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文件管理中心 罗小亮
我国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先进理念之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与普遍运用,逐渐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一方面,不断实施档案管理改革;另一方面,进行相关的匹配措施的研究与资源配置。在这种新的档案管理局面之下,有必要针对当前档案管理所面对的新情况,对其配套的归档整理分类问题及提升效率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当下最应重视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深化,过去的管理理念显然和当下的管理工作有出入,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现在几乎各个行业都可寻觅档案管理的身影。档案管理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变,也因此给管理人员带来更多的挑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个别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背景,管理意识薄弱,因此降低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归档整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也没有建立全面的、熟练的归档整理技巧。比如说,在实际管理档案的过程之中,工作人员缺乏对档案准确、清晰的判断和认知。面对内容比较多的档案,他们不知道应该删除还是应该保留。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归纳整理档案时,存在着非常多的不必要文件,占据了大量的储存空间,造成了精力和时间的浪费。
(三)档案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类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缺乏对当前形势的充分了解,无法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档案分类计划。分类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档案在归档的时候经常出现分散性的情况。按照相关的档案管理条例,档案归档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管期限—年度—机构;第二种是保管期限—年度—问题;第三种是保管期限—年度。不同的归档方式,操作流程各不相同。然而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归档模式进行,往往借助收文发文和级次分类法开展工作。这种归档模式,存在着较多模糊地带,导致归档行为缺乏标准性与一致性。在检索文件时,往往无法查询到有效 结果。
在进行分类之前,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的档案整理程序,一方面可以以官方的分类标准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以建设子项来进行划分,划分的标准也有很多,可以是档案的基本类型、归档时间以及所属部门等。整理人员在整理程序的限制之下,需要保证分类标准的一致性,一旦确定了分类标准,就不要轻易对其进行变动,防止不必要的工作量。针对具体的档案材料来对分类档案的方法进行确定,使程序简化。
(一)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便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可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及时改革。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技巧,也在不断变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多多学习,充实自我,站在时代的前沿,明确时代的发展规律,丰富档案管理体系,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实践并落实管理理念,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保障档案管理质量。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下策略:首先,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当档案出现残缺的情况时,要及时登记与记录,以免因为档案的不可恢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次,保障档案的安全性。档案记录着人们重要的生产活动,影响着相关决策,一旦其安全性降低,那么就会给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威胁。尤其是一些涉及国家重要战略的档案,一旦泄露,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保障档案寿命。工作人员要结合多种管理手段,延长档案寿命。现在是信息时代,可有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提升档案管理效率,节约档案管理成本,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便于日常检索。
(二)归档整理的相关技巧。在归档整理档案的时候,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了解档案文件,明确其价值。每一个档案信息都有所不同,有的档案信息至关重要,有的档案信息则过于冗长,可以直接删除和淘汰。在归档整理的过程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构建合理、科学的整理计划。遵循重要性原则,分析档案信息。第二,关联性原则。档案与档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归纳整理的时候,要注重关联性原则,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将档案进行强制性分离。第三,完整性原则。档案信息越是完整,那么档案管理质量就越高。工作人员要提升搜集力度,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杜绝出现档案信息缺失的现象,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及时修订原则。在归纳整理的时候,一旦出现档案类目不同的现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修订,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修订完成以后,进行更正和修改,提升档案管理质量。
(三)分类技巧。在对档案进行分类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了解档案文件,结合其具体内容,开展分类工作,保证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管理档案时,分类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只有保证了分类的精准度,才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明确标注分类文件,便于咨询与查找,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一是行业分类。在管理档案时,以行业进行分类。比如说水利、林业、农业等行业,根据行业标准,开展归档整理工作。不同的行业可以进行具体划分,比如说水利行业,可以细分为小流域治理、治沙档案等;林业可以分为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档案。借助行业分类,进行细化管理,可以有序归档不同行业。二是密级分类。一般来说,根据保密程度,档案可以分为公开档案、一般档案和绝密档案。公开档案,顾名思义,所有人都可以查看,主要是一些公式类的档案文件;一般档案,比公开档案的查询门槛高一些,需要办理相关手续,进行查看和调阅;绝密档案涉及国家机密,能够调阅和查看的人不多。普通人不可以随便调阅。三是保存期限分类。按照保存期限,可以将档案管理分为临时档案、定期档案和永久档案。临时档案,也就是说该档案具有临时性,在某一时间段用完以后,就丧失了价值;定期档案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期限,三年到十年不等;永久档案则具备重要价值,需要进行永久保存。
档案管理工作是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之中,要将分类与归档进行有效结合,不能够单独割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档案发展趋势更为明显,日后也必将成为主流。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技术,提升管理技巧,顺应时代发展。区别对待状态不同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文档,纸质档案可以作为原始凭证,电子档案可以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轻松。在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的时候,档案整理者要将这两类档案的分类方法进行区分。对纸质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需要尽量将整理流程进行简化,但是要简中有序,完成收集工作之后,对档案材料进行全方位检查,开展分类工作时,要尽量节约时间。对于纸质档案进行整理的时候,可以减少时间的原因是,管理人员在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进行转换的时候,已经实施了一次档案分类工作,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再重复工作,这就对档案一次分类工作提出了高要求,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简化以及细化的工作,保证分类工作的精准度、有效度以及完整度。对电子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时,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使用可信度较高的具有分类功能的软件,由于一些软件的运行程序比较复杂,因此整理人员需要先开展与软件使用相关的培训工作,保证高效率使用软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普及和运用,有效提升了信息管理效率,人们的生产活动得到详细记载。要通过有效分类,对档案信息进行储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在时代的洪流下,保持先进管理理念与手段,优化管理策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