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2022-11-12 03:02解梦瑶张金华常红娟
护理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共情类别条目

解梦瑶,张金华,刘 瑞,常红娟

新乡医学院,河南 453003

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指导下,现代护理工作的内容已由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可进行基础护理,更需要提供心理支持[1]。共情又译作移情、通情、感情移入、同理心等,由德国哲学家Robert Vischer 首次提出,是指个体由于理解了他人的情绪而产生与之相似的情绪体验,是个人能够以他人为中心,识别他人的观点,并能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心理过程[2]。共情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3],护士的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其在临床工作中从病人角度正确地感知自己和病人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病人的情感和状况,形成有效的心理干预,最终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主力后备军,其职业态度的形成、角色人格的发展都会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4]。作为一名护理本科生,应树立共情的观念,培养共情意识,从而顺利完成从护理专业的学生向护理工作人员角色的平稳过渡。护生共情能力水平通常按照临界值来划分,很难识别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异质性,导致干预措施也缺乏精准性。潜在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LCA)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根据个体在每个项目上的得分概率来判断个体的潜在特征分类,并了解各类型人员的分布和占比,有助于对不同特征类别人群采取有针对性、更为精准的干预[5]。这种基于概率模型的分类方法不但能够保证划分出来的各类之间差异最大,类别内部差异最小,而且还能利用客观的统计指标去衡量分类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鉴此,本研究选用潜在类别的分析方法,对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进行分析并找出不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不同潜在类别的干预措施,以期高校为不同潜在类别的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制定精准的干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 年3 月选取河南省5 所高校2020 级护理本科生900 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读全日制护理本科生;自愿接受本次问卷填写,回答真实有效。排除标准:2020 级专升本护理本科生。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睡眠状况、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同学间关系、是否曾经阅读过有关共情类的书籍、是否参加过提高共情能力的课程等条目。

1.2.2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hinese Vension,IRI-C) 该量表最初由美国学者Davis[6]于1980 年编制,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之后我国学者张凤凤等[7]对其进行了翻译和修订,最终形成中文版本。该量表共22 个条目,包括观点采择、个人痛苦、想象力、同情关心4 个维度。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不恰当”到“很恰当”分别赋值0~4 分,其中条目2、条目5、条目10、条目11、条目14 采用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为0~88 分,得分越高,表明被试者共情能力越强。本研究量表的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2,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736~0.926。

1.3 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向本科护生解释此次的调查目的、问卷填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征得其同意后,由护生独立匿名完成问卷。所有问卷选择在课间发放,并当场回收、检查,若有遗漏项,请被调查者当场补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00 份,有效问卷863 份,有效回收率为95.88%。本次问卷采用双人录入,然后进行校正,以确保问卷录入准确无误,双录入有分歧时用原始问卷核对。录入完成后,由调查小组负责人进行数据整理,核查问卷重复数据,标记缺失值,与原始问卷进行核对后对存在问题的数据进行修正。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3 组及以上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采用Mplus 8.0 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首先将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各条目原始得分0 分、1 分、2 分合并,原始得分3 分、4 分合并,分别转化成0 分、1 分计分的分类数据;从1 分开始建立模型,然后逐步增加类别数量,通过适配性检验和差异检验选择最佳拟合模型[8]。潜在类别适配检验指标包括对数似然函数值[Log like-hood,Log(L)]、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以及经样本校正的BIC(sample sizeadjusted BIC,aBIC),其统计值越小表示模型拟合得越好,多数研究使用BIC 指标作为模型适配度比较的指标,一般选择BIC 值最小的模型为最佳模型;熵值(entropy)用来评估分类的精确度,越接近1 表示分类越精确。罗-梦戴尔-鲁本校正似然比(Lo-Mendell-Rubin,LMR)和基于Bootstrap 的似然比检验(BLRT)2 个指标比较潜在类别模型的拟合差异,P值达到显著表示第k个模型拟合程度优于第k-1 个模型。待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后,对潜在类别进行命名。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共情能力得分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863 名护理本科生,男126 名,女737 名,年龄17~21(20.15±1.33)岁。其中睡眠状况良好634 名(73.46%),睡眠状况一般208 名(24.10%),睡眠状况差21 名(2.43%);月经规律652 名(75.55%),月经不规律85 名(9.85%)(男生除外);曾经阅读过有关共情能 力 的 书 籍398 名(46.12%),未 曾 阅 读465 名(53.88%);参加过提高共情能力的课程的同学共106名(12.28%),未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同学共757 名(87.72%)。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总分46.60 分,处于中等水平,观点采择维度得分最高(13.41 分),个人痛苦维度得分最低(8.88 分)。

2.2 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潜在类别分析 以单类别基线模型为起点,每次增加1 个类别,探索能够充分解释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指标之间关系的最小潜在类别数,当类别数目C=4 时,模型不能被识别。表1 列出了从C=1 到C=5 不同类别数目模型适配估计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潜在类别数的增加,AIC、BIC 逐渐减小,当潜在类别数为3 时,熵值最理想,且BIC 较小;当潜在类别数为4 时LMR 不再呈显著水平,表示模型3拟合效果最佳。因此,综合考虑选择3 个潜在类别的分类,每个类别归属于该潜在类别的平均概率为92%~93%,表明可信度较高。

表1 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潜在类别模型适配指标

3 个潜在类别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4 个维度上的条件概率分布情况见图1。潜在类别分组中C1 类别在观点采择维度的得分概率最高,而在个人痛苦维度的得分概率最低,这一类别包含379 名(43.92%),属于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但个人痛苦程度较低的群体,可以把这一类别命名为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C2 类别在所有条目上的得分概率均较低,这一类别包含242 名(28.04%),可以把这一类别命名为低共情能力组;C3 类别在大部分条目上处于中高水平,这一类别包含242 名(28.04%),故把这一类别命名为高共情能力组。

图1 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3 种潜在类别在4 个维度上的条件概率分布图

2.3 影响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潜在类别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潜在类别组睡眠情况、运动频率、月经规律情况、班级排名、和同学间关系、是否阅读过共情类书籍的护生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个潜在共情能力类别中护理本科生不同特征分析 单位:人(%)

2.4 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潜在类别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4.1 高共情能力组与低共情能力组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高共情能力组为对照组,低共情能力组为试验组,将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情况不好、月经不规律是导致护生低共情能力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高共情能力组与低共情能力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2.4.2 高共情能力组与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高共情能力组为对照组,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为试验组,将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高共情能力组相比,护理本科生和同学间关系不好、未阅读共情类相关书籍是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高共情能力组与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水平可分为3 个潜在类别 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以服务临床为本,提高学生与病人和团队的共情交流能力是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9]。本研究将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分为3 个类别,分别命名为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C1)、低共情能力组(C2)、高共情能力组(C3)。高共情能力组占28.04%,该类别的护生整体共情能力得分均较高,此类护生更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占43.92%,该类别的护生存在较高的观点采择水平,即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但同时又存在较低的个人痛苦水平,即对他人所处的困境或在紧张的人际背景下产生较少自我内在的焦虑感和不适感。低共情能力组占28.04%,这类护生的各维度共情能力水平普遍较低。

3.2 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不同潜在类别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较高共情能力组护理本科生和同学间关系不好和未阅读共情类相关书籍是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大学环境相对单纯,面对的紧张环境较少及个体阅历相关。针对此类学生,可鼓励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增加与人交流的频率,以逐步提高共情能力[10]。例如,将巴林特小组结合情景剧表演[11]、开设共情培训课程[12]应用于护理本科生教学中,不仅可丰富与人交流的途径,接受更加多元的思想理念,开阔其知识面,还可帮助学生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其应对能力,进而有助于降低其自身的紧张感和焦虑感[13-14];另外,Soderberg 等[15]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使护理本科生与病人交谈、体验眼神交流,从而以己及人,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亦可促进共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高校亦积极探索将专业心理培训与新教学模式结合,例如,将Seminar 教学法应用于诸多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取得较大成效[16],这些研究为我国人文关怀护理发展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护理本科生。

低共情能力组中,睡眠障碍和月经不规律是危险因素。女性月经是否规律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以及卵巢产生的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整个月经周期中,情绪的规律性波动与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变化有关。在排卵期前后,雌激素达到最高水平,引起积极的情绪,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在经前期,雌激素降到最低水平,又引起消极的情绪,睡眠质量明显下降[17]。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与月经不规律有关[18],同时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19]。然而,睡眠质量、月经是否规律与共情能力三者间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需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潜在生理学机制。针对低共情能力组,可以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逐步培养其掌握情绪控制技能,首先改善自己的睡眠障碍和内分泌紊乱,让自身处于一个情绪稳定的状态,进而实现“由己达人”的共情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可以开设情绪控制技术培训班或工作坊培养护生觉察、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另外,可以开展护理信息学、护理人工智能、循证护理等护理交叉学科的学习,给予其跨学科探究活动的支持[20],从而培养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为将来避免从事情绪劳动较多的职业做准备。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潜在类别分析法将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分为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低共情能力组以及高共情能力组3 类;高观点采择-低个人痛苦组、低共情能力组和高共情能力组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故从护理教育者的视角,根据护生的不同特点,在培养时采取差异化干预措施,积极引导护生培养共情理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干预策略,实现精准化干预,不仅对临床实习的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亦对护生正确认识自身人格特质,帮助其从护生向护理人员角色转变,为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成为有创造力、全方位发展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共情类别条目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起去图书馆吧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选相纸 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