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模式初探

2022-11-14 16:34秦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语法教学高中英语

秦欢

[摘 要]近年,高考英语卷的命题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导向。以理解知识点和做题讲题为重的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需求。文章以一节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语法课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以增强课堂的情境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并运用目标语言弘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文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非谓语动词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9-0025-03

一、理论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这就要求教师借助真实语境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并通过活动巩固目标语法知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英语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等,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的高考英语卷以命题导向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2015年全国Ⅱ卷的书面表达话题为李华邀请外教一起去敬老院陪老人过重阳节;2016年全国Ⅲ卷的语法填空题介绍了筷子的悠久历史及文化内涵;2017年全国Ⅰ卷的书面表达话题为李华写邮件告知正在学汉语的英国朋友下一次上课的内容为唐诗,提醒其课前事先了解唐朝的历史;2020年全国Ⅱ卷的语法填空题介绍了中国春节的装饰物品及其含义,短文改错题是一封关于学习中国功夫的信件;2021年北京卷阅读理解D篇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高考英语试题中蕴含中国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补充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背景材料。部分教师在语法教学中没有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模式不够多元化,倾向于先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后辅以大量的练习进行巩固,违背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课程标准强调“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而脱离具体语境的语法教学模式过于重视语法的形式和意义,忽略其语用功能,难以让学生透彻理解目标语法,更别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了。为此,笔者实施了以中国文化为语境依托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语法,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是吻合的,即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例

汉语属汉藏语系,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注重语意上的衔接,而英语注重形式上的衔接,因此学生学习英语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本节课的目标语法是非谓语动词作状语。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语法点,规则繁多,很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非谓语动词作主语和宾语的相关知识,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和语用功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教授学生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知识。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笔者以端午节为情境依托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环节。之所以选端午节,是因为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意义非凡。整堂课共分为四个阶段——观察赏析阶段、探索总结阶段、巩固深化阶段和写作迁移阶段。

(一)观察赏析阶段

提到端午节,学生通常都会想到屈原及其作品《离骚》,故笔者先呈现离骚的部分英译诗句(Long, long had been my road and far,far was the journey;I would go up and down to seek my heart’s desire.),然后播放介绍屈原的短视频,从视频中抽取了三个典型的句子(Qu Yuan—a patriotic poet and a devoted official, best known for his poem “Li Sao”. To make the State of Chu stronger, Qu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strengthening his country. Hearing the news that his country was defeated by the State of Qin, he drowned himself by jumping into Miluo Rive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并配以图片。笔者特意选取这三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句子,一方面让学生观察非谓语动词(不定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作状语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出主语和非谓语动词是主动关系时用现在分词,是被动关系时用过去分词,不定式则作目的状语;另一方面为最后一个环节——应用文写作打基础。

这一教学阶段以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楚辞《离骚》导入,既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关于屈原的已有认知,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目标语法结构。

(二)探索总结阶段

首先,笔者让学生填词:Dragon boat race is one of the major traditional Chineses sports originally held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Zongzi or sticky rice dumplings is specific enough to attract the people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Children are happy to be dressed up with a perfume pouch and five-colored silk threads.文本內容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传统活动的,能够激活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吃粽子、赛龙舟),并拓展端午节的其他文化活动(戴香囊和五色丝线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填完词后,笔者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索和总结出动词不定式可以作目的状语、原因状语和结果状语。设计填词活动是为了训练高考新题型——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语法填空题要求学生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相较于单选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考语法填空题一般设置10个空,其中3~4个空考查冠词、介词、连词等虚词,6~7个空考查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实词。大概有2~3个空,括号中所给的词是动词,有时候考查其名词形式,有时候考查其时态语态,有时候考查其作非谓语结构,因此掌握非谓语结构极其重要。

其次,笔者引导学生改写文本。笔者基于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编写了一段不含非谓语结构的文本(以简单句为主),要求学生以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作状语去改写文本中的部分句子,丰富文本的语法结构。笔者先呈现示例,将“She hugged me, and said, ‘I miss you!’”改写成“She hugged me, saying ‘I miss you!’”,然后要求学生通过与同伴合作,尽可能将更多的句子改写成包含非谓语结构的句子,并分析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分别作哪种状语。比如“Although feeling tired after the whole day at work, I was refreshed by her concerned look. ”中的非谓语动词作让步状语,“Not having been to my company before, Granny was very interested in my life there. ”中的非谓语动词作原因状语,“While waiting for dinner, we chatted about my work.”中的非谓语动词作时间状语,“The yummy smell filled the room, making us mouthwatering.”中的非谓语动词作结果状语。学生通过改写文本,探索并总结出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可以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结果状语、让步状语、方式状语和伴随状语等。

最后,笔者让学生写一段英文讲述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用非谓语动词作状语,并和搭档分享交流,以深化学生对目标语法的认知。学生表现很好,有学生写出了如下佳句:Entering the house, I was greeted with the fragrance of sticky rice dumplings. I usually feel excited to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on TV. Eating sticky rice dumplings, I usually think of the patriotic poet—Qu Yuan. It is really enjoyable to have a feast with my family on Dragon Boat Day.

这一教学阶段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佩戴五彩丝线或香囊,丰富学生对端午节的认知;同时通过让学生分享端午节的经历来实现语言输出并引起学生的共情,借助语境巩固了非谓语动词作各种状语的语法知识。

(三)巩固深化阶段

新高考多了“七选五”这个新题型。为了提升学生对“七选五”题型的解题能力,笔者设计了“七选五”活动环节。文本内容包含屈原的简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以及端午节的重要性等。为了考查目标语法,笔者精心设计了5个空,需要学生考虑主语和非谓语动词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填完之后说出非谓语动词充当哪种状语。比如“Concerned about the fortune of his government,he dedicated his whole life to assisting the king to build the State of Chu stronger. ”这句话的非谓语动词与主语是被动关系,作原因状语。“Hearing about the defeat of the State of Chu in 278 BC,Qu Yuan in great despair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这句话的非谓语动词与主语是主动关系,作时间状语。“People paddled boats up and down the river, hitting the water with the paddles and beating drums to scare evil spirits and fish away. ”这句话的非谓语动词与主语是主动关系,作伴随状语。这一活动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掌握程度。

这一教学阶段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借此可激起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学英语是为了提高语用能力,主要是提高输出性技能——说和写,因此不能死学书本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是我们完成这一使命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

(四)写作迁移阶段

应用文写作是新高考英语卷的重要题型。应用文写作题时常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中国文化元素的英文表达。写作迁移阶段可将目标语法和应用文写作结合在一起,例如,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笔友Paul写信来咨询中国的节日,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介绍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笔者先呈现上一教学阶段使用的“七选五”题型的完整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明白介绍节日需要从节日的时间、起源、活动以及重要性入手;然后将“七选五”题型文本整合成典型的介绍信文体,将词数改到80个词左右,当作范例呈现给学生;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向外国笔友介绍其他的中国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中秋节等,要求学生在信中用上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的句子,因为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课堂接近尾声时,笔者随机挑选一个组,呈现学生作品,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写出来的词句非常精彩,如:Delighted to learn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Spring Festival, I’d like to offer you some relevant details. Originating in the Shang Dynasty, Spring Festival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fall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Spring Festival approaching, people tend to purchase goods, clean houses and paste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ith auspicious meanings.

在这一教学階段,笔者特意让不同的小组介绍不同的节日,以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不同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表达。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目标语法,又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意识。

三、课后反思

这节课让笔者深深感受到了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效果: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不再是一大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的灌输,不再是让学生做单句式的选择或填空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解答新题型的能力;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互动、充满趣味;学生不再是眼神迷茫,而是饶有兴趣。这节成功的语法课也激励笔者在今后的语法课中多融入中国文化,以活动为载体,精心备课,提升教学效果。当然,本文所述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当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京剧、剪纸、汉服、茶文化等,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努力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语法教学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