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思考

2022-11-14 10:46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陈婧陈莹
办公室业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文明

文/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陈婧 陈莹

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对于提升高校师生思想觉悟、文明素养、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因此,为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对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梳理迫在眉睫。

一、志愿服务的功能定位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高校凝聚师生、以文化人、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常以校本级为单位,设置校、院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点,招募志愿者推动此项实践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手段,要求用新思想、新理论凝聚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具体工作包括:一是扎实推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让全院师生充分了解与认同,形成统一的行动指南;二是通过实践工作帮助和关心广大师生,用他们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向他们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具体实践任务,把党和国家倡导的变成自觉行动。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具体实践者是志愿者,主要的实践方式是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以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主要以美化环境卫生、服务大型会议赛事、关爱弱势群体为主,形成了辐射范围较小、受众面窄、深入基层不足等问题。2018年以后,高校逐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集中志愿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乡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既满足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的迫切需要,又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进基层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创新。在高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能够夯实宣传思想工作基层基础,志愿服务直面群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基层党、团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号召党员、团员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在高校校园文明创建工作中,一直致力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文明新风,广大师生作为校园的主人,即是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文明校园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工作的进程中,广大师生是志愿服务的对象,也是具体的实践者,他们在这里实现并向高度的自治模式行进,这需要学院党委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组建并培训一批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形式推动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实开展,并逐步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

三、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

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初步形成了校、院两级组织网络体系,文明实践内容较为单一,虽然覆盖范围广,但仅仅依靠两级组织力量还不足以满足日常工作量,而且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构成为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团干部,具有临时性,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长效运行机制。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整理出以下问题:

(一)阵地建设与实践要求有差距。对比各县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校在阵地建设上仍有不小差距,例如活动办公室、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文明实践场所的建设,统一的文明实践标识的使用,务实管用的工作制度以及文明实践档案的科学化管理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待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持续稳步增长,公共图书馆、城乡文化馆、电子阅报栏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建立,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求与需要。高校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存在内容单一、更新缓慢、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纵观各高校,广大师生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大家更愿意接受动态的、社交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相对于以前静态的读书看报,人们更喜欢从移动终端获取一手资讯信息。掌握供给对象的文化需求,提高服务供需匹配,提升高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建动态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是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志愿服务内容与需求不符。服务内容以政策理论宣讲、文明实践活动、红色文化传播为主,整合所在地市校内外高校与政府行政资源,但这些都由学院进行设计,并不能完全反映服务群众需求,在持续性和针对性上存在短板。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地一般为周边城镇、乡村等区域,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乡村教育、文化保护、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尤为突出,但高校的志愿服务仍停留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模式中,始终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可持续服务。面对高校自身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没有很好地了解被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仅仅停留在将宣传内容讲出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者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四)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志愿者队伍在面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面存在着“人员数量不足、团队力量不够、积极主动性不高”三方面问题。首先,足够数量的志愿者队伍是保障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要素;其次,志愿服务团队能力不足,仅仅依靠在职教师和在读学生的力量远远不够,他们并不完全具备此项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于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无法提供专业支持;最后,志愿者缺乏积极主动性,志愿精神并未完全深入人心,大家的参与更多的是组织安排或学分需求。

四、加强志愿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队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构建科学、专业、制度化的运行理念,构建活力迸发的志愿服务体系,让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一)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阵地建设。江西高校使用较多的平台为志愿江西和赣鄱青年云平台。以上平台包含志愿者信息发布、活动报名、志愿者招募、项目管理等功能,但还未实现志愿者服务意愿与服务项目需求的有效对接,并且各平台功能雷同,各自为政、封闭运行,常常以行政命令来强行干预,并不能给志愿者带来什么便利,一定程度上还会挫伤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此时,搭建高校统一的志愿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的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完善高校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资源对接和网络构建,对推动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上平台中,高校须整合志愿者数据库资源,建立自己的信息数据库;整合新媒体资源,搭建宣传展示平台;整合服务管理资源,规范平台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实现双向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

(二)构建志愿服务队伍,立体化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鉴于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高校党委需要在队伍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深度挖掘内部力量,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大力宣传,吸引师生以外的其他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严格筛选,杜绝人才浪费,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根据每名志愿者服务专长,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库;科学设计岗前业务培训,尤其就思想觉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相关的政策理论、业务专业技能、指导与沟通能力等进行专业、系统化的训练;规范化管理项目的策划与实施,针对具体项目的要求,招募专业性匹配的志愿者,加强项目设计与各环节筹备工作,记录项目开展全过程,收集活动监督与反馈信息,在结束后进行活动复盘并对活动成效进行综合评定;优化激励评价体系,肯定、鼓励志愿者工作并对其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加强社会化宣传,增强志愿者荣誉感和获得感;重视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从设立专项保障基金、加强风险管理和建立志愿者救济机制等多层面完善高校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机制建设,从而立体化推动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效运行。

(三)突出工作亮点,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已是项目化发展模式,推动品牌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化有助于体现活动的内在价值,提高工作格局,规范日常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可、提高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创建特色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覆盖范围“大而广”、服务内容“小而精”,确保志愿者在活动前能够有所选择,活动后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的导向功能,塑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文明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