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与宣传模式多样化上的探索

2022-11-14 08:12:20
活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医务全民科普

张 易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 325000)

一、青年医务工作者健康科普的时代背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我国确立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开启了“健康中国”新征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包括“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健康服务共同体”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充分整合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职能,是为民众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一体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联合体,是医共体的延伸和拓展。全民健康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针,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后新时代人民的新期望。当下,中国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不再是“有病可医”,而是希望早预防、早治疗,将重大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不仅希望提高生命长度,更希望提升生命质量。因此,在全民健康的新需求下全面做好健康科普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年轻人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占比为:41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占比为53%,31~40岁的人群占比35%,20~30岁的年轻人群占比1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亚健康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当代年轻人亚健康问题突出,深受困扰。目前,慢性病人群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在扩大,但是有关慢性病的预防与普及工作远赶不上当下社会慢性病发病率的增长的速度。疾病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健康科普教育,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科普工作道阻且长。医务工作者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而医务青年更是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扛起了时代赋予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健康中国”大时代背景下,青年医务工作者应承担起健康知识的科普与宣传。人民健康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青年医务工作者需要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以实现人民高质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青年医务工作者健康科普的特定需求。

健康科普是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政策的有效措施,是构建健康共同体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日趋重视,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然而,便捷的信息途径与隐藏于其中的巨大利益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里,医疗相关的专业信息真伪难辨,网络上经常会出现利用医学科普手段的伪科学骗术博取眼球、赚取流量,普通人常常难以分辨对错。不仅如此,网络上的“卫生科普”也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利益化,以健康为卖点诱导消费者。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的带有夸张标题的广告、商家巨额买下的热搜头条,都可能在误导普通消费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谣言的肆意传播,人们在未知的病毒面前选择盲目相信散布的虚假科普信息而开始大量囤积普通抗感染药物,引起了社会的恐慌。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全民健康教育课”,它让我们知道恐慌和谣言比病毒更可怕,凸显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人们要自觉养成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习惯,从权威渠道获取专业知识。那么,专业知识从哪而来呢?当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普。在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之前,青年医务工作者需要用更多的时间磨炼自身。青年医务工作者要想成为健康科普的主力军,就必须从小事做起,为医疗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相比于中青年医务工作者,青年医务工作者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与沉淀阶段,做好健康科普工作不仅利于提升普通民众的知识面,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前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普通民众容易被伪科学蛊惑,盲目跟风,甚至打破社会经济平衡,导致医患关系进一步僵化。因此,提供健康知识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医务工作者作为更了解互联网机制的人,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做好网上的宣传科普工作。青年医务工作者要通过反复强调、反复科普,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用具有说服力的健康科普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健康理念,从而真正达到健康科普的目的。希望通过健康科普,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人们的健康素养,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目的,不仅要延长生命的长度,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让人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与宣传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目前,“互联网+”模式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科普工作是关系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青年医务工作者应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为健康科普工作服务,打造“互联网+健康科普”的新形式。健康科普应以人们的关注点为重心,变“我想说的”为“你想听的”,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让普通民众能够学习到健康知识,从而达到健康科普的目的。

(一)利用碎片化时间,结合科研做好健康科普宣传工作

青年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忙于临床诊治与专业医学知识的研究,用于健康科普的时间较少,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康科普并不分离于治疗过程之外,而是融于其中。医务工作者在接诊患者时可以在诊疗之余进行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科普。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遵循医嘱、接收信息、改变原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健康科普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更强。在科研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具有科普价值的健康观念,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将科研和科普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科研成果对健康观念的印证与更新,将更科学、更准确的知识普及给患者和民众,达到健康科普的目的和作用。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既能使临床诊治“如虎添翼”,又能使科研工作事半功倍,从科普和宣传中得到的反馈能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发挥预防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牢牢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门坎。

(二)合理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创多渠道健康科普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疗行业也会受益。医疗健康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青年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规划纲要。目前,网上有一些不错的医疗科普账号,而且各类三甲医院也会在官方公众号上进行专业科普推送。在短视频平台上,人们也能看到许多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开设账号,利用自己的专科优势向公众宣传健康科普知识,让公众掌握正确的健康防护和保健知识。国内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号不仅有专业医学健康知识的科普,还有专科医生一对一咨询,为青年医务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典范。青年医务工作者要以此为启发,在科学严谨的前提下,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直播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互联网平台,将健康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段开辟多渠道宣传,让健康知识更好地得到传播。目前,专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已成为青年医务工作者健康科普的有效途径。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目前互联网上健康科普类的教育平台偏少,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某些专业医疗知识论坛只在医务从业者内部小范围传播,并没有下沉至普通民众,影响了专业健康知识的传播。因此,青年医务工作者在科普之余应注重多渠道、多途径地分享知识,不应该专注于某一平台,“广撒网”才能更好地将健康科普这项工作做到位。此外,各类宣传平台都有自身的运营规则,青年医务工作者作为比较了解互联网运营机制的人,需要遵循平台规则,做好健康科普工作。目前,各类知识的更新迅速较快,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中要紧跟最新研究成果,不要迟迟不更新,更不应该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过时信息去做健康科普,那样往往会在造成错误科普并失去公信力。

(三)深耕民众,兼顾医学科普的科学性与通俗性,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2020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5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到23.6%。人口老龄化也预示着当前我国社会主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专业的医学知识他们通常难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往往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只看“表面”,而忽略了“隐形损伤”。这就需要青年医务工作者建立起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考虑受众的真实需求和理解能力,多了解民众想要听什么、看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输出自己想说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应从切实的角度选择实用性高的主题,紧跟医学前沿,注意实事求是,将医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简单的话语并普及给受众,在科普中避免夸大,引导受众利用正确的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备对虚假知识的鉴别力。青年医务工作者作为健康科普宣传主力军,要练就好“眼力”。既要看得清楚、看得准确,又要看得深入、看得透彻;既要了解当前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又要深入基层调查采访,使专业内容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缩小医患之间的信息差,提高门诊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率。当然,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发布专业知识前要反复审查,要对得起民众对青年医务工作者的信任。

健康科普的对象不仅包含中老年人,更有许多年轻受众。要想将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变得有趣,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基于年轻人的视角,充分挖掘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动机,做好面向年轻人的健康科普,激发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利用自身专业做好健康科普工作,立足全生命周期,提供科学严谨、系统连续的健康科普知识,针对婴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预防、科学普及,努力为民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科普服务。

健康科普的目的是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将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观念转变为以预防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青年医务工作者使命艰巨、责任重大,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定位,为自身的成长发展助力,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明确共同的价值航标,在医疗科技创新的前沿,在健康守卫的一线勇担重任。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以新时代的良好作风保障医疗事业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群患病。

猜你喜欢
医务全民科普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42:36
可持续全民医保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