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靳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高校毕业生党员是大学生党员中的特殊群体,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毕业生党员作为一个先进性群体,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确保每名毕业生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至关重要。如何有效调动毕业生党员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8 个本科专业,5 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共有14 个学生党支部,每年的毕业生党员人数约180 人,且处于上升趋势,毕业生党员人数规模大,所涉及专业种类多,因此以该学院毕业生党员为例进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研究,以实现毕业生党员教育实效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年,主要精力都放在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投递简历参加面试实习,以及参加考研、考公、考证、出国考试等方面上,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缺乏与党组织的联系和交流,组织意识淡薄,纪律性较差,无暇顾及党组织交代的工作和任务,可能出现无法按时提交思想汇报,没有时间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等情况。
高校学生党员一般在大一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大二下学期甚至大三时才加入党组织,普遍存在党龄较短的情况。此外,大部分学生党员所接受的党员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参加的院级党课和成为发展对象阶段参加的校级党课这两个阶段,缺乏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的教育培养及考察。因此,当学生党员毕业时,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把主要精力投入个人事项中,缺乏积极参加党内活动的自觉性,以及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监督的主动意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降低,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足。
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年,个人事务多,在校时间短,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的机会较少,承担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较少,几乎没有机会在大型集体活动上彰显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再加上在求职、考试等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况,引发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很有可能无意间将负面情绪带到宿舍和班级,以及身边的低年级学生当中,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和群众对学生党员身份应具备的积极性、先进性的误解。
按上级党组织要求,毕业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需要随着人事档案一起办理组织转移。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私企和外企不接收党组织关系,毕业生党员就需要把党组织关系挂靠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党支部,但部分社区党支部只接收正式党员,不接收预备党员;部分毕业生党员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或备考,但部分社区党支部以学生不能按要求定期在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为由,不接收学生的党组织关系。这部分毕业生党员就需要把党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的党支部,但是如何对这部分群体进行继续教育管理,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各高校毕业生党员人数都出现不断增加的情况,但是大部分高校对于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和低年级党员的教育管理放在一起,共同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存在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短板。此外,在毕业季进行毕业生教育时往往把毕业生党员和普通毕业生放在一起,对于毕业生党员在责任感、使命感及党员意识方面的引导不够,教育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传统,导致毕业生党员缺乏凝聚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个毕业生背后关系着一个家庭。为了提高就业率,保证社会的稳定,学校和学院都会把就业作为毕业生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导致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者精力对毕业生党员进行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的管理、教育和培养。毕业生也会将主要精力投入面试、实习当中,在学校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减少。而这群毕业生中的党员同学,也就不能与党支部保持密切长效的沟通,无法保质保量地参加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选拔标准和发展流程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在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以培养联系人为主,持续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以此保证发展的党员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具有过硬的道德品格,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在每学期初开展全体党员集中组织生活会,以支部为单位进行返校思想状况调查,尤其要求各支部毕业生党员结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汇报,进一步树立党员意识,强化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毕业生党员每月要参加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教育,可以参加集体学习,也可以个人自学,形式不限,但需及时提交思想汇报,阐述个人学习心得。学院通过学生党建工作公众号及时发布毕业生党员的有关教育内容和思想汇报,切实增强毕业生党员的归属感,在无形中提升毕业生党员的党性觉悟。
由于毕业生党员在校时间有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毕业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院学生党支部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学院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小组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等有关党内法规,制定了学院学生党支部毕业生党小组工作制度。
毕业生党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完成党支部安排的任务,积极开展党内活动,督促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本任务包括:组织党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协助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养教育、预备党员考察等日常工作;关心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同时组织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向党支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对于党员活动,毕业生党员可以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参加所在社区或所在实习单位所属党支部的活动,引导毕业生党员树立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主动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观念的意识。对于民主评议工作和党员发展转正大会,毕业生党员必须按时到场参加,按要求承担党员培养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各高校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号召,组织各学生党支部围绕“不负青春韶华,投身强国伟业”主题开展2021 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六个一”系列活动。①讲好一堂党课。各支部毕业生党员代表分别围绕“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学党史·讲党史”“忠于信仰,砥砺前行”“从百年历史看党的初心和使命”“祭先烈·忆初心”等主题开展毕业生讲党课活动。充分发挥出毕业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引导支部成员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②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学院组织第一批毕业生党员集体观看纪录片《岁月在这儿》,让同学们通过影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变化、社会风貌的变迁,以及体会前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旨在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毕业生党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院组织第二批毕业生党员集体观看影片《建党伟业》。影片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最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此次观影是对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接受了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但马上要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党员开展的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始终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党爱国爱校,不辜负党和学校对大家的培养。③组织一场经验分享交流会。各支部组织开展毕业生党员经验分享交流会。毕业生党员结合个人经历,针对就业、考研、考公、出国等方面的准备技巧展开讲解,帮助低年级同学明确大学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此外,毕业生党员也提醒同学们不要在一条路上走到底,要多方面留意、多方面开花。如果考研或者考公失利,建议不要二次报考,而是应该尽早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教育,在社会中摸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之后可以理智地选择是否有必要重返校园。④写一封感谢信。通过撰写感谢信,毕业生党员感谢学校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能;感谢老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感谢支部对自己的培养,以及支部其他党员同志的言传身教;感谢父母和朋友对自己的关爱;感谢那个一直努力、奋勇向前的自己。⑤留一段寄语。大家还为学校、学院和支部留下了诚挚的临别寄语,诉说自己的真情实感。也有部分党员感谢曾经那个不断奋斗的自己,也和未来的自己做了个约定,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永葆初心,时刻牢记坚守党员先进性。⑥签一份文明离校承诺书。毕业生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带头承诺文明离校,在文明离校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积极配合校院两级的毕业离校工作,确保全体毕业生文明安全顺利离校。
毕业生党员教育“六个一”系列活动贯穿整个毕业季,形式新颖,与毕业生息息相关,让毕业生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学校对他们的悉心培养和殷切希望,切实强化了他们的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提醒他们在毕业过程中积极树立党员形象,展现党员风采,时刻牢记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负党和学校的培养,永葆先锋品质,在心中永让“党旗飘扬”、在胸口永让“党徽闪亮”。这项活动也是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做实做细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保障。该活动的顺利实施和良好效果也说明在毕业生党员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为毕业生党员“量身定制”与他们相关的、让他们感兴趣的、能够切实加强他们思想建设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做好毕业生党员离校前系列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要按要求组织毕业生党员学习党组织关系转接注意事项,认真严肃地对待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定期回访更新滞留毕业生党员动态,及时做好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同时,建立滞留毕业生党员微信群,为群里的同学及时推送学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新闻和时事热点,督促他们做好“学习强国”每日学习,以实际行动落实毕业生党员继续教育,保证他们“离校不离心”,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组织动态,自觉加强和党组织的联系,提高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
毕业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既是在校大学生,也即将步入社会走入职场。在校内,他们是学生中政治思想觉悟高、专业素养较强的先进代表,各方面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校外,他们是毕业院校甚至是所有刚毕业大学生的代表,更要从各方面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承担更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更应该重视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培养,将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体系化、制度化,思考和探索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管理的方法,完善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力求打造一支更具代表性、更有战斗力的、过硬的学生党员队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打造活力党员队伍,夯实党建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