讨论交流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结  语

总之,在生本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通过有效的讨论强化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掌握科学的讨论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晨.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6):92-94.

牛周吉,祁生莲.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多层次运用[J].科教导刊,2019(21):152-153.

车芳馨.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52.

作者简介:廖品良(1975.2-),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一级教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获得者。

猜你喜欢
讨论式教学法生本课堂应用策略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讨论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思品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准备策略分析
浅谈讨论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