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蓉
(攀枝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型综合人才,笔者认为结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现状,研究ERP 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微课群建设的必要性和要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都较少,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基本以总账处理、固定资产核算、薪资管理和报表编制为主,采购、销售、存货、往来账款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内容基本不涉及,基于这种单一的、不成体系的会计核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ERP 系统的应用要求。
目前,在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传统授课方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占据着主流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中处于被动接受灌输的状态,缺乏对已学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在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中综合应用的能力,更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据对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验设备现状的调查,目前仍有很多院校存在严重的信息化教学硬件陈旧、老化现象,包括计算机、校园网络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有些院校表面上有几个实验室,但只有一两个实验室的计算机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有些老式的计算机匹配不了ERP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环境,有些勉强匹配,但运行起来慢得很,经常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死机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正常教学。
通过对目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对会计实验课程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但是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频率并不高,目前仍有院校在开设手工会计实验。这是由于ERP 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部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素养和水平有限,尤其是对那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掌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课程建设、开发、应用等技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学生也是如此,对于新鲜事物很乐于接受,但是却缺少主动求知的动力,习惯了解信息化所带来的娱乐和消遣信息,不愿深入探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及应用原理,长期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转变为信息化教学中主动学习的状态,对于教学内容接受程度较低。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仍有应用型院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期末机试与笔试各占成绩50%的考核评价方式。这种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无法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这种形式下,大多学生一般在考试前,采用突击的方式进行暂时记忆性复习,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考试之后迅速忘记。这种“一考定局”的考评机制,会让学生更加重视考试结果,会导致学生放松日常的学习,轻视平时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这种单一的考评机制,更容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考试的巨人,应用的矮子”。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综合应用性,在“互联网+”时代ERP 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不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步骤,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RP 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及计算机相关知识。为解决当前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时间空间受限制、师资欠缺等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按模块分知识小点视频讲授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和步骤。按系统模块将微课视频组成一个应用项目的微课群,多个应用项目的微课群就组成一门课程的微课群,多门课程的微课群组成ERP 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列课程微课群。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受到教学课时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内短时间学完、学牢相关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只讲授主要的知识内容及其应用,其余的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零散时间对微课群视频加以自主学习。课余学习时间灵活,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直接找到自己欠缺或特别想加强的那部分进行选择性学习,灵活高效,减少了传统教学输入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会计电算化微课群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不足的问题。在主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助教可借助主讲教师录制的微课群学习资源平台,课上随同学生一起学习微课视频,然后随堂辅导学生综合实验,并讲解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流程,资金及物流变化,账簿、报表间的相互钩稽关系,在系统中处理业务容易出现的错误等。采用这种新型培育师资的方式,不仅年轻老师成长速度快,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由于微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前学生可利用微课群视频进行预习,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再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观看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很好的自学能力,还能让学生变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状态。课中可以结合预先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和升华已学习的知识,课后利用闲散时间对微课群资源再次进行选择性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因此,微课群作为一种很好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运用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在如今高效、便捷、共享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应用型本科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早就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简单操作能力了,而是要培养学生对整个ERP 系统中的财务处理流程有全局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成为ERP 系统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及财务管理能力强的综合型会计复合人才,以便能让学生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为满足“互联网+”会计人才需求,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应依据ERP系统,对应基础会计、中级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构建会计电算化系列微课群。通过微课群的学习,使学生对业务推动财务处理的全过程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微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简短精练,一般通过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明白1 至2 个知识点及其具体运用方法。制作好的微课群,仍然是“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所以还需要搭建一个学习平台,将“碎片化”的微课视频组建成一个“群”,形成一个会计电算化系列微课群。学校可提供网络和服务器,以便教师搭建面向本校全体师生开放的教学平台——微课群。在资源平台中,责任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整理归集各个章节、各个模块知识点的微课群视频,围绕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把各个“碎片”整合集中起来,便于学生使用已分配的账号,登录到会计电算化资源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并在ERP 系统中进行相关的应用练习,教师再个别或整体解答学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微课教学类似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会计电算化课程不同于理论课,也不同于一般的实验课,它是融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要使学生对微课视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内容时,结合企业实际,做到综合案例数据必须丰富多样,让微课视频内容具有一种很强的职场代入感,吸引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同时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角,以职场业务处理为中心,结合学生可能遇到的疑难点、兴趣点进行讲解。例如笔者在讲授采购业务处理的时候,根据业务的进程,设计了请购单、采购订单、到货单、入库单的填制和审核,以及采购发票的录入、采购的结算和入库材料成本的核算等不同环节业务处理场景,并据此制作了相应的讲解、操作视频,这种设计能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中,代入职场情景,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公司真正处理会计业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在讲授和演示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还要按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其相应业务处理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其中操作要点及区别,还能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微课视频是利用信息技术,以讲授某一两个知识点为目的的简短精练的教学视频。依据ERP 系统,对应基础会计、中级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构建会计电算化系列微课群学习资源平台,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有效解决课时有限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