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对人员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提升管理效能,并能在现有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中广泛地开展了内控工作,但随着制度的持续深入,一些影响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因素正在出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顺利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能够在日常管理的实施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是执法监督与社会管理的一项综合内容,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多半是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对内部考核预算的执行状况及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行全面检验。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调整的一种管理手段、实施自我约束以及开展科学评价的有效方式,并能通过相应的控制手段为管理单位更好的发展提供助力。作为一个动态风险管理过程,此类管理方式在整个管理活动中进行渗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1)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管理者需从内部控制的建立设计及实施效果两方面对内部控制建设进行强化。2)在有关工作具体开展中,工作人员控制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腐败的滋生,且要保证现有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3)单位内部实施的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前瞻性与科学性,以免内部经济活动中因专业判断失误及策略应用不科学而使得控制过程失灵,从而使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影响。
新形势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体肩负着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提供医疗、文化、卫生和教育等社会公益服务等职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多由财政资金提供,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推进中,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质量,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复杂的变动,行政事业单位若不能有效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则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的效率及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行政管理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时,会对大量的财政资金进行消耗,这部分资金若单纯地依靠审计与财政部门的外部监管,那么就保证不了财政资金的高效且安全应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构建授权审批、会计复核、内部审计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内控制度,能够更好地监控财政资金的支出。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行政管理及提供公益服务时,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保障工作的开展,这些资产的浪费或闲置,就是国家的一种损失。因此,为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并保证资产的高效、安全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管理特点在内部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可以督促各业务科室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及强化沟通、协作,从而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
内控制度通过构建不相容的岗位分离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它使个别工作人员无法利用其职能挪用财政资金,在对经济业务活动流程进行规范的同时,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经违规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基于思想观念视角而言,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各个部门的领导者都认为内部控制为财务制度的一个部分,且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需要由财务人员进行管理。然而,事实上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行政事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贯穿,大到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的公共管理职能,小到一笔具体款项的支付,均为内部控制需要重视的内容。
人才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提升的保证。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业人才匮乏,无法为会计内部制度建设提供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
当前时期,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并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工作,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主要涉及经济交流,所以,要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作用,但因有很多问题存在于管理工作之中,从而无法最终保证工作质量,究其原因是行政事业位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单位的领导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不了会计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开展。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鉴于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具体实况,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还尚待成熟,缺乏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既浪费了工作人员的精力及时间,还无法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及效率。除此之外,因信息化建设缺乏完善性,未有效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效果。
更新工作人员的认识及观念,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取代传统工作模式,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要注意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充分、深刻地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价值,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各单位要重视内部控制宣传的具体情况。积极鼓励并保证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将实际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有效促进内部控制高效、顺利发展,进而有效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进行服务的职能。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每项工作及每位员工均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为此,它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通过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和支持,有效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在行政事务和具体经营活动中,确保每个环节都要通过内部控制来实现。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有效营造。
1)建立具有科学性特点的内部控制机构,对不同岗位和部门的实际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实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细化岗位职责,及时发现并总结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并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充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和规范的实施。
2)财务工作人员以财务管理工作为核心开展具体的操作,并严格根据内控规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具体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并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贯穿内部控制,应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程序。
3)健全内部控制考评制度,合理科学制定奖惩制度,在开展考评工作时,要充分保证内部控制在具体工作内容中的有效渗透,从而形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确保每位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深入的了解,积极参与良好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提升建设速度,并科学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内控体系后续建设中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撑。在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外部专业人员应将监督与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旧为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历经很长一段时间,实际建设中也会有动态变化出现,若有问题产生,相应的问题可以由外部专业人员处理和解决,这是一种权宜之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培养、引进和储备足够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方可从根本上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所以,事业单位需要选择并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还要对人才储备的最理想规模进行确定,以实现内部控制建设的常态化及持续化。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更好地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并立足具体实况,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以此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成员间的有效联系及沟通。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也能够实现本单位内部财务、税务等系统的数据与信息共享,使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更有序,将信息与数据交流的精准性、及时性、真实性获得有效提升,从而使内部控制的高效发展得到有力的支持,进而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使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范制度要求,然后针对自身管理特点及需求,在内部构建起高效且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应详细说明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督促业务部门积极向财务部门提供业务数据,认真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高。
且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根据国家颁布的国库支付改革和新《预算法》等政策相关要求,认真树立和修订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本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办法、流程在修订后及时地印发给各下属单位、内部业务处室,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发挥其作用。
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对各关键岗位风险点进行积极的梳理,并通过构建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牵制和监督重要业务岗和关键的工作人员,将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将行政事业单位舞弊行为概率降低。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对会计核算进行强化,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和监督财政资金支出,尤其是在购买重大资产时,一定要对政府采购程序进行严格执行。
与此同时,有效评估和考核内部控制的具体运行效果,将各业务科室内部实施结果和干部考核以及绩效考核进行挂钩,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各业务科室和工作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平时向内部人员宣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并由领导带头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督促各个业务科室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当中,不断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流程,并积极地学习内部控制、财经法规等理论知识,在内部应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及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出现违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需要积极且严格监督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状况,通过查看相关原始凭证,验证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积极向领导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意见。
2)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追究相关方的责任,通过严惩,确保所有业务科室和员工能够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重视内部会计核算和科目使用,通过预算会计及财务会计两个口径,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综合反映,从而充分保证能够安全且高效的应用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以免内部有会计核算的差错产生。
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需要对有关法律法规,如《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等进行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还要对ERP软件应用及大数据分析等技能进行有效掌握,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理论的有效融合,使数据的内部传输和共享得以实现,进而将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进行有效提升。特别是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因人员匮乏,导致财务人员日常工作较为复杂,且对这部分内容没有有效掌握,所以说,重点关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会计方法的重大变化和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确保新旧制度的衔接中也可以对有关业务进行有效处理。
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论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同时,有效、安全地使用国有资产,最终保证行政事业和公益事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