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滨
(山东嘉士德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烟台 264005)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企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这也意味着支撑企业运转的资金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的资金竞争实力,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市场资金,开辟崭新的融资渠道,更好地借助外部力量,获取更多的资金资源,以此来保障企业的良性运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我国许多企业选择成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融合了企业之间的运行优势和资源优势,能够实现资金资源、客户资源、生产资源的共享和互联,而绝大多数企业集团为了能够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下属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更是成立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建立专业的财务部门来对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为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市场发展背景下,企业集团子公司的运营状态和运营模式与整个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会直接影响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因此,我国企业集团必须就目前面临的融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集团融资问题的策略和方案,为企业集团获取有利的融资资源支持。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与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整体融资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也会直接影响企业集团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成本问题、信贷利率问题和融资规模问题。
例如,早在2007年,我国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相关财务政策,而在该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次数达到了十次之多,从原来的9%上调到了14%,并且国家还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手段冻结了上亿元的信贷资金。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融资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这样的政策手段也会导致企业集团的融资规模受到限制。由此可见,为了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集团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必须要提前考虑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大环境,在分析需要投入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规模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对于国家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来说,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也较短,因此存在资本市场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仍然需要国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行主导和调控,尤其是为了保障金融市场发展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国家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的形式不断调整相关的金融政策。而企业在这样的变动背景下,必然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带动和影响,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企业集团在融资过程中也出现了融资难度增加的问题。例如,如果证监会宣布暂停首次公开募股(IPO),那么大量需要排队上市的企业,在上市之前将会经历漫长的托带阶段,如果企业集团此时无法筹措上市需要的资金,也就意味着企业的上市和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背景下,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可选择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之间的融资渠道,更存在股市这样更加直接且方便的融资渠道。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说,我国企业集团在选择融资模式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类似于商业银行这种快速且直观的负债融资渠道。商业银行这种负债融资渠道本身就存在着融资程序办理简洁、融资成本投入较低等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融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集团来说,选择银行负债融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银行提供的利率优惠政策。因此,当前市场中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在选择融资模式时更加倾向于选择银行负债融资形式。而这种单一的融资方法和形式,也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融资风险,使企业集团面临的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一旦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贷款出现了运行问题,相关企业极有可能面临着财务链断裂的风险。与此同时,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家鼓励企业之间的合并运转,这也导致许多具有实力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大型的并购项目或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开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银行贷款可以提供的资金限量往往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大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除此之外,银行贷款需要的时间与企业的资本持有状况和发展情况之间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企业当前发展状态较为平稳,银行通过背景调查将会给予较大的资金支持力度。但是如果企业当前就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问题,银行很有可能在评估企业发展状况和财务背景之后停止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导致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这种资金链的断裂甚至会使得很多企业面临着直接破产的风险。而纵观我国当前企业集团的融资模式,虽然除银行贷款融资方式之外,企业集团还可以选择采用股市融资的方法,但由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和股市融资模式的速度较慢,以及对于企业的高要求等问题,都为企业集团选择股市融资方式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剧了我国企业集团在融资过程中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为了实现相关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共享,企业之间的合并成为最为常见的企业经济活动。而资金的支持是推动企业之间合并的第一生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并购需求的企业来说,为了降低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首先应该利用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来进行部分项目或全部项目的并购。但就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来说,大多数企业的发展经验并不丰富,在较短的发展时间内,根本无法为企业内部积累充足的资金。与此同时,从经济发展风险的角度来出发,企业集团在并购过程中也会考虑,如果将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积累投入并购活动中,一旦并购活动失败或并购后的项目运转收益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有可能直接影响企业集团的其他主营业务。这种风险问题不仅破坏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退一步思考,就算企业利用自身资金成功地进行了并购,也需要保障后期项目运行资金链的稳定和良性运转,这同样也会对企业现有的财务运转带来极大的冲击。除此之外,如果企业选择了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银行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内部资金积累量和运营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而企业内部资金积累量不足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评估结果,从而影响企业集团的融资规模。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型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而我国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更加规范化和体系化,国内经济市场中现存的企业债券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的融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需要我国的骨干企业集团能够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在自身财务状况和国家财务政策允许的前提条件下,开拓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和渠道,寻找更加安全、稳定的融资方式,从而在新的发展时期能够不断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投入。例如,企业集团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引入国外的融资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资本市场的融资经验,并且及时关注国家的相关财务政策,在立足于企业自身财务发展状况的前提条件下,能够积极开辟私募融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等创新型的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企业集团在市场中的竞争硬实力。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模式下,出现了PPP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主要是以政府支持和民间私人组织为融资主体,并且以某项目的特许协议条款作为开展融资活动的前提条件,使民间私人组织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通力合作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服务共享和资源共享。PPP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参与融资活动的各主体之间能够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融资模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需要担心融资链的随时断裂。而这种融资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为主体,向社会中存在的各类型单位企业进行公开招标。第二阶段需要参与项目的负责人和中标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和协议,合同协议的内容应明确融资活动中各方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和参与各方之间的风险利益关系。并且针对合作项目的运营构建一个由投资企业、政府方、中标企业三方组成的特殊监督管理部门,在后期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资金运转带来的风险问题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这种融资模式主要以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签订的合同和协议为基础,保障了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阶段就是关于资金的回收和分配。PPP融资模式保障了中标公司和政府之间的资金回收共享权,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项目运营过程中对民营资本的利用效率,同时是一种依赖于政府支持的有效融资模式,保障了企业集团项目运营过程中资金支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当前,PPP融资模式主要被运用在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范围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国家能源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多个方面。
外部融资资金的支持力度在企业的转型发展和规模扩大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积极创新开辟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资本的应用能力和运行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融资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量和抗风险能力,这样企业就能够通过资本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进一步降低和减少对外来资金的依赖。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资金的监督管理方式也大不相同。如果企业处于资本收缩阶段,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企业就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资金来源渠道,这时绝大多数企业都会采用企业之间相互并购或盘活企业资产这两种方式来保障资金的支持量。如果企业处于资本扩张阶段,为了达到规模扩大和资本扩张的蓝图和规划,企业就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同时增加外部的融资支持量,通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自身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企业内部资本的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
不可否认是,企业集团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来源和融资渠道是保障企业延续和发展的支持条件,企业集团也需要融资资源来推动自身的正常运营。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集团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自身资金积累不足和国家财政政策变换的影响,面临着潜在的融资风险,这些融资风险很可能会导致企业集团在融资过程中增加成本投入,使企业集团面临着极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因此,为了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企业集团必须要学会提升自身的资本盘活能力,学会有效地规避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不断提升自身对融资资金的管理水平。企业集团可以通过与分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系,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资金发展实力的集团资金计划,以保障后续资金的回收能力。
综上所述,融资活动是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运。因此,企业集团更应该了解当前融资活动中面临的痛点,通过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不断提升自身的资金盘活能力等方式将融资风险最小化,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