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泰安 271000)
全面从严治党是进一步强化共产党领导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全面,须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延伸至基层一线。在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过程之中,不但要“打老虎”,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拍苍蝇”,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人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初心所在,帮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阶段,在全面贯彻执行从严治党工作的过程之中,获得了诸多突出性成果,为后期的党建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探索了新路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和总结党史中的经验教训,对于目前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对历史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探寻新的解决策略,汲取从严治党的先进方法,并且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来说,更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
一百年来,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诸多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都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诸多重要经验,保障了百年大党劈波斩浪、扬帆前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第一,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作为党的建设的主题。
务必深入贯彻坚持“党要管党”的基本准则,落实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永恒的主题。只有将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纲领,加快促进政治、思想、素质、作风等多方面工作建设工作,并将制度建设融于多个环节,深入贯彻开展反腐斗争,才能切实提升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第二,坚持把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主线。
必须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其与党的执政地位息息相关。而在党建工作方面,顺利实现历史赋予我党的历史使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加快推动党建工作,才可以确保我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进而发展成为人民的主心骨,顺利实现发展目标。
第三,坚持把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重点,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作为内生动力。
加快促进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妥善处理党内各方面矛盾问题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障。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执政基础的各类行为进行斗争,从根源上彻底处理党内发展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实际性问题。
第四,把监督体系构建和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作为重要内容。
反腐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防腐败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路径,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构建不敢腐、不想腐的基本体制,深入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确保我党在腐败斗争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第五,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作为重要方略。
深入贯彻坚持思想建党、制度建党的发展模式,该方面的工作实质上也是总结党发展经验的重要体现,在促进党建工作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要利用科学化的方式强化政治建党工作,并将其作为思想建党工作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还必须强化思想建党过程,进而更好地完善制度建党工作。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所以,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过程之中,切不可单纯地强调顶层设计,应当扩大范围,将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将广大民众的权益作为重点及核心,切实关注民众的疾苦及诉求,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以来,我国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获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但是总体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依然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本文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实例,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各级领导干部未能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对于国内大多数村支部书记来讲,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农脱贫等诸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错误地认为党建工作就是“走形式”,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上级领导干部不注重党建工作,自己也无须开展该方面工作,工作热情较低。
第二,在队伍建设上,缺乏组织纪律意识,党员未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纪律涣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问题。一些村党支部甚至还存在诸多“问题党员”,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凝聚力非常弱。还有一些党员未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党员发展方面也没有实现统一化标准。一些村出现“家族党员”的问题;一些新党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符合标准。
第三,在组织生活方面,理论学习形式比较单一化,党组织纪律相对松弛。
对于大部分村党组织来讲,其生活载体不太丰富,并且开展的频率较低,内容非常枯燥。除了日常开会、写笔记,并无其他形式的支部活动,严重缺乏吸引力及活力,并且党员的积极主动性非常低。
第四,在工作机制方面,目前尚未构建合理化、完善化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也不太完善。
对于大部分农村来讲,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并未构建合理化、完善化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在监管方面更是缺乏约束。对于那些党性修养不够坚定、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度不强的党员来讲,处罚力度非常弱,造成一些党员会形成无所谓的心态。在党员管理方面,关于流动党员的管理非常松散,甚至一些基本制度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
第五,在监督管理方面,监督机制严重缺乏完善性及合理性,力度比较弱。
对于乡镇党员干部来讲,其是一个被监管的主体,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并未贯彻落实各方的监督作用。一方面,监督机构存在“老好人”思想,存在不作为的心态,担心会对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畏惧心理,群众害怕受到监督对象的报复。对于那些被监督的党员干部,他们认为上级不信任自己才会被监督,在思想上比较排斥。正是基于上述多种复杂的原因,造成基层党组织监管机制不太健全,监督机构的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效用。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对于大多数基层党组织来讲,在党支部建设方面严重缺乏认知,并未从更深层次认识到从严治党的本质所在,也没有在认识上及行动上落实各项措施。虽然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非常具体,涵盖范围较窄,但是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当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增强自身的大局意识,进而更好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基层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因为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较高,无法保障培训管理效果。再加上一些党员的文化层次非常低,生产生活也比较分散,所以诸多基层党员也不太注重培训教育活动,在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方面也非常松懈。特别是一些党员教育水平非常低的党支部,党员理论知识接受速度较慢,再加上学习内容非常的枯燥、乏味,所以时常产生一些反感情绪。
三是一些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纪律非常涣散,凝聚力较差。对于国内大多数基层党组织来讲,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组织纪律均非常涣散,具体体现为:尚未制定明确的工作机制,未约束党员纪律,组织生活浮于形式,等等。还有一些党支部书记并不了解党务工作,甚至从未开展过党组织工作。如果这些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便无法持续推进。
四是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缺失。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党支部书记并不了解基层党建工作,也未深刻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严重缺乏创造力。对于党支部书记来讲,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主体责任未得到明确,无法开展从严治党工作,那么各项党务工作均无法有效开展。还有的党支部书记无法对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未发挥实际性作用。
五是基层党组织力量较弱,监督力量需进一步强化。
首先,一些基层党组织中的普通党员在党建工作方面的积极性非常低,并且严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并未认知到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重要性,未对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规律做出精准化把控。
其次,一些地方党委未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化监管,一些政策条例也未进行落实;还有一些地方党委并未监督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还有的地方重监督,但是缺乏管理。同时,一些地方党委部门的检查工作流于形式、非常随便,并未实现常态化的目的,导致基层党组织也不太重视,而是持有应付了事的态度完成相关工作,并且在检查工作的过程之中未构建合理化、完善化的奖惩机制。上述这些问题,均造成了基层组织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流于形式。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想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应当发扬我党自我革命这一优良传统,把典型经验、成熟做法、有效措施进行总结提炼,固化下来并形成制度,努力构建基层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机制。
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干部,均应当深入贯彻执行思想建党的基本工作,加强理论建设工作,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而获得实际效果。特别是结合党史教育的深入开展,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化。
一要丰富学习内容。继续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专题研讨等方式接受党的理论学习教育。在党校的培训课程中,要设置“作风建设”的相关专题课程,分领域、分层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宣讲活动,努力做到党员教育全覆盖。
二要活化学习载体。健全完善新时代党员教育体系,加强街道镇党校建设,组建宣讲团,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等学习平台,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召力、说服力。
三要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找差距、挖病灶。要有自我革命的担当,把加强作风建设走向深入。
一要深入开展党性分析。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用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作风建设的“自查自看”,在理想信念、发展理念、作风担当、能力本领、群众观念、纪律规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把脉问诊”。
二要不断改造思想方法。对各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四风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即知即改、真改实改,切实把整改提升过程转化为锤炼党性、坚定初心的过程,坚决防止思想生锈、政治滑坡。
三要完善评议评价制度。要通过个人自评、组织测评、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等方式,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抓好评议结果运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拓宽群众评价渠道,实现开展工作让群众参与、让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
要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落脚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奋进姿态。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下大气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每名党员干部都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真正落实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留在过去”,否则就会贻误时机、耽误工作。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第一引擎”,以“刀刃向内”的坚定决心,铁的措施和作风,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强化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坚定不移标旗推进。各级各部门都要以攻坚克难的状态狠抓工作落实,要持续开展各种党员干部之间互观、互检、互学、互促,各部门的“亮点创新、比学赶超”,民族村社区“创新争先、特色发展”等活动,在比学赶超上出实招、破难题、求突破,推动经济发展保位次、争先进。
四是坚定不移奖优罚劣。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树立重实干、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把通过改进作风建设所激发出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劲头保持好,完善实绩评价、容错纠错等制度机制,引导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要想帮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必须切实保障民生,将增进民生福祉抓在手上,这就意味着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改进作风,做决策、办事情。
一要梳理整治任务。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评估整改效果,决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和“形象工程”。整改结果要通过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社会评判。
二要健全调研机制。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着工作、带着诉求、带着问题,每年深入基层联系点调研,帮助研究解决事关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问题。
三要强化跟踪问效。研究建立整改落实督办制度、结果运用制度、问责追究制度等,巩固问题整改成果,推广有效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刚性约束推动问题有效整改,真正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建立一个制度、规范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