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国内外“设计之都”发展态势

2022-11-13 19:19:02◎文/冯
天津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工业文化

◎文/冯 玲 郑 宇 王 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创立全球 “创意城市网络”,基本宗旨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倡导和维护文化多样性, 鼓励成员国将本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创意理念和创新实践, 向世界各国城市的管理者和民众开放,促进全球城市之间交流互鉴,推进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目前, 该网络由246个城市参与构成。 “创意城市网络”包括文学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音乐之都、媒体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等7个领域,各领域每年评选一次,其中“设计之都”的科技创新含量最高,申请竞争最为激烈。

申报“设计之都”一般需具备以下条件: ①既定的设计行业; ②由设计和建筑环境支撑的文化景观; ③设计学校和设计研究中心; ④创意和设计的运作群体在当地或国内的可持续活动; ⑤举办展览会, 特别是设计展会和活动的经验; ⑥设计者和城市规划者利用当地的城市/自然资料方面的机会;⑦设计推动的创意产业等。

从“设计之都”的申请条件及申请成功的城市看,一般是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和历史名城, 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广泛的内外联系。 这些中心城市, 特别是海陆交汇的国际化中心城市, 产业技术创新活跃、消费需求多样、内外交流频繁深广, 是设计创新的策源地和引领区;经济体量大, 是设计需求的集中之地;优秀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产业基础、行业发展氛围等经济社会条件及其综合优势, 为设计产业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代表着设计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引领着设计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国外“设计之都”发展概况

全球目前有40 个城市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遍布各大洲。亚洲:深圳(中国)、上海(中国)、北京(中国)、名古屋(日本)、神户(日本)、首尔(韩国)、武汉(中国)、新加坡、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迪拜(阿联酋)、万隆(印度尼西亚)、旭川(日本)、巴库(阿塞拜疆)、曼谷(泰国)、宿雾(菲律宾)、河内(越南)、穆哈拉格(巴林);欧洲:柏林(德国)、圣埃蒂安(法国)、格拉茨(奥地利)、毕尔巴鄂(西班牙)、邓迪(英国)、赫尔辛基(芬兰)、都灵(意大利)、布达佩斯(匈牙利)、考纳斯(立陶宛)、科灵(丹麦)、科特赖克(比利时);北美洲:蒙特利尔(加拿大)、底特律(美国);南美洲: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库里提巴(巴西)、普埃布拉(墨西哥)、巴西利亚(巴西)、墨西哥城(墨西哥)、福塔雷萨(巴西)、克雷塔罗(墨西哥)、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非洲:开普敦(南非);澳洲:吉朗(澳大利亚)。

(一)神户

神户于2008年获评“设计之都”。 神户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也是日本重要的港湾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城市。服务业是神户最重要的产业,贸易、商业、金融、旅游、医疗产业发达。

神户国际色彩浓郁,是日本爵士乐的发祥地, 神户洋画在日本画界有着重要地位, 神户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体育赛事, 一些国际组织在神户开设分支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国际防灾战略事务局、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等。 神户时装周是日本规模最大的时装发布会之一。1973年,神户提出了时尚之都的构想,并在神户港周围建造 “时装城”;在六甲地区建设服装批发市场和服装美术馆; 举办各种活动宣传神户时装,培养服装设计师和制作工匠等。 神户时装协会在2006年推出“Party City(聚会城市)”概念, 通过营造频繁举行聚会的环境,融合服装、鞋帽、珍珠饰品、副食品等带有神户特色的产品,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和时尚之都的建设。

(二)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于2006年获评“设计之都”。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最大的海港和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金融、设计和电影等服务业在国内国际具有重要地位。

蒙特利尔有两万多名设计师,聚集了魁北克省65.3%的设计师。 设计业每年为蒙特利尔带来超过7.5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为魁北克省带来约11.8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是全省文化产业中最多的一部分。 蒙特利尔市政府将设计作为战略核心,推出包括“商业设计蒙特利尔” 在内的一系列市政计划。

蒙特利尔有11 项与艺术相关的重要活动, 其中包括沙龙、国际电影艺术节和各种展览, 如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的艺术展、蒙特利尔国际国内艺术展、蒙特利尔时装周、设计月和商业设计蒙特利尔等。 蒙特利尔有6大设计研究机构和11 个专业协会, 包括国际平面设计协 会 联 合 会(ICOGRADA)、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中心、加拿大建筑中心(CCA)、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和蒙特利尔设计研究所(IDM)等。蒙特利尔有20 所学院、4 所大学, 其中与设计相关的系或专业有6 个。 蒙特利尔拥有众多举世闻名的博物馆、艺术品画廊、展览中心、剧院、电影院,曾在1967年举办过世界博览会,1976年承办过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蒙特利尔已经成为加拿大和全球领先的文化中心。

(三)布宜诺斯艾利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于2005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第一个“设计之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最大的城市和贸易港口, 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 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

布宜诺斯艾利斯有40多所大学, 是全国最大的文教中心, 也是全国出版中心和南美洲西班牙文书刊的出版中心之一,曾被评为“2011年度世界图书之都”。另有众多图书馆、博物馆、科研机构以及体育场、剧院、影院、公园等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体育和演艺事业发达, 科隆大剧院是世界第三大歌剧院,该市还承办了2018年第三届夏季青年奥运会。

布宜诺斯艾利斯通过公私协作,依托传统产业,充分挖掘多元文化的内在优势,制定实施一系列发展创意设计的政策,设立产业园区,培育本土创意设计人才和创意企业, 以最新技术和专业知识驱动设计产业发展, 使设计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010年,设计产业创造了5.3 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从事纺织品设计1.7万人,服装设计2.6 万人,超过1 万人从事皮革设计。 设计产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非常具有竞争力,2009年前10个月, 时尚设计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4.4%,影响到了国内甚至国际市场。 布宜诺斯艾利斯每年举办超过50 个国家级竞赛,包括平面、工业、服装、交互设计、建筑、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设计节”“布宜诺斯艾利斯时装周” 已成为全球时尚设计界的盛事。

(四)柏林

柏林于2006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欧洲第一座“设计之都”。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政治、文化、交通、经济中心。

柏林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心,拥有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艺术大学、柏林音乐学院、柏林设计学院等著名大学,柏林爱乐乐团、德意志歌剧院、国家歌剧院、轻歌剧院、柏林剧团等众多的歌剧院、剧院和乐团以及众多的国际著名的展览和博物馆, 全年几乎都有文化节。 柏林国际设计节DMY Berlin 是德国规模最大的设计节, 也是全球知名的当代产品设计平台。柏林曾在1936年成功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2006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

柏林的经济、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有力的政策引导、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自由、宽松、便利、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舞台, 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年轻、富有活力的设计师前来创业, 促进了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0年,柏林约有6700 家专业设计公司,2400 多家与设计相关的公司,创造了约15 亿欧元的年产值。 在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从业人口增加了一倍, 占柏林市民总人口的10%,在时尚、产品及家具设计、建筑、摄影以及视觉艺术等领域工作的专业设计工作者约有1.17 万人。

二、国内“设计之都”发展态势

国内设计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主的空间格局。 同时,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设计产业发展也有一定规模。在这些设计产业集中的主要地区,形成了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等设计产业核心城市,这四个城市均已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引领着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

(一)发展基础

深圳、上海、北京分别位于沿海地区南部、中部、北部的门户位置和开放前沿,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水陆空交通枢纽,在优越的区位、发达的交通、强大的腹地、广阔的市场、雄厚的产业支撑下, 设计产业均有良好的基础。

1.深圳

深圳在2008年成为国内首个“设计之都”。 深圳设计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领域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设计、软件设计等10 余个行业。 工业设计是深圳的特色优势领域。 2021年,深圳被评为首批工业设计特色类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深圳拥有各类工业设计机构及企业近22000 家, 其中工业设计专业公司1400 余家,工业设计师及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深圳累计建成13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14 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95 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居全国工业设计第一阵列。 2020年, 深圳工业设计总产值为134.56 亿元, 约占全国设计总产值的一半, 带动下游产业经济价值超过千亿元。

深圳企业获得多项顶尖工业设计大奖。 2012年至今, 深圳企业和设计师累计获得iF 设计奖 (iF DESIGN AWARD)1365 个、红点设计奖909 个,获奖数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21年,深圳获德国iF 设计奖392 项、红点产品设计奖252 项, 分别占全国获奖数量的33%和34%;获奖作品中,科技类产品占一半以上,设计已成为指导深圳城市转型的战略工具。 深圳已形成“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中国智造(深圳)·设计创新商年展”“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周”“平面设计在中国”“深圳时装周” 等十余个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品牌设计活动。 这些代表性的设计活动, 搭建起了设计产业开放、融合发展的平台, 打造了设计活动的深圳品牌。

2.上海

上海在2010年成为国内第二个“设计之都”。 上海形成了以文创产业为主体,全面发展的创意设计产业体系, 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2012—2019年,上海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达13.98%,2019年实现增加值3329 亿元, 占全市GDP比重8.7%, 已成为支柱产业;2021年, 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超过1.2 万亿元,集聚国际国内高端设计人才约40 万人 (2015年数据),涵盖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服务设计、时尚设计等10 大领域。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到2020年,上海已有137家市级文创园区,入驻企业2万多家;有8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设计企业获得历届 “中国工业设计十佳”称号; 形成了 “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ChinaJoy”“艺博会”“设计之都活动周”“上海时装周”“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 等一系列节展赛评; 目前正在筹办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专业影响力的世界设计盛会。

3.北京

北京于2012年成为国内第三个“设计之都”。 设计产业已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是北京设计产业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201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收入1.48万亿元, 其中文化产业收入1.21万亿元, 创意设计服务业收入2700亿元, 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共 有32.8 万 家 (2018年 数据)。 专业设计机构(法人单位)2.3万家, 从业人员25万人(2016年数据)。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具有建设“设计之都”的强大资源基础, 有故宫、天坛、长城等6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是中国科教实力最强的城市,拥有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校并且最早开设设计专业教学, 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2万多家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拥有47座公共图书馆、156座博物馆和84家影剧院、6座广播电视台、245家出版社, 是全球排名前10名的国际会议城市, 形成了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红星奖、北京时装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国际性的创意设计和展览品牌活动。

4.武汉

武汉于2017年成为内陆第一个“设计之都”。 武汉最具实力的设计产业是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公路、铁路、港口、电力、水利、煤炭等10余个领域,在桥梁工程、高速铁路、特高压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创新设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20年,武汉勘察设计行业产值1814亿元,5年间翻了一番;全市有工程设计企业497 家,从业人数为7.28 万人(2017年数据)。 2021年,全国85 家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院中武汉有10 家;在全国工程设计50 强中, 武汉占据6 席,铁四院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近年来, 工业设计产业和创意产业亦有较快发展。2020年, 全市约有2000 家工业设计或产品设计企业,涉及机电产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光电通信产品设计等10 多个行业,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 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5 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0 个、3 个工业设计集聚区, 形成工业设计产业梯次协同、集聚发展的态势。 连续在武汉举办四届的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 累计吸引来自海内外工业设计领域近2000 家企业参展,是中国工业设计领域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行业展览会。目前,武汉共有文化创意企业2.95 万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基地)28 个,总产值超千亿元。

(二)发展方向与目标

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均面向各自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设计产业基础, 着眼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和服务需求升级、城市功能和美誉度提升, 促进设计产业融入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民众生活美好、城市品牌打造,建设国际一流的“设计之都”。

1.深圳

2019年发布的《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圳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建设, 突出价值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全球视野,在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影视动漫设计、游戏设计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推动创意设计与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时尚消费电子、服装、家居、钟表、首饰、美容美发美妆、皮革、眼镜、其他时尚产品及服务等消费者相关行业的创意设计, 培育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设计产品,发展一批高素质的创意设计中坚力量,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逐步建成具有强大国际辐射力的创意设计之都。

2.上海

2022年发布的《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提出,上海将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服务全面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整体推进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五大设计”发展。 做强工业设计, 提升创新和整合能力,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做优建筑设计,释放创意活力,发展概念和方案高价值环节;做精时尚设计, 把握国际流行趋势,内蕴海派东方美学,创设时尚消费场景; 做大数字设计,加强前沿布局,构筑未来竞争优势; 做亮服务设计,优化流程体验,消解民生和治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

3.北京

根据 《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将以文化产业为主体,以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文创智库等9 个领域为产业重点,聚焦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精品内容创作生产,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质量, 畅通文化传播渠道, 打造国际一流的融媒体中心, 实现创作生产精品化、文化创意品牌化、新兴业态多元化、市场体系现代化, 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设计产业贸易中心”“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4.武汉

“十四五”期间,武汉将围绕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做强工程设计产业, 做大工业设计产业, 繁荣文化创意设计产业, 引进设计企业总部, 推进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产业融合发展,把武汉建设成为国际性设计产业高地、国家设计产业创新创意高地、国家设计人才集聚高地、国家设计文化中心、国际设计交流中心、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建筑之都、设计引领发展示范城市 (即“三高地二中心一都一市”)。到2025年,实现“大设计”产业总收入3500 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自身特色的“设计之都”。

(三)发展政策

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均制定了系统的设计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政策, 持续打造全球一流创意城市。

1.深圳

深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圳市知名工业设计奖奖励计划》《深圳市工业设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措施》《“设计之都”品牌运营“1+6”规划》《全民创意行动纲领》《深圳市平面设计作品版权保护办法》《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工业设计发展扶持计划操作规程》 等设计产业发展政策,目前,《深圳市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202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在工业设计基础研究,载体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 工业设计辐射能力提升,“深圳工业设计”品牌建设,工业设计国际化和集聚发展, 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社会、文化、环境建设融合发展,人才培育,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励机制,建立工业设计产业统计调查制度, 营造更加优化的产业发展生态等多个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对国家级、省市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给予最高分别不超过500 万元和300 万元的支持。 对中小微制造企业实施的产品差异化、品牌个性化等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工业设计应用项目, 给予最高不超过30 万元的支持。

2.上海

上海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等推进机构和社会组织。先后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的实施意见》《关于本市加强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 行 动 计 划(2013—2015年)》《上海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促进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2018年制定的《促进上海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 聚焦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平面与多媒体设计、工艺美术等重点领域, 在创意设计与科技、制造业、城市宜居跨界融合发展, 产业载体与公共平台建设, 高端人才引进,设计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企业上市,金融服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创意与设计类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各类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150%加计扣除政策,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按175%加计扣除。

3.北京

北京先后出台了《设计创新提升计划》《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

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创意设计、媒体融合、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艺术品交易、文创智库等9 个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在文化空间、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创品牌集成、服务平台共享、文创人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建立高精尖文创企业、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人才、功能区专业化服务平台、文创小镇、文创街区、文创空间等认定机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立北京文化发展基金,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探索文化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交流、文创小镇等建设。

4.武汉

2019年出台了《武汉设计之都建设规划纲要(2018—2021年)》《武 汉 市加快推进设计之都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在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设计创新、企业创新培育、优秀企业引进、设计人才培养、完善设计教育、金融扶持、税收减免、设计园区建设、合作平台搭建、优秀案例评选、设计活动开展、加强国际交流、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打造设计之都品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给予100 万元奖励。对新迁入 “武汉设计之都示范园区”的小微型设计企业,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0 元、总额不超过30 万元的标准,给予1年办公场所租赁补助。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工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甜甜圈
幼儿100(2021年35期)2021-12-06 03:37:24
月满中秋
幼儿100(2021年27期)2021-09-09 12:56:28
大树
幼儿100(2021年18期)2021-06-23 07:09:58
宇宙
幼儿100(2021年18期)2021-06-23 07:09:56
谁远谁近?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