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百年党史教育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2022-11-13 21:51
活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党建+学生党员党史

占 成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常州 213001)

引 言

我国高校高度重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坚持用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磨砺品质意志,培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一、开展百年党史教育,赓续红色传统文化

学史明理,以就懿德;求知明志,致知励行;躬行实践,力学笃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鼓励大学生追求卓越,争先创优,发挥特长和专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高校学生党支部结合自身的实际,依据学校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不断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系统全面把握;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不朽精神;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不断进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以下举措:

一是创新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方式。通过组织集体收看有关会议实况、开展党支部交流、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等各种形式,充分用好党史教育资源,发挥党史教育基地和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把线下学习与线上交流结合起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力与活力。

二是积极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典型宣传等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效果,加强宣传展示和积极引导,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党员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性修养。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克服形式主义,防止学习上的肤浅化。坚持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宣讲理想信仰与忠诚担当,交流学习收获和认识感悟,做到多思多想、学深悟透。要明确继承革命传统、立足当前改革、不断开创未来的实践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中,以学促思,以思促行,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革命气节和崇高风范,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在历史对比中学,在反思差距中学,在贯通联系中学,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

二、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夯实党建教育基地

高校各级党委和基层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红色教育的始终,使党员们进一步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之初心,筑牢信仰之基础,补足其精神之钙,把稳其思想之舵。依托革命老区等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员实践教育基地等,深度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创新党建教育工作新载体,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注重强化党性修养,巩固筑牢教育初心,努力实践育人使命。

(一)建立党员实践教育基地,依托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活动。

高校应以党员实践基地为依托,组建大学生党员团队前往革命老区、红色根据地开展助学支教、精准扶贫等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增进与人民的情谊,在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在服务中彰显党员的价值。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员在毕业后选择报考村干部,开展“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活动等,他们勇担时代使命,积极行动起来,开新局,谱新篇,提出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之中。

(二)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

高校应组织大学生寻访红色历史,学习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党员和团员青年在革命先烈榜样力量引领下,进一步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明确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红色教育活动激励着大学生们不忘革命先辈信仰,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增光添彩。

1.再现历史场景,展示先烈形象

某高校在恽代英纪念馆开展“精神血脉永续传,青春使命勇担当”主题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参观—宣誓—拍照”学习模式。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自导自演,再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恽代英烈士的光辉形象,将纪念馆变成生动课堂和宣传阵地。学生们诵读恽代英的箴言,展现了恽代英舍“小我”铸“大我”的英雄形象;学生们还排演话剧《国不可不救》,生动地还原了恽代英当年领导学生游行时,鼓励青年以热血救中国的场景,将恽代英敢为人先、英勇无畏、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传承国家血脉,展示家国情怀,沉浸式的主题、微党课带领大家走进恽代英参加南昌起义的场景,了解恽代英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最终于狱中英勇就义的全过程。红色教育活动激励着学生党员和青年们自觉把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发展大业之中。学生党员代表还通过自己担任“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外语宣讲团成员的经历介绍,鼓励同学们学习恽代英的工作热情、朴素作风、坚强意志和牺牲精神,积极争做当代中国青年的楷模。革命先烈的事迹影响和激励大学生们认真学习,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用青春和智慧谱写灿烂的时代新篇章。

2.寻访红色历史,打卡红色地标

某高校开展“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红色印记寻访之党史学习实践活动。该活动以烈士陵园为起点,沿规定路线寻访打卡当地名人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根据每个地标的对应任务完成打卡通关。大学生们穿梭在历史遗迹中,通过拍照、猜红色字谜、速记名人语录、电文解谜、赏听辨识红色歌曲、多维数字参观竞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在行走中触摸滚烫的红色历史,在学习中激发永续的红色基因,在探究中体验坚韧的革命精神。一座座烈士雕像、一份份珍贵的影像资料、一个个革命老物件……历史厚重,岁月流金,回顾党的历史,坚定信仰初心,打卡红色地标,筑梦红色青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表示,通过参加红色教育活动,重温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进一步树立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不忘来时之路,方能行稳致远。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将充分运用“红色路线”所汲取的“红色养分”,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投入党的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某高校注重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开设音乐党课,研究烈士音乐作品;研究和展示有关烈士和英雄题材的绘画、雕塑等;观看反映革命先烈和红色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演奏、演唱和宣传红色音乐和革命歌曲,开设线上红色主题音乐会、演奏会;积极开展“唱响红色歌曲,演出红色剧目”等活动。例如,开展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话剧《用生命唱响战斗歌》等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展现了高校学子将百年党史说给世界听的革命情怀、爱国胸襟和时代风貌。大学生们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将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

三、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加强“党建+”阵地建设

高校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加强党支部内涵建设,加强“党建+”阵地建设,着眼解决党建阵地单一等问题。以点带面,建设学生党员活动阵地,拓宽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空间和大学生关怀服务空间,优化提升党建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等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党员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师生服务,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展示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良好风貌。

(一)构建“党建+”学生帮扶体系

坚持以学生党支部建设带动分团委、学生会建设,常态化做好联系和服务学生工作。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听取和回复同学们的意见和诉求,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党员之家和学生之家,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教育完美地对接,构建“党建+”学生帮扶体系。

1.开展“学业帮扶”

开展课上+课下混合模式,为同学们提供学业上的辅导,帮助有需求的同学高效率准备专业考试。

2.开展“心理帮扶”

关心特殊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其他各方面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3.开展“职业规划帮扶”

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交流和创新项目指导,对接相关专业系部,积极依托学科竞赛团队,通过实践等平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规划设计能力。

4.开展“就业帮扶”

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积极外拓就业渠道,有效利用校友资源,帮助开拓就业基地,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

“党建+”学生帮扶体系可切实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构建“党建+”志愿服务体系

1.开展学生党员亮明身份活动

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提升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切实解决学生党员理论教育与实践有时脱节、社会实践活动有时主题凝练不聚焦、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组织体系不够系统完善等问题。

2.革命先辈事迹宣讲引入课程实践教学

由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带头,组建红色文化研习社等类型各种社团,积极参与纪念馆、红色地标的视频和音频的录制,将英雄烈士事迹从纪念馆内搬到线上,扩大社会教育面;结合百年党史教育开发媒体作品,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

3.利用高校学科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进行科学选题,注重系统设计。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基层一线去,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咨询服务、社会调研、对口支援等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一线中增长见识和才干。

4.关注民生实事高质量服务社会

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签署党组织和社区共建协议,开展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挂职锻炼活动;陪伴和指导新市民子女学习,关注民生实事;勇作抗疫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等工作中。

5.拓展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激励学生党员紧跟形势与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开展全方位志愿服务,积极为地方重大活动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拓展志愿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结 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各级党委和基层学生党支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带领学生党员把握新形势,学习新思想,守住初心,担当使命,找出差距,切实改进。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先进标杆,弘扬表率形象,勇做时代先锋。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优秀大学生,成为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优秀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优秀大学生,为积极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党建+学生党员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