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2022-11-14 08:12:20唐振民王修寰
活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建党精神大学生

唐振民 王修寰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 415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总结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他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深化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热爱的强心剂。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合到大学课程中去,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紧要和必要的任务。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之中,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让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一代代大学生立志高远、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宋朝大文豪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之外,还要有可靠的政治思想素质,要有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心愿。大学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个过程是艰难的,需要教师塑造和培养,需要学习和实践,需要艰苦磨砺,更需要有精神激励。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新时代的精神强心剂,是大学生灵魂的妙药。

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理想是人生指路的明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义愈加凸显。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道路的引导者,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教育大学生立大志,做大事,学习和弘扬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高尚品格。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建是极其艰险的,许多仁人志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矢志不渝,为了建党著书立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追求真理英勇斗争,壮烈牺牲。今天的大学生要传承革命先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品质,时刻有这样的精神激励,自身的理想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也会实现。

二、培育大学生坚定的信念

伟大建党精神最早展现坚定信念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生命危难之际,它完美体现了革命先辈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堪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成了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对学习和生活方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就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整体上是有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的,他们奋勇不息,为目标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但也有少数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大学生,他们不关心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更不愿意用自己的奋斗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这种学生很容易成为时代发展的弃儿,不符合中国长久的发展目标。

对此,学校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创设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信念磨砺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信念,确立未来目标,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以及现今社会成功人士的热点故事,深化学生对自身、社会及国家存在意义的思考。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堂情境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诗词中或者历史中的传奇人物,让其近距离地感受伟人的思想感情,学习伟人不屈不挠的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进而落实国家对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要求。

三、激励大学生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历尽艰辛,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科技和经济的衰弱,没有创新能力。而今,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群体,他们会成为中国未来的领军人物,他们是否能够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是中国经济能否从高速增长阶段转换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因素。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国的科技和文化,并仔细分析当前中国的境况,让学生学会以世界的眼光看待现今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赏各种各样的优秀和高端的文化产物,激发他们自我创造和创新的灵感,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潜意识输入。而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及国家的创新性活动或者比赛,实现抽象精神向实际行为的高效转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的时代命运紧密结合,并以此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品德,切实掌握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争做新世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距今整整百年,这百年从来都不只是数字,它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及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足的斗争史。大学生作为先进时代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文化程度、知识接收程度及对社会及人民的认知程度均高于社会普通大众,这就证明大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地位以及较为光明的未来发展。

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既要积极应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有效建设,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学生道德的行为指标、思想的督促框架,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爱国精神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深入贯彻伟大建党精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养成随时随地看新闻、听新闻的良好习惯,并在课堂上展开相应的时事新闻辩论活动,激发学生关心国家、爱护国家的心理意识。

此外,爱国情怀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关心国家事态发展是爱国,对有损国家利益行为的愤恨是爱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作为公民的相关义务同样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故而教师在传递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切实了解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具体含义,除了培养学生精神上的爱国情怀外,也要时刻督促其行为上的爱国表现,通过精神与行为的高效统一,深化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五、培养大学生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不畏艰辛、艰苦卓绝的。虽然历史的篇章无法重写,那些苦痛的经历无法覆灭,但大学生的未来却是稳稳地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教师既是学生知识文化学习的引领者,也要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的构建师,不仅要以革命先辈的奋斗史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也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

例如,在进行教学讲解时,教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和课堂中作业完成的情况,并对其中较为懒散的学生做出积极开导,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清楚其懒散的主要缘由,并予以相对的解决措施,提升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学习信心。而后教师通过班级活动激励大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并对目标不清晰的学生予以帮助和督导,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目标实现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与未完成目标的学生一起找寻问题的根源,并予以相应的开导和耐心的讲解,莫要“破罐子破摔”。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具有奋斗意义的教学内容,如观看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或者间断性地组织吃米糠、土豆糊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先辈们的不屈精神,引发其精神上的共鸣,减少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上的思想负担。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其提前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进而确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并终身践行。

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奉献精神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领航者,也是未来几十年后挺立起中国的脊梁的中坚力量。基于时代发展的高速性,部分年轻人的自我奉献精神愈加淡薄,他们难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担任的重要责任,总以一种充耳不闻国家事的态度过着自己的生活,这是民族的悲哀,亦是教育的缺失。这种缺乏奉献精神的学生出入社会,进入工作,面临严酷的工作环境,是难以拥有生存机会和生存条件的。

对此,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弥补教学纰漏,竭尽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教师的奉献精神。而后教师再通过在班级中设立班级问题解决小组、生活问题解决小组,提高学生为同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奉献精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深化学生对自我奉献精神的领悟程度。

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大学生会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拥有更加全面的社会认知,而且还能确立更加清晰健全的人生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拥有超出常人的学习韧性和学习能力。但鉴于当代大学教育很少普及学生建党精神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依旧存有为考试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父母而读书的传统观念,导致他们很难真正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作用。

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宣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学生人生的重大作用,实现从被动灌输向直接吸收甚至主动探索的实质性转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保证学生能够深切意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成立班级伟大建党精神宣扬小组,时刻督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进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八、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基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初入社会的学生基本很难独当一面,对此国家及社会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实习岗位,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机会和工作机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的不断融合,很多老板为保证公司的未来发展,制定了优胜劣汰、能者生存的竞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的自信心很容易遭受打击,也不利于学生未来工作的开展,甚至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生活水准。此外,大学生普遍经历了十几载的寒窗苦读,造成了部分学生与人交际、与外界相处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所以社会上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等事例时有出现。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事先对社会及社会人员有总体的认知,缺少看人识人的意识和本领。而大学期间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它旨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坚守理想的美好品质,指引学生不要在黑暗中失去前进的方向,是学生未来生活的指路明灯。

结 语

综上所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不懈探索的精神成果,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起步和成功。它是奋斗和创造的精神动力,也是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教育环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伟大建党精神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国家事业的意识和决心,对中国未来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价值。教师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时,要首先立足自身,切身体会和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作用和意义,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播中国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新时代的大学生立志高远、担当使命、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建党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