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孟万金提出的人本特教的理念可知,每个人尤其是特殊孩子都有特殊的需求,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且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大特殊教育新理念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大特殊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聋生实际情况,紧跟时代步伐,精心设计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从而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聋生的可持续发展。
创设情境,激发聋生情感 教学中,我们应有效激发聋生的情感,促使其对文本产生认同感与亲近感,帮助其对语言进行细细品味,并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新课标也强调应注重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对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与优美语言进行感受和学习,并可以主动地将其学习感受同他人进行交流。比如,在学习《桂花雨》一文时,全文的主线是“桂花香”,对作者童年时期的“摇花乐”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学中,我扮成一棵桂花树,头上撒满了零碎的桂花,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摇桂花多好玩啊,我们一起来吧!”边说边伸手示意,邀请了孩子们共同对文本内容进行表演,孩子们也非常活跃。“要加大力气,快!用劲!加油!”在听清楚我的表达之后,孩子们开始放开手脚用力去摇,每一个孩子都摇得非常带劲,而且可以看出孩子们非常投入,在摇的过程中开心地笑了起来。此时,我发现教学的时机已到,“你们快点抬头看一看,能看到什么?”一些学生说,“下起桂花雨啦!”也有一些学生说,“桂花落在我的身上,我仿佛也是桂花啦!”也有一些学生开心地叫了起来,“桂花好像一个捣蛋的小孩,从脖子钻到了我的衣服里面!”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欢快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摇桂花”非常喜欢,已经沉浸其中,仿佛作者当年一般,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于是,我立刻引导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朗读,从表情与手语可知,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感情很真实。
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情趣元素,然后将其呈现给聋生,以此对聋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给其带来陶醉的感觉,并且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征,设计一些能够对聋生心灵带来冲击的情境设计,促使聋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不断增强,充分展现其课堂主体的地位。
注重感悟,开启聋生心扉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关注读书的内化,强化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并从整体角度对课文进行把握。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调动学生的感觉与知觉,从整体角度对阅读素材进行重构,以此促使其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策略,以更好地对聋生进行引领,观察其情感层面的变化,打开聋生心灵的枷锁。在学习《珍珠鸟》一文时,为了引导聋生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信赖,我抓住文本中的动词带领学生表演,适时指导个性化朗读,让聋生能够体验到信赖所具有的价值。
重视迁移,增长聋生智慧 所谓迁移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具备的语文能力,促使其自身得到更好发展。新课程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及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所以,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应为聋生提供广泛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老师,您好》一文之后,在文末的第四题,问学生最为喜欢该诗中的哪些诗句,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其观点。之所以提出该问题,就是为了培养聋生对喜欢诗句的积累,为日后迁移提供保障,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其观点进行畅谈,也是开展说话练习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我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写一些如何赞美教师的成语与名句等,问学生经常把老师比喻成什么,并要求其仿写一些句子等。通过该种方式,我可以对聋生所储备的知识量进行充分调动,以此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而更好地对聋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对聋校语文阅读教学有了以下深刻的认识:
以生为本,让聋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这是促进聋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使聋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聋生精神与生活世界的实际情况,以此促使其实现更加全面与个性化的发展。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要按照儿童标准培养孩子,而非将其培养成“小大人”,我们要多学会欣赏呵护孩子,给其更多的宽容理解。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师生观,注重强化师生互动交流,以聋生式的教师定位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自信,进而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四是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学习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聋生自己去完成、去实现。在学习互动中,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会面临哪些突发状况?教师要及时引导、跟踪与评价。
人文关怀,让阅读浸润聋生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通过学习该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方面是针对聋生在阅读小学语文课文时,注重给其带来人文熏陶,促使其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可以对生活进行生动形象地反映,能够对人生真谛进行揭示,而且尤为推崇真善美;课文中通常包含一种强大的力量,对聋生的思想带来深刻影响,促使其内心更加健康。所以,教师要着力对教材中的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另一方面,语言并非单纯的工具,更是人类内心的不断颤动。对于聋校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具有非常深刻的人文底蕴,在字里行间都有体现,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内涵进行充分理解与交流,在朗读、表演等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联想与想象,要努力与作者产生共鸣。
平等交流,让阅读教学赋予孩子们智慧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可知,在开展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对话,开展阅读活动,不仅是对语言会意的理解,也是对话行为活动。对于聋生与教师来说,其都是文本阅读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都表现为同作者的对话,属于多层面与全方位的交流活动。所谓对话其本质属于共享,也是师生开展知识和经验以及智慧等共享的过程。聋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是个体之间在精神层面的平等交流,通过开展对话活动,能够产生丰富的人生体验与生活智慧。
情感体验,让阅读教学点亮孩子的灵性 体验反映的是价值,主要针对聋生的精神与价值世界。只有通过体验,聋生才能充分感受生命的意义所在,充分挖掘存在的价值。在新理念下,聋校语文教学并非简单地告诉,也是体验的表现。一是对教材蕴藏的情感元素充分挖掘。二是促使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充分发挥。三是要注重丰富聋生的情感体验。就其本质来看,聋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围绕聋生的主体生命而开展。在此情况下,聋生并非仅仅是旁观者角色,应当同课文相融合,由此才能实现课文与自身相融合的境界,获得深刻的体验。
发掘情感,让阅读教学滋生新的教学资源 要确保聋校语文教学充满情感元素,必须要对其蕴藏的情感进行发掘。在获得情感之后,教师要营造适宜的氛围,为聋生阅读提供良好条件。要求教师应满怀童心,才能更好走入聋生内心,感受其情绪变化等。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了解,对课文思想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同作者的情感相呼应。教师要将更多的“故事”元素融入课堂,与学生同读、共讲、同研究、共感悟。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可以带领聋生真正走入课文所描写的世界,感受课文情感,这也是践行“人本特教”理念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