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炀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科研统计的重要性逐渐显露。高校内部正积极开展科研统计改革,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科研工作与学校科研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为学校科研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如今,我国高等院校内部都会开展一系列科研活动,为了使相关科研活动更加规范,就必须要开展科研统计工作。通过科研统计,能够对高校各大科研活动举办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时间及人力资源等各项支出,以及收获的各项成果用清晰的数字表达出来,进而使相关数据更加直观清晰。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各层领导了解学校科研活动的举办情况,进而为后续的科研投资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对比相关数据,能够帮助学校领导正确地评估各项科研活动。这些统计数据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评估是公平公正的。此外,科研统计数据能够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发现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度改革,以此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科研统计工作不仅有利于优化高校科研活动的合理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效率,全面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管理实力,最终为社会贡献更多的科研成果。
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科技人力和科技经费等各类调查表对高校科研工作涉及的人事财务、资产以及科研等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的调查,以此来掌握高校科研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数据收集完成后,还需要汇总并利用系统进行上报,在上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系统自动审核外,还需要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对汇总数据进行审核。正是由于审核工作十分复杂,必须要各个部门协作完成,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科研统计工作属于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忽视了科研管理工作,就会导致科研统计工作的完成质量不高。科研统计工作不当会直接导致高校科研成果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我国高校科研统计数据未能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当前,我国高校的很多统计人员都认为统计工作就是将数据收集并上交给上级部门。在此过程中,统计人员并没有全面分析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也没有依照这些数据找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更没有依照这些数据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
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参与统计工作的人员缺乏统计相关的专业技能。由于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一般在年末等关键时期存在较大的统计工作压力。当前,高校往往会在需要的时候聘请一些兼职人员来承担相关统计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统计相关专业知识,这就导致统计工作效率不高,出错可能性较大。同时,兼职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每一次统计工作都可能由新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这也会导致统计工作缺乏系统性。由于科研工作会涉及一些专利问题,而在统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难免会收集到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因此,如果频繁地更换工作人员,可能会增加相关信息的泄露风险。要想提高统计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安全系数,高校管理部门有必要聘请相关专业的全职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较高,流动性较小,不仅会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通过开展高校科研统计工作,分析相关数据,能够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合理地评估高校整体的科研实力。由于科研统计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因此有必要大力宣传科研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此让高校内部管理人员重视科研统计工作。首先,高校管理人员在制定科研统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现阶段的实际科研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各个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分工明确对于提高科研统计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其次,学校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当重视科研统计工作,给予相关部门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科研统计工作顺利实施。此外,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宣传科研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统一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科研统计工作的系统性。在高校科研统计工作中,科研院所需要承担起组织统计工作,汇总收集一系列数据并上交给上级单位。在此过程中,相关科研单位需要积极配合上级单位的指导,及时调整管理制度和科研方向。在实际统计相关数据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配合工作。同时相关部门应当一起协作,使用统一的计算方法,以保证统计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而科技管理部门在收到各个研究部门上传的统计数据后,应当及时进行汇总和分析。在此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当记录下发现的不足之处,并形成修改意见,以优化管理制度。此外,高校可以对管理工作人员和统计人员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各个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管理优化,有利于形成各部门协作、统一管理的科研统计工作模式,进而提高科研统计工作质量以及相关报告的应用价值。
统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如果依靠人工收集,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差。在此背景下,高校要想提高科研统计的使用价值和工作效率,就必须要进行创新改革。第一,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统计专业素养才有可能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因此高校要加强相关培训,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统计工作要求。第二,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以此提高统计工作的系统性。通过管理机制的约束,有利于保证各个部门周期性地上报统计结果。第三,给每一个环节都规定一个明确的工作周期。例如,管理部门可以规定数据统计的周期为一个季度,在这一个季度完成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上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数据库及时更新,进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统计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这种周期性的统计方式能够降低统计工作的难度。第四,为了避免在科研统计的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的安全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参与统计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账号进行权限设置。对于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给予不一样的工作权限,在保证统计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保证机密信息不被泄露。数据系统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因此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作用。第五,互联网在不断进步,因此只有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并能够及时修复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要想提高高校科研统计工作的效率,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统计人才队伍;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统计管理机制,以此来规范相关统计工作。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人员流动大、统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优化科研统计工作。
第一,高校应当积极聘请统计人才,同时要尽可能地使用全职人员。在高校科研统计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人员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统计工作的效率,还要保证相关统计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准,进而避免员工消极怠工或者泄露相关科研数据。每年12月开始,高校会有大量的填表统计工作,这些工作虽然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一旦出现错误就会导致统计数据失去参考价值。在此过程中,相关统计人员需要仔细地核查学校各个部门人员的职称以及学历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十分繁杂,人工统计的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只有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保证员工在进行统计工作时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统计工作。如果员工存在思想上的错误,就极有可能向外泄露工作信息或者工作不用心,违背职业道德。
第二,高校在进行科研统计时,需要根据学校实际科研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科研统计工作的系统性和合理性。首先,高校应当建立并完善员工培训机制。高素质的统计工作人员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以及公派学习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其次,高校要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对学校各个岗位的需求进行合理分析,进而进行人员数量的安排并合理设置统计相关的岗位。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需要给予统计部门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促进科研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需要针对科研统计工作设置合适的员工奖惩制度。科学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进而全面提高科研统计工作的效率。
第三,为了保证高校统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参与管理工作,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制定科研统计评比,同时还应当设置一定的奖项来鼓励优秀单位。通过评比的方式,能够调动各个院校进行科研统计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对科研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加强科研统计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可以通过优化高校的科研统计管理机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来提高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实际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