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用

2022-11-13 21:24夏艺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人员互联网+

夏艺诚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高职院校成为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高职教育表现出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业态在会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财务数字化转型要求,明确“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与转型。

1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的诉求变化

1.1 高级财务岗位人才需求激增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量企业引入了专业化的财务软件,互联网为财务数据处理奠定了技术基础,传统的财务模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利用财务软件既可以加快财务处理速度,还能够帮助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人工智能能够替代原来会计人员的大量工作,减少财务人员的时间成本,规避人员处理的风险,让财务数据变得更为精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基础工作岗位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减少,高级财务岗位人才的需求量增多。

1.2 急需信息技术与会计结合的专业人才

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日常交易的核算、监督,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企业管理者可以明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出其中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经营模式。在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中,会计人员是根据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原始凭证作为记账凭证,在“互联网+”时代,记录企业内部经济活动不再是收集企业信息的唯一途径,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多个渠道掌握更多信息,因此,“互联网+”时代急需信息技术与会计结合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通过各类渠道收集到更为完整、精确的信息。

2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育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缺乏完善、精准化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开展教学过程时,高职院校应该紧密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会计专业知识不仅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还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缺乏精准定位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际人才培育需求,降低了会计专业教学效率。

2.2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的单向教学为主,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在纷纷推进教学创新,但在教学模式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展。

2.3 实训课程设置不完善

当前,学生们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知识,才能够与其他人才竞争,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实训课程,而多数实训是在高年级开展,课时比较少,学生对实训内容较为生疏,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这导致学生们日后走上社会缺乏必备的实践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高职院校也是采用传统的分数考核法。该种考核方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1 重塑人才培育目标

2016 年,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问世,并在会计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可以替代传统会计工作的手工开票、数据统计、信息录入,能够按照既定逻辑来判断、识别、管理和监控。这让会计人员从以往重复、机械的会计工作中解脱了出来。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超过了2 000 万人,其中,多数财务人员的工作依然是以票、账、钱、表、税等基础工作为主。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基础记账会计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可显著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上需明确目标,从传统的会计核算人才向财务管理分析决策人才转型,确保人才能够利用大数据来实现业财融合,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培育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3.2 改变人才思维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人才,其思维应该更加开阔,具有创新性,能够用互联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方可满足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从互联网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需要致力于改变人才的思维模式,使之可以从平台思维、用户思维、交互性思维、大数据思维来解决问题。另外,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活动开始以用户作为核心,因此,在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用户思维,以用户作为教学导向。当前,很多企业都是采用平台化的财务组织结构,将各类信息、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整合起来。高职院校培育出的会计人才需要能够在自身领域发挥优势,利用大数据来挖掘、分析、提炼信息,为企业的运营、决策提供支持。现代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树立以业务服务为主的思想,促进业财融合,让学生在具备扎实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熟悉会计实践知识,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3.3 锻炼学生职业判断力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判断力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经验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和准则,对企业经营特点、未来理财环境、企业现实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与决策,这是“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

为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力,高职院校需要更加关注实践教学。一方面,强化在校实践教育,改善传统教育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增设模拟情景,利用多方渠道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其提供现场指导,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实际职业判断案例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引导与建议,让学生具备会计职业判断,通过丰富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力;另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新的教育平台。在校企合作中,要建立共赢、长效的运营机制,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商大计,强化交流,掌握“互联网+”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诉求,校企共同开发精品课程,确保培育出的人才可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充分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紧跟业财融合发展趋势,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积累理论与实践知识,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3.4 大力实施“1+X”证书制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各个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1+X”证书,这为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方向。从当前来看,尽管部分地区的企业还没有完全步入智能化时代,但是会计大数据、财务云的普及依然是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市场的规范与制度的优化,在会计专业人才培育上,高职院校需要提前做好技术储备,而“1+X”证书制度的推行是解决传统高职院校育人问题的有效方式,能够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需要将“1+X”证书制度融入实践教学活动,将实践内容做实、做细,与岗位群能力需求保持对接,开发“互联网+”时代所需的证书体系。

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与职业标准对接,将“1+X”证书制度的各个模块嵌入课程内容中,让“1”“X”之间能够得到深度结合,实现课证之间的融合,由校企共同培育人才,让课程教学活动可以与证书开发形成合力。“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结合企业会计岗位发展动态来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而高校需为教师提供更多提升自我、进修学习的机会,并利用顶岗培训来锻炼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教师有更多契机接受企业前沿文化的熏陶,丰富教师的业财融合体验,让教师可以将实践内容汇编为真实案例呈现在课堂上,培育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3.5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会计专业的育人活动中,教学评价与考核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反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高职院校需要考虑到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实践的联系,采用高职院校、企业并重的双渠道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能力、知识、综合素质做出全方位评价。该种评价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获取情况,也要关注实践活动,避免出现以分数为主要考核模式的情况,不能单一关注成绩,需对学生的各项情况做出全面评价,包括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小组合作表现等,将学生的表现评定为合格、中等、良好、优秀4 个等级,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

4 结语

“互联网+”作为新思维、新理念,对会计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企业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需要以时代要求为契机,促进人才培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判断力,搭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利用科学合理的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能力成长搭建学习平台,充分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会计人员互联网+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