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 福州市长乐区预算编审中心
一般来说,预算是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流动的基础,我国财政预算体制在长期的实行和改革中不断完善,一系列推动预算管理的政策得到落实,财政资金的重要性得以充分体现。鉴于此,本文结合当前一些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现状,对预算绩效管理实际工作进行一些了解和研究,就预算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和优化改进对策做了论述,针对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困难提出一些改进对策,希望可以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掌握单位具体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及时获取相关评价数据。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高效的搜集整理各类数据资料,分类汇总后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作,形成有助于决策制定的分析报告,保证预算的高效执行,而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为以上工作提供基础的数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在进行着改革,以改变过去传统的资源管理现状,提高内部管理效率。预算绩效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符合社会群众的期望,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更加紧密的跟随现代财务制度改革的步伐。
基于事业单位依赖于财政拨款的特性,往往财政收支存在矛盾,收入和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这就需要更加严格的预算绩效考核,来保证收支平衡,减轻预算收支矛盾。事业单位在对一些重要的项目做决策之前,都要先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做预算计划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更加科学准确的方式,才能保证做出的决策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一方面能为预算编制的优化提供反馈,在充分掌握和采纳相关数据的前提下,进行预算评价,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更加合理有效。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更好地落实财务问责机制,帮助单位有效地整合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各个部门的责任,调动工作人员积极地配合管理,积极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严格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从收入到支出的闭环管理,才能弥补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事业单位减少收支差距,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其工作宗旨就是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目的,比如在科教文卫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事业单位的信誉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的每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很多工作人员的共同协作参与来完成,如何保证这些工作严格地按照先期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来运作,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预算绩效目标,按计划完成预算指标,将单位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落到实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地公开预算执行情况,给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使事业单位的公众形象得到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科学的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假如绩效目标不明确,制定不到位,绩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进行细化,没有充分考虑各部门工作特点,所以会遇到各种困难,导致绩效管理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侧重于评价预算的结果,往往通过结合工作计划分析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程度,部门的项目目标和总体业绩目标的设定较为粗糙,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些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效率较低,很容易出现公共资源的浪费。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缺乏有效预判,主要因为单位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制定预算,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缺少反映平均工作效率的重要参考指标,再加上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绩效指标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效能,量化难度大,制约了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
一些事业单位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业务量和成本效益的评价上,比较注重员工的道德品质,而忽视了职能落实和单位形象,降低了公众满意度。而且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些指标比较宏观,没有针对性,基于这样的指标做出的评价结果很多时候不够科学和公正。一些事业单位在对员工实施绩效管理时只关注培训前的评价,而培训后难以准确地分析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团队意识、献身精神等各方面表现,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精度。在预算管理内容方面,事业单位存在不完整的评价系统,相关评价内容主要反映职能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的设置不够合理,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对工作人员道德品质、态度和努力的评价,影响了实际工作效果,导致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不高。
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效果也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必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使其更加适合新预算管理的发展。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许多事业单位使用的预算管理业务审查方式相较之前仍没有较大变化。事业单位往往收集各部门的工作数据和业务活动数据,并将其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当前的实际支出已经超过预算,才开始调查原因,然后根据数据对比情况找出超支的环节,再进行处置。这样的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耗时耗精力,而且科学性不强。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海量信息必然会增加会计核算工作量。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通常包括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有些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总额多,预算的类型较为复杂,各种预算项目的绩效指标的评价质量控制成本不同,精细化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事业单位中参加预算执行的部门和预算绩效自我评价的人员也对指标有不同的理解。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预算实施的完成率与评价指标的评价分数不相符,导致评价缺乏基本的合理性。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评价报告的可读性不强,分析结果不够彻底,评价系统设置不完整直接影响了不同预算项目在同一类别下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出现误差,不能为下一年的预算计划提供参考和基础。由于事业单位内有些部门没有充分了解评价结果应用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地发现评价和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当预算实施部门在执行预算时才发现各种问题,没有提前准备导致评价结果适用效果低,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应提高对绩效目标制定的重视程度,其中预算目标设置部门在后续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事业单位必须要结合部门工作和预算年度的业务计划,以及预算年度的整体目标来确定绩效目标,并进行具体细分和量化,要综合考虑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可持续效应以及满意度等各个方面因素,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其次,事业单位要将绩效目标和部门考虑结合起来,既强调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绩效目标的制定中,对重要指标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绩效目标与单位发展计划相一致。再次,事业单位应该更加广泛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这也是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因为事业单位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会处理很多的数据和信息,而且需要从各方面收集调取各类数据,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当地的绩效评价数据库和各相关部门的常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一些重要的评价指标参数,有利于对本单位各项指标权重比进行合理的调整,作为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依据,为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提供保障。最后,事业单位要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独特的指标,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更新绩效指标,不断优化评价数据库,提高绩效指标设置的合理性,促进事业单位客观评价项目的绩效。
首先,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般都是关注各项指标的权重,因为指标的权重更多地反映单位整体计划,从多角度分析预算指标的影响,适当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提高评价实际效果。要根据不同部门的性质和工作要求调整性能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反映不同绩效项目的特征。例如,对于事业单位的服务窗口,每天要与服务对象直接接触,需要将服务态度的评价权重适当提高。而对于部门业务负责人,需要提高业务能力的评价权重。在指标评价方法上也应该进行改进,解决管理指标难以量化和分析的问题,避免评价缺少公平性,提高社会群众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
其次,根据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目标预算管理评价系统,确立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事业单位应该就预算评价内容充分征求工作人员的意见,发挥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智慧,使评价内容能更加全面地反映业务工作的需求。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地充实评价内容,关注预算实施的过程。
再次,通过改进绩效评价的实施和反馈系统,在进行预算执行管理评价过程中,为了调动各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反映工作人员的主观状态,需要事业单位在适当的时间和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并把评价结果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相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预算评价管理信息服务共享中心,把相关的评价结果和要求作为公开内容,当有人员反映绩效评价不公平、评价结果不准确、评价分数有偏差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地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所在,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并做好更正,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事业单位在构建智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时,要遵循以实现预算的实时评价和效果准确评价的目标为原则。事业单位要安排专门部门收集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把职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整合到不同的业务部门中,为不同的评价对象建立相应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并将其从原来的“粗放型”预算绩效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智能化调整,保证预算绩效指标和预算标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业务改革和工作部署调整等对事业单位的不利影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创设职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要保证预算绩效指标的设置予以量化,易于操作,保证各类评价基础数据获取的效率,不断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数据信息使用便捷性。
良好的预算绩效智能评价系统可以对预算管理数据进行收集、管理、比较和分析,计算出季度、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并自动计算出绩效考核结果。在应用智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利用权限定期收集各业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监督管理中输入各自的反馈信息,通过数据的自动比较分析,将收集的预算执行数据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违规支出,或是否存在超预算,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预算溢出,避免严重的资金浪费。
首先,在制定评价方案的过程中,要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充分采纳绩效评价对象的意见。参与评价的人员应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绩效评价理论和分析工具,提高专业素养,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预算绩效评价理论,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组织协作能力。在收到各预算执行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信息后,绩效评价部门要将评价信息与项目的绩效指标进行严格比较,应遵守相关法律规范,避免不当行为。在评价执行期间,评价人员要根据评价项目的等级,将每个项目执行部门与实际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评价结果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以达到真实性、客观性和合规性要求。
其次,要加强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在相关的绩效考核信息汇总后,要重新核实结果,充分考虑各考核项目的考核标准,保持口径统一,形成项目考核报告,通过进一步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绩效自评报告。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与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避免出现利益关系,确保评价人员能够客观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特别是在评价结果、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等方面,可以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进展情况,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促使问题得到及时改进,以便于问题和风险得到解决。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面对新的形势,应该坚持最新的发展理念,以更加严密的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管理政策实施到位。各级事业单位要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创设智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力度,使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单位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