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确保财产安全与会计等数据信息准确可靠,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方针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发挥内部分工的协同效应,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方法和程序的一种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促使制度更加完善,执行力逐步提高,使内部控制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技术管理与人事管理等,对会计报表、会计记录与会计业务的可靠性无直接影响的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直接影响会计报表、会计记录与会计业务可靠性的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包括确保财产安全完整,提高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贯彻执行政策与方针及制度和计划,为审计提供依据,等等。会计独立、明确分工责任、互相制约和集合对证等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形式多样,包括业务处理流程、组织分工及责任制度。从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入手分析:监督控制制度能够确保财产安全,贯彻执行政策、方针、制度和计划,提高经济效益;核算控制制度能够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尤其是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发挥基础作用的同时,更有利于规避责任推诿、职责不明及密码泄露等问题。从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入手分析,包括合法性、合理性、适应性、安全性、正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一是合法性,按照制度规定处理数据和经济业务;二是合理性,通过处理数据和经济业务,间接带动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三是适应性,适应出现例外业务、环境变化及管理需要;四是安全性,确保数据与财产安全,发挥保密、恢复、防止非法操作等功能;五是正确性,确保输入、输出及加工的数据准确无误;六是及时性,数据处理及时,为管理提供信息参照。内部控制贯穿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全程,经营管理与经济活动展开,离不开内部控制的约束。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意义重大。
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制度,采取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将直接受管理层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束缚,会弱化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管理层还存在重视成本效益,忽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问题,以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改善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造成内部控制工作形式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但受思想观念滞后和职责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明显不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但部分企业尚未建立职能独立的审计部门,无法及时发现存在与潜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无法有效评价非授权使用、差错和损失等敏感问题,导致补救和改进措施落实不到位,这也是影响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
首先,提供思想保障。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需注重转变各级员工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层与管理层,需注重自身思想观念和职责理念的更新,围绕企业的发展情况,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新的管理方法、观念及手段等,合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加大宣传内部控制的力度,将员工从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态度中脱离出来,广泛收集各级员工的意见想法,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员工遵守制度,营造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
其次,合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从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出发,在国际现行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下,识别与把控影响全员经营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不良因素。还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内部环境,合理设立内部职能机构及运行机制,选用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内部控制嵌入业务流程内。在制度投入使用中,需根据制度建设理论和企业发展情况,合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条款,实现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经营实践的对接,充分发挥制度的适应性。规范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组织优化等工作,突出制度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等特点,围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目的,合理展开制度编制工作。在制定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还需注重员工专业优势和行业发展要求等内外部助推力量的发挥。尤其是在制度更新方面,不能主观随意地进行,应遵循事先约定好的程序。内部控制制度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及全面性等特点。内部控制建立起来后,需具备持久性的特点。
最后,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经营水平。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设计采购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与预算制度等各类规范机制。财务部门应积极转变财务工作模式,促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优化,同时建立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规范机制。加强完善费用控制制度,从以往的事后处理模式,逐步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趋势过渡。年初计划制定各项重大费用事项开支的标准和范围,促使费用事前申请控制制度尽快完善。对于重大事项的费用支出,需提前申报费用事前申请,要求申请事项的内容、事由及金额等信息必须全面,经逐级审核通过后,才能展开相关的业务。财会部门根据审批后的单据,规范办理各项费用的支出业务,并根据需要合理编制费用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为管理决策层提供财务信息参照,及时发现与上报或制止费用支出业务中的异常情况。除此之外,为实现采购、验收、实时管理与销售一条龙的监管,需尽快完善采购申请管理制度、物资采购验收制度、退换货管理制度、存货保管制度、固定资产目录制度、实物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应收款项回款奖惩制度等制度,促使企业的“以销定产”策略得以规范落实。
要想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科学的决策程序。作为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决策程序应本着可操作化、明晰化、流程化的原则进行,将流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三个阶段,促使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更加明确。流程是通过一个事情发生的过程来强调执行,而不是通过职责,应量化流程的要点,确保考核与执行工作得以顺利展开。通过合理的授权和必要的物资保障等措施,夯实下属提供执行的条件保障基础。完善反馈机制,促使工作闭环得以尽快形成。
二是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关键,企业领导需注重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应当善于凝聚人心和集思广益,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企业决策中,需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决策执行时,在做人做事上应切实发挥示范作用;遇到阻力时,应坚持原则,具备良好执行各项任务的信心。
三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人才保障是提升执行力的根本,唯有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端正其工作态度,才能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因此,应当尽快完善人才的引进、培训和激励等机制,加强人才储备。通过自主学习、培训及合理用人等途径,提高人才的分析、公关及沟通等综合能力。通过文化熏陶、福利激励、制度约束、个人价值实现等途径,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四是培育执行文化。作为提升执行力的灵魂,企业文化属于更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应发挥制度约束和员工自觉行动等作用,促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尽快形成。
五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利用激励机制提升执行力的动力,能够获得更高的执行力。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合理激励,在肯定员工价值的同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的活力。因此,管理层需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实激发员工的执行力。
六是开展有效的考核。考核属于提高执行力的压力要素,化压力为动力。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利用量化的指标,切实明确考核的内容、方式及奖励的措施。考核需做到公平、有力度,切实发挥出考核的作用与价值。将考核结果与利益挂钩,用制度来规范、考核员工的日常管理行为,促使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更加完善。通过展开内部管理制度的宣讲、培训和学习等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用内部控制考核机制去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
七是强化团队精神。作为提升执行力的合力元素,团队强化协作精神,更有利于重大决策的有力执行,从而把握发展机遇。除此之外,制度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基础,还需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加强员工对制度的理解,以切实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首先,合理展开审计监督工作。企业应设置职能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合理配置审计人员,科学合理地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完善性及合理性,审计监督制度执行的情况,独立评价各项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在监督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同时,加强风险管控,了解业务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包括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和竞争对手风险等,需分析评级风险,将预期风险细化为各单元的风险,再找出风险相对突出的方面,以切实提高企业的风险管控和抵御能力。
其次,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利运行方面,尽快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腐败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风险防控和完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革新财政管理工作的积极探索。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才能促使内部控制工作得以规范开展,切实牵住防控内部风险的“牛鼻子”,促使责任分明、标准严格及管理全面等管理格局尽快成型。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需规范落实风险防范工作,评估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沿着预算管理的主线,依据资金管控的核心,全面覆盖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的全程。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实现有效制衡,需注重发挥业务流程、部门管理及职责分工间的协同效应,并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要想提升效能,需建立管理科学、制衡有效、权责一致、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推动内部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工作中,要求各部门领导必须加强重视,规范落实工作的推进、督促、指导与检查等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最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加速经营信息的流动。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系统自动化控制,取代以往的内部控制措施由人工控制的模式,确保重要经济活动过程留痕,为后续的责任追溯等工作提供帮助,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得以稳定运行。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内部控制的力度,验收检查内部控制的建设成果,促使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更加完善。财务人员利用系统分析各类数据,为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及经营人员提供企业经营数据参照。会计系统有归集、分类及编报业务数据信息的功能,从而实现对业务的有效管控。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共享,派专人负责监督控制财务工作,及时纠正管理层的不良思想行为。企业内部设立会计管理部门,配备高端人才。明确会计岗位的职责、义务及权限,营造会计人员相互制约和监督的良好工作氛围。依据规范来编制报表、制作凭证,要求报表的格式统一,审核凭证的相关手续,依据规范的凭证传递流程流转。装订保管凭证,合理设置财务账户,登记财务报表并展开复式的记账。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合理编制报表与制作财务分析报告,有效管理财务工作。管理层监督财务工作,由审计部兼管财务行为,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违规挪用资金、贪污腐败及徇私舞弊等问题。尤其是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企业需根据计划合理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在采购和销售等各环节内,得以高效、有序地使用,实现资金合理占用及良性循环。动态监控和分析资金的执行情况,避免出现资金过剩冗余或资金短缺不足等不良情况。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定相互分离的岗位与职责,尽快形成付款业务和办理采购业务不相同岗位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内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改进和优化审批等方面的作用价值。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需将制度嵌入业务流程的各环节,引导全员参与,促使高质量的、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尽快成型,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强化风险抵抗能力,积极拓展企业的利益发展空间。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过程复杂烦琐,在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还需尝试引进先进的做法,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在预防各种舞弊等不良现象发生方面的作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