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22-11-14 08:12:20孙涛涛
活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成本信息系统

孙涛涛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昌吉回族自治州 831100)

引 言

ERP是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相对普及,将生产经营各环节与管理流程整合到数据平台上,以此实现集成化系统运行与标准化信息数据及合理化业务流程和持续化管理改善等。但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模块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值得深入研究。

一、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ERP系统最先应用于制造业企业,随后在服务与金融等行业拓展推广,是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控制的统一性。ERP系统软件的应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度统一,逐步优化成本管理工作,整合运营与生产和营销等模块的工作流程,拓展成本管控的范畴。在研发阶段,系统能够事前预测研发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系统管理获得的研发成果,筛选与判断客观因素,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应对意外的变故。在研发后系统补充结果,确保研发成果的完整性。

二是实现生产资源的整合优化。ERP系统软件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应用价值突出,软件有储存容量大的特点,可收集与汇总各类数据信息,打破了以往人工多次数据交际的工作模式,在时间及成本方面实现了有效改善,促使财务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可动态把控企业运营情况,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科学核算企业运营数据,满足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传统依靠人工进行生产成本探究的工作模式,不利于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发挥,应用ERP系统控制成本,能够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是减少经济支出。ERP系统可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及时发现与处理数据问题,减少财务工作失误引起的损失。应用ERP系统可充分应用企业的各项社会资源,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以此作为营销和销售等业务流程调整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更利于成本管理目标的尽快实现。

二、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ERP系统选用与企业管理需求错位

ERP系统由不同功能的各管理模块组成,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直接由功能模块生成各种数据,若是任一模块的数据存在失真问题,会降低成本管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唯有发挥各功能模块的耦合作用,才能实现成本等方面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但ERP系统的选用,并未从企业管理的全局角度出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用户在系统操作中,相对于企业模块数据准确性的考虑,更注重本专业数据应用,易出现商品类别和产品数量及出入库日期等信息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二是模块数据统计标准不一致,模块间传递的数据无利用价值,如业财部门的项目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是引起ERP系统数据传导阻塞与功能割裂和成本计算错误及经营决策失误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忽视风险因素把控

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技术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信息准确性风险等风险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如财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财务数据录入ERP系统后会被决策者等多方利用,但准确的财务数据是重要的前提。数据录入ERP系统的流程简化,无须数据多次录入,但由于数据录入缺少二次核验,无法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录入出现差错,财务人员无法核对原始数据,会直接产生信息准确性的风险,直接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三)系统利用率低

大部分企业在ERP系统运用方面存在控制流程片面的问题,ERP属于新兴财务管理系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覆盖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确保企业经营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由于系统软件开发与操作等主体的关心重点不同,存在数据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财务人员对ERP系统的控制工作展开直接受限,导致ERP系统的利用率降低。

(四)管理体系缺失

在ERP系统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展开,通常采用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整合财务及其他运营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展开,并未按照ERP系统管理要求合理制定成本管理体系。依据原有的制度要求展开成本管理,与ERP系统的应用要求错位,导致成本管理粗放化与形式化,相对于运输与采购等环节的成本管理,更注重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导致成本管理数据信息不完整,不利于推动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一)拓展ERP系统功能

要想推动企业内部成本管控质量的稳步提升,实现ERP系统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层需要全面了解运营情况,提高对ERP系统作用和特点及优势的认知度,促使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管理更加高效,间接带动ERP系统利用价值的提升。企业定期组织管理团队展开培训教育活动,要求其灵活运用与规范操作ERP系统,推动企业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选用与设计ERP系统软件前,企业需要全面调研自身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分析企业发展对ERP系统功能的需求,评估系统为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供的优化程度。优化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层级,促使管理效率逐步提升,推动企业紧跟行业与市场和时代的发展步伐。ERP系统的设计与投入使用及修正完善是系统性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了解ERP系统的投入使用情况,广泛收集财会与成本管理等工作人员在应用系统时的意见反馈,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入手,结合各业务流程模块,分析系统应用中的弊端,促使系统功能的完善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建立ERP系统信息共享中心,实现财务工作价值的充分发挥。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范畴与职能发生变化,除发挥财务监督反应职能外,还需要成本管理会计人员规范展开数据分析等工作,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发现企业发展的问题和机遇,实现财务工作的价值最大化。ERP系统通过业务流程的整合和数据的集中,实现了企业信息共享。企业成本会计需转变以往的工作观念和模式及态度,加强对各类业务情况的了解,推动成本管理会计的身份转变,以企业价值提升“参与者”的身份,逐步取代以往的监督警示的“管家”身份。利用ERP系统深入分析企业的绩效管控、市场营销、生产计划、治理结构等方面,并探索系统对企业拓展效益发展空间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成本管理的手段和责任及目标等情况,动态监控成本信息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与规避存在与潜在的危机,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实现成本管理在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加强风险防范

首先,防范数据准确性的风险问题。基于ERP系统的成本核算工作展开,要求各部门准确地向系统录入原始数据,取代了以往财务人员人工汇总数据的工作模式,但对输入系统原始数据的精确度要求较高。原始数据录入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展开,建议采取边录入数据边检查的模式,成立数据录入检查小组,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促使ERP系统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成本信息采集是制定成本管理方案的重要前提。针对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需要依托ERP系统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整合采购成本信息与人工成本信息及制造成本信息等成本管理信息,为成本管理方案制定提供准确完整和真实的数据支持。尤其是在成本核算方面,ERP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的整合收集,可将实际资源消耗分配到各产品中,从而确保成本核算管理成效。

其次,防范信息资源安全风险。受网络的开放性等特点影响,系统中的信息威胁不能忽视。为促使ERP系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成效,需要派专人负责ERP系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加强对内部信息资源的安全重视。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落实监督审批管理制度,约束员工操作ERP系统的行为。在监管制度中融入创新理念,提高ERP系统的适用性,夯实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展开的基础,积累系统的使用经验。施行监督审批管理机制,加强对系统应用中问题的关注和处理,促使系统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引入防火墙和数据加密和备份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及操作流程的安全。

最后,防范系统的潜在风险与技术风险问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形势变化的分析,规范落实效果评估工作。在应用ERP系统时,为规避各种风险问题,需要逐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预警系统或预警机制等可行性的措施,达到理想的ERP系统应用效果。加强对形势变化的分析与把控,全方位了解ERP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水平,深度挖掘ERP系统的应用,提高参考数据的准确度,推动企业尽快实现发展目标。加强对ERP系统应用效果的分析,把控细节问题并进行重点处理,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和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为了实现各模块间经营管理数据的高效传输,要求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督促各业务部门规范展开各项业务,通过对成本执行管理中信息和效果的分析,及时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馈发现的问题。同时成本管理会计需要系统性地分析成本管理执行情况,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

(三)实现全流程控制

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有序发展的有力手段。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从战略角度入手,将整体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融合,强化成本管理战略与采购和销售及制造等环节的关联效应。在了解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推进成本管理工作。施行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实现企业人力与物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价值链各环节的一体化,以此强化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将ERP系统运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全方面,从客服与研发和设计及生产等环节入手,通过分析价值链施行全流程的成本管控。

一是在设计研发环节控制。此环节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展开,利用ERP系统分析资源数据,帮助管理者直观地关注产品设计情况,打破以往因为只关注中游成本控制而引起的决策错误问题。

二是采购环节控制。采购成本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采购流程又涉及购货、验货、收货,但采购流程与采购成本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易出现差异。当采购成本超支时,需要详细分析采购的物资材料,可以根据产品的最优性价比,合理选择优质的材料。同时分析采购费用超支的原因,利于ERP成本管理系统,集成处理会计处理和采购管理等模块的事务。加强对采购价格和采购数量等方面的控制,通过建立低库存预警机制和物料需求周期设定的措施,有效控制采购数量,通过系统明确采购数量,逐步优化采购规模。通过对比系统与历史价格,实现对采购价格的有效控制。

三是生产环节控制。根据ERP系统的物料清单对物料进行限额发放,超额部分需要填写与审批超额领料单。ERP系统可通过分析生产环节的不增值与增值作业,从成本动因方面入手,逐步优化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四是库存环节控制。综合控制库存数量与存货账期,根据系统的记录数据,再结合运营需求,合理展开库存的处理或调配等工作。

五是销售环节控制。加大销售订单的评审力度,拓展系统订单评审和成本模拟等功能模块,分析订单的可行性。在签订订单后,依据应收账款书和订单执行跟踪分析客户回款和订货量收获的及时性,对客户进行等级划分,便于实现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

ERP系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先进的管理软件,在成本管控的相关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ERP系统,能够结合业务流程规范展开成本管控工作。根据历史成本核算数据,在系统中设置产品的标准成本,为核算计价提供价值参照。ERP系统会自动对比标准成本和实际生产费用间的差异。企业会计人员依据差异数据,合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主要依据竞争对手成本和生产流程及工艺特征等情况,分析产品的边际贡献和毛利润等数据,直观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包括机械设备老化和工艺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四)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要想促使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要求企业各层员工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立足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和战略目标,将减少企业成本投放与成本管理切实分离。通过资金管理与信息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结合,促使成本管理目标与管理体系更加优化。在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的导向下,整合企业各项资源,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达到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ERP系统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需要围绕生产项目要求合理编制成本价格,若是编制成本与实际间的差距不大,则无须修改成本价格。设计方案不同,在费用投放、产品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差异明显,可依托ERP系统展开模式试验,设定成本动因和成本率后,直观了解各方案产生的成本费用,再在价值工程理念的导向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优质的管理方案。ERP系统可促使采购与生产等工作有序展开,规避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影响,切实发挥成本管理拓展企业效益发展空间的作用价值。

结 语

ERP系统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想强化ERP系统的应用,提高成本管理的效能,需要立足成本管理的现状,合理制定与落实ERP系统成本管理方案,对各业务流程施行信息化的成本管控,充分体现出ERP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先进性,促使成本管理工作的流程与模式及制度更加优化,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成本信息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工业设计(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北京测绘(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