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锦
(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2600)
租赁是集团企业获得设备等物品的一种手段。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利用租赁模式能够帮助集团企业缓解短期采购资金紧张、规避设备更新换代过快的风险,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租赁业务越发复杂,原有的会计处理方法、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租赁准则因而不断改革,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租赁业务。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准则等的要求。新租赁准则实施后,集团企业需要及时落实,才能保证会计处理的规范性,提供真实有效的财报,为集团企业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集团企业要明确认识新租赁准则的变化和对企业财务工作造成的具体影响,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合理利用新租赁准则。
新租赁准则重新定义了租赁。对于承租方而言,不再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以合同作为租赁业务识别的依据,同时增加了租赁识别、合并、分拆等内容,完善了相关业务管理原则。针对租赁拆分,根据规定,集团企业在租赁合同涉及多项单独租赁业务时,要求承租方、出租方分别拆分单独租赁业务后,再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合同中既涉及租赁业务又涉及非租赁业务时,要求承租方和出租方先将租赁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再根据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而其中的非租赁业务部分需要按照其他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而在租赁合并时,即对于集团企业在某一时间段内连续和同一客户或是数家关联企业签订的租赁合同,集团企业须先合并合同,再根据新准则要求处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租赁管理效率,控制相关管理成本。
旧租赁准则中,需要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因而其会计处理采用双重模式。但对于承租方而言,若是经营租赁业务,则企业无法将这部分租赁资产相关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不利于后续财报对比和分析。但新租赁准则中引入“使用权资产”概念,原本的会计处理模式转变为单一的使用权资产模型,即非豁免租赁业务需要根据租赁期间企业拥有的物品使用权和缴纳资金的义务确认为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并确认相关摊销金额和利息费用。
售后租回也是租赁业务中的一种模式,根据这一活动中涉及的资产转让是否具备销售条件,将其处理分为两种。第一,转让属于销售的,承租方只能将出租得到的收益和损失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处置损益,而与使用权相关的计量税后租回形成的使用权资产,出租方则根据购买资产再转租相关处理办法计量。第二,转让不属于销售的,承租方将被转让的资产和取得的收入计入金融负债。出租方仅将支出的价款确认为金融资产。在售后租回交易中,相关会计处理要遵循新收入准则要求,承租方根据公允价值调整相关计量,出租方则以市场价格为依据调整,这一情况也增加了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复杂度。
在旧租赁准则中,出租方不必提供所有租赁业务收支的相关信息,但新租赁准则对租赁业务相关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出租方必须披露租赁业务获得的收入和未折现的租赁收款额等信息,为信息需求者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基于新租赁准则变动,给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新租赁准则明确区分了租赁和服务的差异,明确了二者的处理规定;另一方面,完善了租赁信息披露要求,承租方的债务和租赁支出、出租方的租赁收益等资金数据都须真实公开。新租赁准则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严格的规定,其在租赁业务中的判定标准更为复杂,容易因为管理人员能力和主观意识等的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新租赁准则给集团企业会计处理带来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1.资产负债率上升
旧租赁准则下,承租企业须根据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相应的分类会计处理。而新租赁准则下,承租企业的所有租赁业务都要按照使用权计量资产,按照租赁负债计量负债,由此企业资产和负债都有所增加。但资产增加值和负债增加值并不一定会同步变动,比如在分期租赁业务中,由于各期除了租金外,还涉及利息、服务费等其他附加费用,而利用使用权资产计量的金额只考虑了初始成本下的计量结果,因而在报表中,实际负债方的增加数值高于资产方的增加量。根据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此时企业资产负债率将会随之增加。单从数据来看,短期内企业偿债压力较大,可能存在偿债难的问题。但在实践分析中,还应综合其他各项数据的变动、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情况等进行详细判断。
2.资产周转率下降
根据新租赁准则提出的所有权计量模式,承租方企业所有权资产的增加将会使总资产随之增加。在周转额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的增加将使企业资产周转率下降,意味着企业资产管理能力下滑,实际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在披露财务报表时,可能干扰投资者的分析结果。针对这一现象,集团企业可以选择增加资产周转率,如变卖或盘活闲置资产等,以冲抵租赁业务带来的资产增加额,保证资产流转效率。
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有所增加,筹资现金流净额有所减少
新租赁准则承租方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承租方租赁业务不再需要分别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支出(短期租赁和低价值租赁除外),将直接统一计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支出项目。这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出项目有所减少,承租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余也相应地有所增加。财务报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数据显示企业经营发展走势良好。
4.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下降
旧租赁准则中,承租方集团在开展经营租赁业务时,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承租方,不能计入固定资产中,也不能计提折旧。而新租赁准则要求将租赁期间内企业的使用权资产都计入资产负债表中,企业也可以计提资产折旧,将其和租赁产生的利息一同计入利润表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税前可抵扣的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增加,其息税折旧摊销前的利润总额就会相对减少,会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新租赁准则的应用给集团企业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增加了其工作难度。
首先,新租赁准则的实施给企业财务报表带来的影响使租赁合同会计核算工作发生较大改变,以往使用的预算核算逻辑和模型中部分关系不能适应新租赁准则的变动,需要重新调整,使其能匹配新租赁准则应用需求。尤其是对于存在多种管理模式的租赁业务而言,核算难度大幅上升,增加了预算编制工作量。
其次,新租赁准则下,企业租赁业务中涉及的固定资产出租所形成的所有权资产,需要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因而企业也需要按期盘点租赁资产,测试使用权资产的减值情况。例如,企业租赁资产在租赁市场上的价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资产处于闲置或提前处置资产、资产出现损坏等现象时,需要专业人员及时记录,并进行减值测试,按照资产减值相关会计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租赁模式多种多样,以往普遍存在的一年一签合同、合同倒签等模式给承租企业租赁业务的核算带来了不少难题,容易影响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基于新环境,承租企业应调整、规范租赁业务,完善租赁合同条款。同时基于新的合同流程、核算程序等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为租赁业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投入较为有限,租赁业务系统管理粗放,和其他业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交互。新租赁准则下,企业需要打通租赁全流程活动,实现系统化管理,而这就要求企业有机联合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实现租赁相关数据的自动传输,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会计核算误差,并提高租赁业务会计处理工作效率。
新租赁准则的有效落实和保证日常租赁业务的有序开展,需要集团企业对租赁准则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由专业能力过硬的财务人员支撑租赁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新租赁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将更加复杂,原本游离于表外的经营租赁业务等情况全面披露在表中。企业管理者的重心不再局限于每年租金收支情况,而是需要认识到新租赁准则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变动,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带来的具体影响,以及明确其给企业资产、预算、税务等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财务人员是集团企业内部学习各项政策法规的先头兵,针对新时期租赁准则改革带来的变动,财务人员应进一步深入学习准则内容,结合实践,准确解读新租赁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当前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情况,掌握新租赁准则下企业优化财务管理的切入点,分析会计处理模式、数据信息披露、报表列报差异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企业财务处理模式能完全贴合租赁准则变化要求,弱化新租赁准则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有利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创新。
集团企业应立足于实际,全面梳理租赁准则更换对租赁业务财务管理流程、业务管理流程等的影响,分析预期管理流程和实际管理流程之间的差距。根据租赁业务相关的合同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预算管理等工作运行要求,制定详细的流程优化方案。同时,以新租赁准则为导向规范企业租赁业务的开展。
依据新租赁准则相关规定,集团企业签订租赁合同后,自租赁日起,承租方需要同步确认所有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但如果租赁业务签订的是短期合同,承租方可以不确认所有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因而在实践中,集团企业需要根据新租赁准则规定、续约选择权等情况,协调设计不同租赁期限的合同,优化租赁业务交易结构,借此调整承租方确认所有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时间点,达到调控企业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目的,服务于企业税务筹划、财务报表分析等活动。
一方面,集团企业需要推进信息系统重构,引入租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租赁准则核算逻辑,从端到端实现对企业租赁业务的全面覆盖,根据新租赁准则调整租赁业务管理流程;另一方面,集团企业需要推进财务共享建设,革新ERP系统、OA系统等,统一各系统编码原则、口径等,实现各系统数据的实时共享,使财务人员在处理租赁业务时,可以快速获取有关信息,有效提高租赁业务计量及后续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新租赁准则下,企业丧失了以往通过经营租赁达到表外融资的优势。企业需要根据实况及时调整中长期资产战略,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资产折现率、财务费用、市场价格变动、各期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变动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而非一味地用租赁代替购买。
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对承租方企业合规合理开展财务管理、制定管理决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企业也要认识到新租赁准则的变动会给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信息披露方式等并不能满足需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增加财务风险。为适应新租赁准则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企业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动态追踪租赁业务的开展,分析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做好思想建设、人才培养、系统建设、流程优化等工作,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