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2-11-13 13:04卢文静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财务处
财会学习 2022年4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部门管理

卢文静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财务处

引言

高校校内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补充,贯穿于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能够更全面、细致、系统地反映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为实现高校战略化目标提供依据。

一、高校校内预算概述

高校预算一般分为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部门预算是指高校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依照政府收支科目口径编制的综合预算;校内预算是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部门预算数,结合学校自身需要编制的全面反映学校事业发展的综合性财务收支计划,是对部门预算资金的重新分配,也是对二级部门内部收益的重新调整。校内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补充,能够更全面、细致、系统地反映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从执行进度上观测预算项目推进情况,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高校战略化目标提供依据。

二、高校校内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校内预算是对学校全年收入支出的一个总体规划,涉及管理、后勤、教学、科研等方面,范围广、工作量大,是各部门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全员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并配有严格的预算编制体系。目前,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没有对高校校内预算的编制提出指导思想及统一编制方案。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办学规模、系部框架、预算管理方式来编制校内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高校领导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够,使校内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形成了直接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的局面,最终导致预算编制数不合理、项目不精细、执行不到位,预算编制只满足于眼前没有可持续性,大大降低了校内预算的效用。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化建设。当前,高校财务核算系统主要有财政一体化平台、账务处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系统、收费系统等,有关校内预算编制系统相对较少,一些尚未使用校内预算管理软件的高校,主要依靠EXCEL等办公软件汇总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层层汇总,工作量大,若各二级部门上报的预算信息不完整、不规范,财务人员反复沟通确认,更增加了预算编制的难度。同时,预算分析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很多高校校内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还是单纯依靠财务人员统计、分析,一些经费如何归类、划分,都依赖人为判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校内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有些高校虽然使用了预算信息系统,但没有和相关财务系统相对接,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体现整体效益。高校健全的预算管理,离开了科学的信息系统作支撑,必然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督、反馈

在校内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些二级部门往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只是被动配合财务部门工作,并没有根据当初自己申报的编制项目进行跟踪、考核,导致年底为了完成考核,盲目利用资金。有的部门在资产采购项目中,为了赶紧把钱用完,随意采购,甚至还未验收就急忙付款,采购的资产不一定适合,造成巨大浪费。

预算管理水平的上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部门应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考核结果优异的要总结经验,考核不达标的要汲取教训,避免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免因没有和各部门及时沟通反馈而发生漏编、错编、重复编等现象。

(四)预算执行效果缺乏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在校内预算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的绩效考核能为筛选项目、人事考核提供依据。近年来,财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预算项目的绩效考核,目前很多高校从制度上就缺少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造成部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积极性不足,本应是各项目编制部门负责填报的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由于是财政部门下发的文件,变成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所以财务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各项目规划、执行进度、社会效益等,造成编制的绩效自评报告浮在表面,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预算管理。

(五)缺少复合型人才,预算编制不全面

多年来校内预算都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实质上校内预算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财务人员无法做到全面了解学院整体规划、专业建设走向等。也少有部门组织关于校内预算编制的培训和学习,各高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内预算编制方法,这需要各部门既懂业务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进来,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共同完成预算的编制。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不利于预算的精细化和前瞻性,更不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校内预算管理的改革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校内预算管理意识

高校应加强校内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树立预算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提高教职工对校内预算编制管理的认识。让教职工意识到,预算是各部门齐心协力的事,从部门信息采集到预算编制、再到监督执行、效果反馈,工作环环相扣,只靠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做好的。首先,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应结合高校的工作目标和规划来编制预算,实现财务和业务的融合。其次,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反馈、调整、定稿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考核、指导工作,预算的决策机构应是高校党委会。各部门工作人员,也要学习了解预算知识,且指定一至两名工作人员作为部门预算管理员,和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信息对接。只有让全体教职工对本部门的预算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让预算工作深入人心,从而更好地指导本部门的实际工作。

(二)与时俱进,建立校内预算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与时代接轨,以大数据核算代替人工核算,建立基于数据信息化的预算管理平台,在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上对校内资源进行分类合并,为校内预算管理提供依据,形成信息共享。高校可将预算项目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充分调动各责任部门的责任感,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将预算编制系统同财政支付平台、网上报销系统、账务处理系统等实现实时对接,如,当进行网上报销时,报销支出超过预算,报销系统会发出预警,有效防止预算超支,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高效性,使预算管理各环节都能做到环环相扣。

(三)提前谋划,做好校内预算财务基础工作

在账务处理方面,对于校内预算与账务处理的融合,因学校的规模不同、经费管理模式不同、预算编制方式不同等,各高校处理方式各具特色,目前主要有两种设置项目的方式:一是校内预算的编制方法是将全部预算资金分配至各个项目的,在账务处理中一般是以项目为主线,每笔支出都与项目、部门挂钩,一个项目可能由多个部门共同完成;二是预算先下至部门,项目设在部门下,以部门为线。高校财务人员应根据自身需要提前谋划,选择不同的设置方式将会对以后的查询、统计、分析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各高校领导的要求不同,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同,项目编制的数量、质量差异也很大,高校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项目数量。项目设置过少,显得过于粗放,不能满足业务需要,不能为各部门提供数据服务,不能及时发现学校在运转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无法落实责任到人;项目设置过细,会计核算容易列错项目,经费支配灵活性差,造成各部门工作繁重。

在项目库的建立方面,二级部门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提出项目申请,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其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根据各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安排项目库中项目的执行顺序。

(四)强化监督,确保校内预算得以落实

有效的校内预算应与本校发展规划、财务制度、内控制度等相关联。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学校应根据本校的预算管理办法等,出台校内预算实施细则,使校内预算管理有章可循。细则一般包括:校内预算的编制时间、包干经费定额办法、人员经费管理、项目库的管理、预算调整程序、结余结转的管理、预算监督、执行分析通报、绩效考评等。

学校可组建校内预算监督委员会,负责预算执行进度的统计,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推进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齐抓共管,提升各部门之间的监督意识,营造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预算方案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必须严格执行。确实需要新增或变更的项目,应提请预算管理委员会研究,报校领导研究通过;不可预见的特殊开支项目,可动用机动经费,但应根据资金限额规定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一些重点项目,如实验室建设、特色学科建设等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成本管控,避免出现盲目支出的情况。只有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才能确保校内预算目标的实现。

(五)奖罚分明,健全校内预算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高校校内预算管理的重点,考核指标的确定是重点中的难点。首先,指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到宏观层面,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经法律法规的遵守,又要考虑到业务层面,如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等。高校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可以根据长期经验所形成,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使得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应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激发各部门落实预算执行的积极性。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首次出现预算超进度(或执行过慢)行为时,校内预算监督委员会应及时提醒编制部门责任人;再次出现预算超进度(或执行进度过慢)行为的,在预算推进大会上提出批评;第三次出现超预算(或执行进度过慢)行为的,应采取扣发绩效工资等处罚措施。对预算进度执行良好的项目编制人、编制部门,应给予奖励。

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适时调整,以绩效考核作为参考,找出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调整的幅度不同,可以分为局部调整和整体调整,局部调整是指对某个部门、某个预算项目的变化,对该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在保证该项目顺利完成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整体调整则是指对学校的近期目标、长远规划等有了重要改革,或是在前期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对当前的预算编制方式、资金分配进行全面的调整。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项目绩效评价,学校应建议各部门在上报部门预算时,同时上报各项目配套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包括:主管部门、项目名称、实施单位、项目资金、年度总体目标、具体绩效指标等。能填的如年度总体目标、绩效指标、分值等尽量事先填好,这样,在次年初向财政部门及上级部门汇报各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时,财务部门就不会出现“天马行空”的局面。

(六)提高人员素质,实现“业财融合”

高素质专业化的预算管理队伍是确保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高校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应做好预算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努力培养一批熟悉相关财经法规、信息化建设知识,有较强洞察力的专业人员,运行专业知识组织编制预算,避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臆断。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专家库、邀请预算专家专题讲解、参加校外培训、校际同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预算工作队伍的素质。同时,加强“业财融合”,广泛动员教职工参加相关政策宣讲、业务培训,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以提升高校整体的预算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内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正,校领导应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预算管理人员也应转变自身工作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和预算观念,完善以管理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不断提高校内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部门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