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利,谢家兴,吴欣娟,赵 红,白晓丽,郭新颖,邱贵兴*
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 100068;2.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3.北京协和医院;4.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 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 万人,占13.50%[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谱的改变,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约4 000 万人[2]。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健康老龄化”理念[3]。在“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康养服务研究开始受到关注[4]。康养服务是指以老年人为对象,以康复服务为内容,向老年人提供康复和养老照护服务。目前,国内关于老年人康养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养服务制度和体系探索[5]、人才培养[6-7],对于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的研究较少[8-9],多为局域性研究,缺乏代表性。本研究为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由7 个课题组分别负责全国七大行政区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的研究。本课题组负责华北地区,旨在了解华北地区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推进我国老年康养服务体系构建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考虑样本代表性的前提下,在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选取登记注册的14 所养老机构(床位≥50 张)、7 所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医院(床位≥300 张)、4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征得机构管理者的许可。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 年7 月—8 月选取236 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意识清晰,有一定表达和沟通能力;③入住时间≥6 个月;④不能独立完成问卷填写时可由他人协助完成者;⑤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认知、听力及语言功能障碍;②有精神病史及疾病终末期病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结合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分别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自行设计问卷。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等项目;②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调查表,自行设计,共5 个维度、10 个条目,分别是生活照护服务需求(3 个)、医疗保健服务需求(3 个)、康复指导服务需求(2 个)、心理/精神支持服务需求(1 个)、文化娱乐服务需求(1 个)。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非常不需要、不需要、一般、需要、非常需要依次赋值为1~5 分,总分为10~50 分,得分越高代表需求越强烈。该问卷邀请老年医学、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康复护理等领域的专家测得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选取30 名老年人进行预调查,测得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6。
1.2.2 调查方法 依托中华护理学会的学术平台,课题组负责人联系各省市护理学会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向其发放电子版问卷链接。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目的和填写方法,取得同意和支持。被调查者采用匿名方式在15 min 内填写,同一IP 地址只能提交1 次;如无法采用电子版问卷填写时,可填写纸质版问卷。调查结束后由2 名硕士研究生严格筛选,填写项目缺失或全部选择相同序号答案视为无效问卷。共发放问卷236 份,回收有效问卷227 份,有效回收率为96.19%。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 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2.1 老年人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老年人一般资料(n=227)
2.2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情况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总得分为11~49(35.47±6.96)分,各维度得分见表2,得分前3 位和后3 位的条目见表3。
表2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各维度得分情况
表3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前3 位和后3 位条目得分情况(±s) 单位:分
项目前3 位后3 位条目医护人员定期巡诊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康复辅助咨询、指导、训练等需求协助就餐、就医等活动需求提供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需求代管物品、代领、代缴、代购、代办等服务需求所属维度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康复指导服务需求生活照护服务需求康复指导服务需求生活照护服务需求得分3.81±0.90 3.73±0.91 3.59±0.95 3.42±1.01 3.41±1.01 3.32±1.02
2.3 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特征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得分比较(n=227) 单位:分
2.4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多因素分析 以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5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方式
表6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1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较高 本研究显示,老年康养服务需求总得分为(35.47±6.96)分,得分率为70.94%,表明老年人对康养服务需求较高。5 个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康复指导服务需求、心理/精神支持服务需求、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生活照护服务需求,其中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最为迫切。在各条目中,得分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医疗保健服务维度中的医护人员定期巡诊、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康复指导服务维度中的提供专业的康复辅助咨询、指导、训练等。日益加剧的老龄化、慢性病及功能障碍给医疗和社会服务带来巨大的挑战,与之相应的康养服务需求及康养人才短缺日益凸显。据2019 年统计全国至少需要1 000 万名养老护理员,但实际从业人数不足百万,且多数缺乏医学、康复及心理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因此缓解康养服务人才供需矛盾,积极推进康养服务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3.2 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患病数量、日常生活能力状况 本研究显示,85.9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有2 种及2 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占59.03%,存在着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74.45%。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显示,1990年—2017 年,全球慢性病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增长了40.1%[11]。与其他年龄段的慢性病病人相比,老年慢性病病人面临较高的日常活动负担和疾病负担[12]。老年人随着患病数量的增多,患病时间的延长,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多数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和康复[13]。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质量参差不齐,更多偏重于生活照护服务[14],而疾病康复护理、用药指导及疾病健康宣教等内容提供不足。美国目前公认的比较成功的综合性照护模式是PACE 模式(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主要为机构养老中的失能、半失能及50 岁以上有照护需求的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15],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护理服务、慢性病管理、日常生活照护、社会支持。该模式通过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密切监测其身心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努力提升生活质量[16]。因此,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努力探索和完善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政府监管为核心、多部门紧密协作为基础的康养服务体系。
3.2.2 养老方式 本研究显示,1/3 的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63.4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医院养老。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的变化[17],子女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子女赡养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促使老年人更多地选择机构养老。而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比较脆弱,存在养老资源不足、服务模式落后、养护人员缺乏等问题,致使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与目前养老医疗供给能力间存在差异[18]。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最为迫切,其次是养老机构及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医院。大多数养老机构都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能够为病人实施简单的康养服务,以方便应对老年人的突发情况[19],但由于医疗资源和康复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级综合医院[20],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尚不够紧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缺乏专业人才,多数养老服务者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缺乏[21],导致康养服务能力不足。为更好地落实“双下沉、两提高”[22]政策,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与三级综合医院建立医联体,开展对口帮扶,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其康养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康养服务。此外,有学者指出,具有医学知识的社区老年志愿者在居家照护中具有青年志愿者不可替代的优势[23],他们在居家养老照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分布比较零散,建议政府采取激励机制,将养老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华北地区老年人对康养服务需求较高,患病数量、日常生活能力及养老方式是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康养服务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完善和建立康养服务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高等院校要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加大康养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康养服务人员的待遇,完善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减少人才流失;探索设立康养服务人才和适宜技术的培训基地;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康养服务工作的开展需以综合医疗机构的医疗和康复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