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芳 李晓光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风采、激发城市活力、推进消费升级、促进经济繁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天津陆续建成和平区五大道、红桥区运河新天地、南开区时代奥城、河北区意式风情街、河东区爱琴海老门口儿、河西区人民公园周边等六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经过调研,89.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六大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示范效应明显,带动了夜间经济街区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居民的夜间消费支出也逐步上升,对城市消费的拉动力日益显著。对标高质量发展,天津夜间经济依然存在很大发展潜力。如夜间经济市级示范街区文化支撑不足,街区定位不够清晰,发展任务不够明确,文化元素有待于进一步提炼,缺乏有效特色活动和业态支撑;夜间经济业态还不够丰富,六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主要以餐饮、零售、休闲娱乐为主,占比超过90%,文化相关的业态不足。各大夜市零售商户品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没有充分挖掘天津文化的精髓,将文化因素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去,纵深发展的意识不强。同时也缺乏跨境电商平台的线下体验店、天津首店、旗舰店等业态。如何促进天津夜间经济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场景理论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在将其纳入到区域发展和城市创意社区的研究范畴之后,如果把土地、资本、劳动力等因素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1.0版本,社会资本驱动是2.0版本,人力资本和创意阶层是3.0版本,场景模式则开启了城市经济增长的4.0版本,它通过文化消费培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实现城市的发展和转型,它能够聚焦市民文化参与、消费与娱乐,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对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长久且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 (吴军2015,2017);文化场景作为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逐步被经济学者们重视和研究,吴军和特里·N.克拉克(2015)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维度分析,提出文化场景应该包含社区、物质结构、多样性人群、活动、文化价值、公共性和政治政策等七个层面,为文化场景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执行提供了思路。
场景理论中的“文化”并不是抽象的,它以市民居住的环境和享用的公共设施为载体,通过群体性组织实践呈现出不同的场景,每个场景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引起人力资本的聚集和流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根据各个维度的内涵和夜间经济的特点,将文化场景理论的夜间经济研究范式总结为三个元素:生活文化设施、多样性组织和文化实践。其中生活文化设施主要指的是以社区、商业区、文化区等为单位组织的物质场景展现,如街道文化布局,历史街区的恢复和保护,咖啡店、书店、酒吧、博物馆、音乐厅、展览馆、俱乐部、购物中心的灯光优化及造型设计等,它是文化场景构建的物理载体;多样性组织指的是参与人群多元化,如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等,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如音乐会、相声演出、民间艺术、创业沙龙、智能展览、网络云共享等,它是文化场景构建的内涵;文化实践是指场景构建带来的消费实践,个体从价值观的传递过程中收获情感体验并将其符号化,它是文化场景构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转化。
1.交通设施便利
京津城际复兴号助力天津与首都实现公交化运营,京津冀一体化公路网基本形成。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411公里。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2、3、5、6、9号线覆盖全市大部分区,运营里程达232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并进一步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夜间经济生活圈内的街面停车位管理也在不断优化,这些都为发展夜间经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盘活闲置资源,挖掘各大场馆活力
在政府引导下,各大商业企业以夜间经济为契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盘活了闲置商业载体。已开街的17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夜市中,有5个是利用闲置商业载体重新建设的,共计盘活8.4万平方米商业资源。如红桥区摩天轮夜市毗邻“天津之眼”摩天轮,已经闲置近10年,天津蓝精灵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承租该项目后,聘请专业策划团队打造夜市,吸引文创店、体验店、特色店等入驻夜市。
在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带动下,一批特色夜间消费活动在街道、社区、农村等地区逐步开展,广受好评。如南开大悦城、和平区恒隆广场、河西万象城和彩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办夜市一举两得,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周边闲置空间,而且能够为自身商户吸引客流;中冶和悦汇突出体育文化特色,举办哪吒体育节,将体育元素融入夜间经济。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夜市街区20余个,约300个特色深夜食堂,约600个24小时便利店,约1000个酒吧,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文化场馆数量持续增加,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升。2019年,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59.7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为打造有文化深度的“夜津城”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3.夜景灯光设施智能先进
夜景灯光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优美的夜景灯光不仅可以吸引大量市民游客走出家门参与夜晚消费活动,还可以提升夜间经济消费环境,带动延长夜市运营时间。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矗立在美丽的渤海湾。早在199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就提出“白天绿起来,晚上亮起来”的城市建设管理目标,经过20多年发展,天津夜景灯光已成为一张亮丽城市名片。2015年1月,在武汉召开的“中照照明奖城市照明建设奖”颁奖大会上,天津申报的天津中心城区(含海河沿线)夜景照明建设项目,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2017年,以迎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契机,天津着力提升了奥体中心夜景灯光组团、海河夜景灯光体系、重点道路夜景灯光网络,全面完成夜景灯光“增亮、增密、增色”工程,通过增亮、增密、增色夜景灯光,市区形成恢弘大气、灯火辉煌的夜景灯光建设体系。2020年以夜景灯光和地标性建筑为特色,升级了意风区夜间经济整体光感,利用灯光界黑科技悬浮灯,打造出海洋、星空等多种主题风格的酷炫灯光;将马可波罗探险故事融入灯光秀,在空中营造出美丽的海底世界;为了扩展互动的边界,伫立在街边的每一根智慧灯杆也被融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除具有照明、监控、Wi-Fi热点、手机充电、环境检测等功能外,更形成了虚实结合的互动场景,意风区的夜晚成为过夜游客的重要理由。
1.消费群体多元化,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天津夜间经济消费群体庞大,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本地人口,截至2020年末,天津常住人口1385.8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65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895元,夜间消费潜力巨大。二是在津上学的大学生,天津目前有56所大学,2020年度在校生总规模达到57.22万人,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夜间消费需求旺盛,人群数量庞大,成为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消费群体。三是旅游人群,2019年,天津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95家,接待人数总计近190万人次,旅游人群将继续释放消费潜力。四是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留在天津发展,分布于天津各行各业,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和天津经济快速发展,部分人员逐渐在津创业、买房、工作。特别是“海河英才”计划通过不断放宽落户限制,鼓励各类人才来津就业,政策出台不到5个月就有51.8万人在线提交落户申请,已向8.4万人发放了准迁证。
2.文化活动多元化,刺激夜间消费增长
为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天津打造了以“夜津城”为主题的四项特色体验活动: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品津味和夜购津货。“夜游海河”以科技灯光秀为主打,展现天津近现代历史风貌;“夜赏津曲”以传播天津曲艺文化为中心,展现天津文化软实力;“夜品津味”以天津独特的饮食文化为亮点,展现天津市民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城市形象;“夜购津货”以天津历史悠长的商业文化为底蕴,展现天津良好的营商环境。三年来,“夜游海河”活动持续火爆,海河游船班次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5月底,四个海河码头共接待游客12.5万余人次,夏季延长运营时间后,乘坐游船的游客同比增长近两成;“夜赏津曲”备受亲睐,各大夜市组织开展电影、读书、相声、歌舞等文化表演,谦祥益、西岸相声会馆、名流茶馆等相声馆各类表演精彩纷呈;“夜品津味”和“夜购津货”内容丰富,通过举办各类美食节、啤酒节、海鲜节、餐饮嘉年华等聚集了人气,消费贡献度提升。
以“乐活时尚,文化天津”为主题组织相声、歌曲、电影、音乐、读书等文化休闲活动,引入德云社、开心麻花等知名演出团队,丰富了夜间娱乐生活,满足了多层次消费需求;西青区姚村、津南区渌水道等夜市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体现了市井烟火气,彰显了百姓生活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位于大学城的姚村夜市,130多个摊位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小吃、美食夜宵,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五大道通过发展夜间经济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统计,2020年端午节和中秋节小长假期间,均入选全国出行十大热门景区之一。
虽然天津发展夜间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2019年《第一财经》发布的城市夜生活指数天津排名第21名;阿里巴巴发布2020年“夜经济”报告,天津的夜间消费主要集中在淘宝直播间,到店消费所占比重较低。2020年美团点评集团提供的夜间外卖销售额增速天津位居第四。
天津拥有4A级景区30个、5A级景区2个,73个博物馆,20个图书馆,17个文化馆,17个剧院,244个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7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及877座历史风貌建筑,入选中华老字号名录的企业66家,入选津门老字号名录的企业149家,但与夜间经济的融合度不够,24小时餐厅、24小时便利店、24小时书店等业态布局不均衡、吸引力不强。夜游、夜读、夜展、夜秀等主题特色不鲜明,音乐文化、文艺展演、沉浸式演出、电竞等业态发展滞后,作为夜间活动重要承接载体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强。
目前仅有“一游一市”:“夜游海河”和“网红夜市”,“历史风貌”“运河风味”“欧陆风情”“现代风尚”“津沽风韵”等主题不突出,还缺乏有效特色活动和业态支撑;专门针对年轻群众的运动健身、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体验式消费项目也不够多;部分夜间经济示范区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差异化、个性化的经营优势,有些仅仅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而不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六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主要以餐饮、零售、休闲娱乐为主,占比超过90%,文化、体育健身、教育等业态不足,各大夜市零售商户品质还不是很高,缺乏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天津首店、旗舰店等业态。
年轻夜游族的增势非常迅猛,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全球自由行报告2020——我的中国,就很美!》的数据显示,72.22%的“95后”游客会在旅行中专门策划夜间游玩的行程,“90后”和“00后”的夜游人群占比也超过60%,“80后”紧随其后占比约29%。从携程2021年上半年的夜间票量订单与2019年上半年比较来看,“90后”夜游族增长近3倍,“00后”增长4.5倍,国内各大旅游目的地的“夜景”“夜市”也都成为当地旅游的热搜关键词。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消费者画像同样证明了夜游年轻化的现象,2020年上半年游览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客群中,夜场核心客群较日场更为年轻,21岁~35岁游客占比可达7成以上,情侣占比超日场10%以上。因此,如何抓住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习惯,搭建符合年轻诉求的文化场景,增强这一人群的体验感,是夜间经济活力持续的关键所在。
1.搭建五大道和意风区的国际化场景
在“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中,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夜间游客最喜爱的十大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及网红步行街”。据统计,在五大道文化旅游区1.2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坐落着2159座小洋楼,其中历史风貌建筑达到423座。日式、德式、意式的各类建筑,铸就了五大道国际化的文化底蕴。意风区的自由道上也有广受年轻人喜爱的阳台歌剧,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们以音乐、服装、灯光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诠释出歌剧的写实和艺术张力。同时,街道上也重现了意大利街头艺人的表演,人群与演员相距咫尺之遥,打破了固有的束缚氛围,让艺术效果进一步放大。
充分挖掘潜在文化资源,以多元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城市的文化,不仅仅要继承传统文化,还要创造新文化,满足城市年轻群体对潮流和时尚的追求。在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街区,培育高质量文博文创主题店,引入高知名度特色店,开办多样化主题市集,实现商业、文化、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旅游、创业。
2.搭建奥体中心的时尚潮流化场景
依托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津体育馆、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等载体,打造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体育休闲中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爱运动、爱生活的健康方式中来。建议将“体育+商业”模式引入时代奥城示范街区,充分利用完善的运动设施,定期举办趣味运动赛事,传播健康理念,聚集人气。同时增加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元素,如网红商亭、网红直播间等,增加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如球迷之夜、音乐节、时装秀、街头表演等,将奥城打造成为时尚一族的“打卡”地。
3.搭建在线的数字化消费场景
数字文化消费也成为夜间经济的新趋势,在线听歌、阅读、观影备受欢迎。对许多年轻人来说,18点至19点是用“虾米音乐”听歌的高峰时间;20点至21点使用“唱鸭”频率最高;21点至23点,在“优酷”上观影看剧的用户最多,这也是“书旗小说”的阅读高峰;22点至23点也是“夸克搜索”全天使用高峰。这背后也能洞察出内容创作的黄金时段。建议加快夜间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转化,如鼓励商户使用微信、小程序、App、云平台等形式开发夜间在线场景消费模式,可增加相声、曲艺等网络演出直播场次,打造智慧博物馆云端、图书馆云阅读,红色旅游景区、文化景区等文化主题景区的沉浸式体验型产品开发等数字化业态,增强用户的互动感和体验感。
1.加快建设海河国际商业中心、津湾广场等高端消费场景
天津曾经是中国北方最为繁荣的商业中心,有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如今作为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高端消费商业经济依然有潜在市场。创新商业设施服务功能,发展无人销售店、智能零售、“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零售模式,发展买手店、定制店等体验式业态,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高水准建设一批富有天津特色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建设黑牛城道产业融合发展带,打造集高端服务、高端消费与优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生活场景,用现代科技营造新八大里夜景灯光秀,将文化中心建成集文化展示与传播、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名片。
2.“图文博美”四馆联动,构建文化综合体消费场景
商务人士的消费类型随着收入的增加也逐步升级为休闲娱乐、慢生活享受型,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文化场馆是一个将城市文化集合的空间载体,它成为现代人与文化沟通交流的媒介,建立起历史性和生活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积极开发文化场馆资源,将公共文化空间进行分层升级,如维多利亚州立美术馆,在每个星期五的晚上举办与同时期展览主题相符的晚宴,参观者可以和特邀艺术家品酒畅谈,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在静谧的美术馆场馆中体味艺术品的魅力。建议“图文博美”四馆为商务人士提供主题化的认知体验和高端化的社交消费,如引入拍卖、慈善服务,或者是专题文化活动、专题晚宴等,构建动态和谐的“经济—艺术—社会”的价值流动关系。
天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共有15个红色文化传播场馆,如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于方舟故居、天津觉悟社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纪念馆等,天津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场馆布局完善,各种规模的展览数量多且影响力大,市民参与度高,对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充分发挥红色场景作为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作用,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开办“共读红色经典”“共赏红色影片”“共忆红色之路”“共筑红色家风”等活动,由家长陪伴学生一起接受红色教育,了解天津解放的历史,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设计系列集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夜间活动,如引导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共同设计、开发红色文创产品。
爱琴海综合体地下一层的“老门口儿”是天津首个室内夜市,里面的场景是完全按照记忆中的老天津搭建的,有老年人熟悉的老式邮局、蜂窝煤的炉子、青砖小院、老式风味的熟梨糕、老冰棍等,熟悉的年代感吸引了大量的老年人。但由于场景搭建,没有相符的内容与之配套,导致大部分老年人没有消费欲望,也没有深刻的代入感,回头率较低。建议加强对“老门口儿”夜市的内容升级,从微观到宏观打造沉浸式怀旧场景,改变单一的“美食街”运营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打造“虚实结合”的“影棚式”运营,集话剧演出、真实生活为一体的剧场模式,使老年人真正体会到旧时光的快乐。
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其中,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6%,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9%。与此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需求层次的提升也日益明显。2019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8.2%,连续八年下降,人均GDP首次超过一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今后我国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而夜间经济具有极强的服务消费属性,商务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而且消费者对于夜晚服务消费的需求还在日益增加。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夜间消费的单均价格比日间单均价格高20%左右;携程发布的《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显示,夜游人均消费达187元,同比提升25%。由此可见,夜间经济相较日间具有更高的“含金量”,发展夜间经济对于促进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天津2021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5%,特别是服务性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上半年增长37.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4倍,表明天津居民消费结构也在优化,消费潜力巨大。构建文化场景下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天津尽快完成消费转型升级,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