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课程新路径探索

2022-11-14 11:33:59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宋巍
办公室业务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思政

文/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宋巍

5G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几何倍数增长,信号稳定,容量巨大。面对5G万马奔腾的新时代,将5G新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 《思修》课)课堂,必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一场重大变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立德树人的中心课程。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实际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始终保持正能量,树正气,立新风,这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人才的过程。那么,5G 时代,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和策略是什么呢?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策略和路径

(一)5G时代推广慕课式教学方式。5G时代丰富高效的云端教学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教学和PTT展示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并且单调,硬件条件限制,导致不能在课堂上正常使用互动媒介,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使用学生喜欢的5G技术,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丰富教学内容,使用翻转教室,改变单一的说教模式,最大限度提升互动,将移动课堂进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成为授课知识的主要来源。发挥移动课堂灵活性强、教学资源大的优势。使用最鲜活的案例,与传统课讨论方法相结合,就会增强课堂活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二)用5G技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效果。人工智能加入教学课程设计,全学科背景、海量知识,已经超过人类教师的知识储备,丰厚的备课内容,应用到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VR、AR技术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犹如亲临现场,案例立体式展示。在5G支持下,VR技术用于构建虚拟网络教学工作场景。只要我们投资一次,就可以反复使用,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管理的成本,也使组织设计教学更加自由、方便。疫情期间互联网成为学校教育主要渠道,停课不停学,“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00后学生看待世界的视角,以及学习的方式处处体现“网络”这个标志,满足学生需要,抢占网络阵地。立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通过互联网传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释放自身潜能,建设高效的教室,完全突破时空的限制,结合抗疫典型故事,精准对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以事论理,以价值引领学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5G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了由校内外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派几位老师代表、学生代表参观教学基地和红色主题基地,这种参观学习形式欠丰富,效果不明显,实践教学的面不广,时间有限,效果不充分。5G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VR 技术融入,教师运用VR新技术,学生掌握新科技手段,顺应时代变化,VR虚拟技术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全部转换为虚拟现实场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比传统的教师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将不同内容的实物资料、影视资料及景观、生产生活、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厂矿企业、新农村、社区,还有时政要闻、道德观察、法律案例、专题报告、演讲辩论等参考文献,用5G虚拟技术随心所欲展示出来,师生从丰富和实用的教学资源中,调取需要的资源,各取所需。还可连接教师创建实践教学项目模块,发布教学任务,全程追踪学生参与情况,实现自主学习,交流互动,体验虚拟影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

三、研讨型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变化。在5G技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课堂,变为学生主导课堂,从教师教学变为学生讨论,从教师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变为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确定教学内容,突显学生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教学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加强思政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思政教师,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的传播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引路人。思政教师政治上要过硬,用坚定的信念引导学生,用深厚的情怀打动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世界,看待一切事物,明辨是非。思政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树立好榜样,思政教师要及时有效应对各种复杂事件,运用好科技平台,提升技能,增强创新性和实效性。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教师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在教育职业生涯中。总之,思政教师要坚定信念,树立榜样,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教学环境信息化。远程高清实时互动教室、人工智能视频共享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教学。思政教师充分利用5G技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融入,创建丰富多彩和有趣的课程,管理学情,辅导答疑,构建多元立体教学资源体系,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针对性推送给学生。利用线上教育,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用英雄先烈的事迹,打动学生,感化学生,用鲜活的事实,丰富学生个性,提升校外学习兴趣爱好,做到线上线下教学互通互补,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融合,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学习。针对性开展学习辅导,提升教学质量。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在知识传授中引入价值观教育,努力讲好中国 故事。

(一)设计原则。按照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一教材,设置教学目标,借助5G技术+直播,共7章27节67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配置视频、补充资料、作业测试。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问题为导向,把高深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为学生答疑解惑,用5G数据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用5G技术向学生发布学习计划,向各小组分配任务,全员参与。

(四)直播教学。教师利用5G技术直播平台,组织学生签到,直播教学中以问题为主展开,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环节,连线互动,踊跃发言,讨论测试,发布作业,记录学生学习数据。融合立德树人教育、价值传承、知识教授为一体,把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达和丰富的视频、音频等形式结合起来,将5G新技术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打造智慧课堂。高清的互动课堂,与机器人对话交流,使每位学生均享受高质量、个性化学习,改变了传统授课 方法。

(五)课后检验效果。课后在平台上发布测验,通过多样化的主题讨论和合适的、适量的作业,充分了解学生对当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正确利用5G技术。把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书籍、文章、短视频、微头条,系统展示,让学生感同身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增强课堂活力,激发“00后”的参与感,每个人都是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思政课的初衷吗?

五、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

5G时代,教学空间灵活,不受课堂限制。时间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师生之间平等,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自觉学习,提高使命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引入沉浸式教学方法,使用5G和VR技术让学生有身临现场的感觉,沉浸其中学习。

(一)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的特点。针对性采用沉浸式教学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快乐的教学效果。

(二)沉浸式教学方法简便。培训教室系统安装15分钟,系统在1秒钟内启动并进入教学环境。通过充分运用VR技术,可以使课堂内容立体且生动丰富,学生一看就懂,学起来轻松,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管理高效,方法多种多样,使教学难题得到解决。IES沉浸式教室配有VR眼镜,教学时,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VR眼镜,随时改变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更直观、生动、有趣和有效。教师利用系统平台,可以一键控制所有学生的学习,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防控学生开小差,还可以一键打印课堂及学习成绩,一键统计VR眼镜数据。

六、结语

5G 时代带来了信息爆炸,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挑战与机遇同在,值得探究。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趋利避害,只有把创新思维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探索新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路子,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思政
“不等式”基础巩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整式”基础巩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