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晖晖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路公司,太原 030053)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中激励机制的建设非常重要,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提高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的核心因素。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工作中,需要做好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设工作,明确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企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行创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经济效益发展助力。
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工作,就是利用系统的方法与手段,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激励,使员工在企业制度、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激励下,更加积极地参与岗位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激励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对企业经营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具有推动作用。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目标结合原则。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组织的发展目标与员工实际需求,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保证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
第二,有形激励与无形激励的结合。在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将经济性激励手段与非经济性激励手段有机结合,将此作为提升员工认真工作的动力,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工作态度。
第三,奖励与惩罚结合原则。激励制度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提升工作效果,更重要的是端正员工的态度,使其朝着企业的目标努力,实现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为企业经济发展助力。奖惩制度的建设,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能够有效避免工作不认真的问题出现。
第四,公平公正原则。激励制度的建设,应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保证企业内每个员工都能受益。
第一,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实现人员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机制的建设,有效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能够激发员工更多的潜能,使其在获得物质保障同时,心理与精神上也得到满足。这样一来,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同时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优化各项工作实施效果。
第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是提升各项工作效果,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通过激励制度的建设,可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同时能够使员工在岗位工作中产生更多的归属感与成就感,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提供人员支持。
第三,统一员工的思想。激励机制的建设,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向上发展的意识。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采用经济、物质、利益激励的方式,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使员工积极参与岗位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理念,为自身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绩效目标的重要战略资源,激励机制的有序实施,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励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一部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优化企业各项工作效果。通过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设与应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工作并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忽略对激励机制的创新与改革,造成现有激励制度与企业管理模式不符的情况出现。激励制度是解决各项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员工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的关键手段。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激励策略单一,无法满足员工多元需求,使员工对岗位工作产生更多的动力。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的工资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报酬主要有基本工资、绩效经济、公共福利。部分企业为了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对员工给予基础工资以外的金钱奖励,将此作为激励的手段,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这一激励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但是无法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使员工获得更多的工作动力。部分员工在岗位工作中,更渴望获得非经济方面的鼓励,希望企业管理者能够肯定自身的工作。经济补偿的激励手段,无法更好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展示激励策略的优势。
在国有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内部工作实施情况,结合企业管理制度,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将此与考核评价、绩效等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体系建设情况的分析,发现该制度并没有与企业战略目标、职能部门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无法为企业内部工作开展助力,影响激励制度实施效果。
部分企业对员工进行薪酬物质激励工作时比较随意,会按照一定百分比设置绩效奖金月度或者年度奖金。无论员工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工作量,都会获得月度、季度奖金,并没有将薪酬物质激励与员工工作联系在一起。这一激励方式会使员工产生工作与绩效无关联的思想认知,影响激励制度的实施,致使员工出现消极情绪。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岗位特点,结合员工的需求,做好人力资源的分配与优化,以此满足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分析,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的问题,部分中老年职工会因为年龄、战略眼光等因素无法高效地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果不佳的问题。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一般,无法在岗位工作中在展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优势,影响激励制度实施效果。
第三,部分人员缺乏激励意识,对激励制度的建设、实施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激励制度建设不重要,最终影响人力资源激励制度建设与发展。
激励制度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内部改革,为各项工作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实际工作中,做好激励制度的建设工作,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各部门工作特点,制定科学的制度建设方案,优化激励制度内容与实施效果,推动企业工作顺利进行。
激励制度的建设,需要国有企业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各部门、各层级人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辅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使国有企业在科学制度的支持下更好的发展。
首先,重视激励管理工作,将该工作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自身工作入手,转变对激励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并做好相关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激励制度的应用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基层员工对激励制度的认知,使员工在工作中树立激励机制思想理念,并将此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员工是激励制度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若是基层员工对这一工作出现错误的认知,那么不仅影响激励制度应用价值,同时也会对国有企业改革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领导人员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将这一工作与基层员工切身利益联系,以此提升基层员工的重视,为该工作实施做好铺垫。
最后,组织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知识,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意识到完善的激励制度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基层员工的重视,形成统一的思想,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与企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为更好地展示激励制度的优势,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在原有经济激励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更多激励策略,以此提升员工的满足度,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动力。
针对国有企业员工的实际发展需求,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手段,丰富激励策略。
第一,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的工作属性不同,职工对激励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员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有的员工则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可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完成工作目标与任务量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与精神上的鼓励,如奖金、职位晋升等,满足其身心需求,对企业产生更多的归属感,并因此形成认真工作的动力。
第二,结合企业的长期总体目标,确定激励策略,利用中长期激励的方式,使员工明确自己获得激励的原因,并积极参与岗位工作。
2019年出台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提出股票增值权也可以作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措施。在国有企业过激励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一方式,作为激励员工认真工作的手段,使员工在这一激励制度的支持下,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该方案的支持下,江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根据目前的政策框架,国有企业的中长期激励包括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江苏根据各种不同企业的情况,对于针对国有上市公司推进股权激励,目前已有三户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受益人数达1033人;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采取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省属企业有67户二三级企业实施,有2007人享受了激励。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体系,将此作为激励工作实施的载体,提升该工作的实施效果,促使企业工作进一步发展。
首先,建立激励责任制度,确定这一工作的重要负责人与执行者的责任,要求相关人员认真落实激励制度,将该制度应用在实际中。利用责任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自觉意识,为激励制度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激励制度实施情况、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工作、实施结果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了解激励制度在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将此作为完善管理制度的依据,优化人力资源激励制度,为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最后,建立奖惩制度。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来讲,奖惩制度的建设,可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同时能够使基层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岗位工作中。
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不仅是激励制度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因此在激励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立足企业各项工作,树立全局意识,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为奖惩工作的实施提供制度支持,以此保证激励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与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队伍。针对以往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岗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构建专业队伍。
第一,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结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根据这一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确定就业标准,将此作为人才招聘工作的基础。以面向社会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的人才,充实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解决工作人员年龄、能力断层的问题,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其在岗位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身的专业能力。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组织个性化的培训活动,丰富其知识结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其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为人力资源、激励制度的建设提供思想方面的支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激励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实际工作中,应使相关人员加强对激励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创新激励手段,采用中长期激励的方式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利用专业的人才队伍,提升激励管理工作有效性,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