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开发建设中志愿垦荒青年的担当及价值探析

2022-11-14 10:4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惠
办公室业务 2022年6期
关键词:北大荒荒原志愿

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惠

北大荒建设发展的历程,既是新中国青年运动的历程,又是新中国青年报国兴垦成才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一、志愿垦荒青年奔赴北大荒

20世纪50年代,全中国有16亿亩耕地,在一些地广人稀的边远地区,还有尚在沉睡的15亿亩荒原。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在社会各领域蓬勃发展的同时,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粮食和农产品非常短缺。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大量增加。为确保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开荒4000万亩的任务和解决对口粮的基本需求,《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论,传达了毛主席“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

青年人是最富有激情与奉献的群体。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5位发起人都是最坚决、最积极要去垦荒的人,都是各乡、村的团干部,队长杨华时任石景山区西黄乡乡长兼团支部书记。他们一起商定了组织垦荒队的三条原则:一是必须绝对自愿;二是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三是去了就不回来。1955年8月,由杨华率领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从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手里接过了第一面垦荒旗帜,并以顽强的毅力奔赴北大荒,揭开了我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序幕。北大荒自然环境恶劣,高寒、偏僻、荒蛮、凶险。狰狞的亘古荒野,荆莽丛生,猛兽横行,沼泽遍地,渺无人烟,是“大烟炮”暴虐的好场地,毒虫猛兽的乐园。垦荒队员们满怀豪情,以冲天的勇气和充满热情的青春,开创了我国现代史上青年发展边疆、建设边防事业的先例,划开了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的第一犁,展开了风餐露宿、战天斗地、艰苦卓绝的垦荒创业篇章。继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后,天津、河北的青年垦荒队陆续到达萝北。天津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发起人杜俊起在天津津南区高庄子乡任乡党委宣传代表、团总支副书记。为了便于开荒生产,1955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萝北青年垦区工作委员会成立。青年垦区工委决定将京、津、冀三支垦荒队混编为伐木、砍柴、运输和编织4个大队。1956年五四青年节时,青年垦区工委按照垦荒队员的籍贯为各队命名,建立了北京、天津等8个青年集体农庄。截至1956年,来自全国各地的14批志愿垦荒队共2602人到达萝北。

从那时起,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高举青年志愿垦荒的大旗,离开学校,离开大城市,满怀豪情壮志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他们是新中国青年一代的杰出代表,是最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奋战在荒原,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播洒了辛勤的汗水,他们把美好的青春和全部的聪明才智献给了垦荒事业,献给了挚爱的北大荒,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全国青年树立了榜样,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志愿垦荒青年展现出了积极热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气质与品格,他们热爱祖国,理想坚定;他们砥砺奋斗,勇于开拓;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二、志愿垦荒青年的历史担当

(一)热爱祖国,理想坚定。志愿垦荒青年们以坚韧不拔、勇敢拼搏的奉献精神,承受住各种各样艰苦卓绝的考验,而这背后的精神支撑正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在申请书里写道:“我们能够为祖国多贡献一份力量,决不让荒原睡大觉,不管边疆多么遥远,也挡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志愿垦荒青年们告别了故土,告别了亲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出幸福的生活,用艰苦的劳动建设祖国最富庶的边疆。他们高唱起《青年垦荒队队歌》和《青年们,向荒地进军》,在千古荒地上展开了战天斗地的新生涯。尽管垦荒队员们对北大荒的艰苦早有耳闻:那里很冷,处处都是草原和树林,还有狼群野兽出没;那里条件艰苦,离县城有30多里地。但当他们真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所有的准备都远远不够。人烟稀少,地域荒凉的亘古荒原,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描述:30里地对面炕,60里地是邻居。那里土质肥沃,土地富饶,以小兴安岭为天然屏障,适合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人们常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那片神奇的土地。当这些年轻人远离家乡,踏上北去的列车时,心中期待的就是要让祖国的荒地不再睡大觉,让沉睡的土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多生产粮食。他们坚信,那片荒原正在等待着他们去唤醒,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也终将与祖国的富强连在一起。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自信,认为在党的领导下,荒原上一定会长出好粮食,为祖国服务;丰收的粮食一定会流进祖国的谷仓。通过一年的努力,垦荒青年很快就实现了垦荒3000余亩,共产出谷物和豆类等作物140多吨……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进一步强化了信心,把理想外化成垦荒行动,曾经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响起了“鸡叫、狗咬、孩子哭。”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垦荒青年都没有退却,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没有放松生产,依然奋战在边疆。他们坚定追求初心和使命,对奋斗目标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在艰苦奋斗中将一个个理想变成现实。这样的献身边疆、献身祖国的情怀,即便多年以后,仍然是他们在那里贡献余生的支撑与动力。

(二)砥砺奋斗,勇于开拓。志愿垦荒青年们用双手奋斗、用行动开辟、用智慧创造了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北大荒生活条件十分艰难,垦荒点是一个个广袤无边的荒草甸子,百里无烟,还时常有狼群光顾。缺少饮用水,就饮泡子里的水;缺少蔬菜,就挖野菜;缺少细粮,就吃苞米面、大楂子。当时冬天温度零下40多度,队员的手和脚都被严重冻伤。在荒原上、帐篷里,不管白天或者夜晚,蚊虫、瞎蠓和小咬三班倒,不断叮咬队员们的面部、颈部、眼睑和手足等。于是他们就用泥浆将面部全涂上,可还是挡不住瞎蠓的叮咬。垦荒队员们忍受着折磨,饱尝着艰辛,继续战斗着。在战斗中,他们创造了各种各样防止蚊虫叮咬的办法。在被咬伤的脸上满涂上紫药水;把厚衣服改成面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和嘴,发明出防蚊虫叮咬面罩;将黄泥用水和稀涂抹在皮肤上保护自己。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垦荒队员们在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开拓了更适合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居住环境简陋,队员们就用山花和野草装扮,使生活生机盎然;物质资料匮乏,他们就用采来的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等,做出香甜可口的伙食。垦荒青年们在生产粮食、劳动实践的同时,还用智慧与才能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每逢重大节日,垦荒青年们用马车拼合成舞台,排演文艺节目;生产归来的闲暇时间,他们就在树干上钉上篮板、球筐,然后打篮球;把两个车轱辘穿起来,练习举重。尽管生活艰苦,劳动繁重,垦荒队员们并没有退缩,大家身上都有股使不完的劲儿。依靠火热的激情,坚强的意志,他们闯过了北大荒的蚊虫关、冰雪关和农活关,用辛勤的双手,挖出了井,建起了房,种上了地,打出了粮食。1955年9月到1956年3月,志愿青年们以非凡的勇气,艰苦顽强奋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垦荒创业的实践中,共开荒1200亩,靶地350亩,伐木6万多棵,打草20万斤,修建宿舍36栋,马棚30间。

(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志愿垦荒青年们牺牲个人利益,甘愿吃苦受累,满怀豪情奔赴北大荒。从脚下没有路,沿着野兽的脚印踏进荒原,到推起土路,修起砂石路、柏油马路;从没有房子,住在帐篷、马架子里,到盖起砖房、楼房;从没有干净的饮水,喝沟里的泥雪水,到喝上自来水;艰难困苦都未能阻止垦荒青年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奉献。从亘古荒原上的第一把荒火,到现代化的机械农场,今天黑龙江垦区的粮食已经运到祖国各地,远销海外。垦荒队员们把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作为己任,从来没想过自己要挣多少钱,从不计较物质报酬。在拓荒的前三年中,他们不拿一分钱工资,靠家乡的支援和农庄的创收,把荒原开垦成万亩良田。三年中,除每人每年发一套棉衣、一套单衣和一双鞋外,每人仅发过一顶狗皮帽子、一件棉大衣,每月吃11元钱的伙食,零用钱几乎都是家里寄来的,创造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人间佳话。从1955年到1960年,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一共建了3000平方米房子,开垦了18000多亩荒地,生产了40多万公斤粮食。如果以每个人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生产粮食3万多斤,5年时间就完成了一项极其光荣的任务。从1956年到1958年,天津志愿垦荒青年仅用三年时间就开荒2万多亩,生产粮豆180万斤,建造房屋136间,各项建设、文化生活等工作表现突出。这骄人的成绩是了不起的担当与无私的奉献才铸就的。难能可贵的是,青年志愿垦荒者杨华曾两次违抗上级调岗指令,不为调动升迁所动,只为坚守垦荒岗位。他说自己就是来垦荒的,不是来当官做干部的。杜俊起、张绍光、荆焕峰等很多青年志愿垦荒人,像杨华一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初心和使命。面对着艰难的生存环境,青年一代以特有的担当,对抗着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努力战胜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和劳动条件上的一切困难,以自身的实际行动鞭策与激励着后来者:青年必须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青春与汗水创造奋进的奇迹,也必须把个人的实践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志愿垦荒青年的敢于承担、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青年必须具备和继承的精神品格。

三、传承爱国担当,做新时代好青年

(一)传承垦荒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青年志愿垦荒,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之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适应国家粮食需求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需求,青年人挺身而出,主动申请到祖国经济最困难的地区去开垦荒地,以提高国家粮食产量。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时期。中国面临新的局面和新的问题,广大青年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担负着巨大的时代使命。青年的成长成才恰与国家的建设发展同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体青年人要坚持理想,志存高远,脚踩实地,勇于做新时期的弄潮儿,在完成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在为人民利益的努力奋斗中写下生命华章。”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今天年轻一代的努力。青年人应该坚守和践行志愿垦荒青年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要引领时代潮流先行,守正创新,以新的经验开创更大成绩。

(二)弘扬优良传统,秉承艰苦奋斗。北大荒百里无人烟,一望杳无边,荆棘丛生,沼泽遍布。志愿垦荒青年依靠艰苦奋斗战胜了困难,创造了一切,夺取了胜利。面对极端恶劣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志愿垦荒青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再因为缺衣少食、物资匮乏而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更多的是探索尝试之艰、踏实肯干之苦。艰苦奋斗,核心与关键是奋斗,强调的是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它的实质是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华民族由过去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繁荣昌盛,依靠的就是一辈辈人的奋斗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宝贵品格。对当代青年而言,将个体的实践投入中国梦的实践中,必须坚持艰苦奋斗、驰而不息的努力,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三)不负使命担当,树立青年榜样。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不同的时代赋予青年不同的责任与使命。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家国情怀的“试金石”,勇于担当责任是青年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是青年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再面临物质短缺的难题,也不需要依靠人力去开垦荒地,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需要创新创业的精神,需要每一位青年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一代正处于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任务。在国家恢复生产的关键期,志愿垦荒青年走过了千难险阻,才把荒地变成了粮仓,广大青年应该以志愿垦荒青年为楷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担重责,建功立业。志愿垦荒青年理想坚定、艰苦奋斗以及敢于承担的高尚品质,必然会激励新时代的青年追求远大理想,弘扬优良传统,勇担时代重任,全身心投入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实践,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

猜你喜欢
北大荒荒原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多彩的秋天
荒原童话
不懈开拓谱壮歌
在荒原上
垦荒人的信仰: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
致冬末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