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葳蕤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音乐处于声波震动中,并且在一定时空内展现出来,经由欣赏者的听觉感官而引起各类情感体验与情绪反应。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心理素质的构建不仅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属于音乐表演的研究内容。音乐艺术的不同性质决定了其表现形式上的差别。钢琴音乐的艺术呈现经由演奏人员情感艺术化来达成,表演者向欣赏者传达优美的旋律,借此引发听众的情感反应。钢琴音乐表演者心理素质结构以演奏表演这一艺术活动为核心,融演奏者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为一体,构成了融合了演奏者人格特质、音乐表演心理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元素的动态组织结构。
音乐表现了人类情感,音乐情感表现理论强调,在明确音乐艺术本质的过程中,任何伟大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人生体验报告”,艺术家凭借独特方式表达对世界与生活的主观感受,因此,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利用音乐表达人类情感体验,是音乐的本质性问题,十九世纪后期,音乐进入“音”本体论发展阶段,结合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演奏者在展现音乐技能中获得的心理素质,以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为中心,构成基于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情感表现理论。
有效活动素质属于有效劳动者的必备素质,该类素质包含影响主体活动的倾向与目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果、活动过程等。有效活动素质对音乐表演主体活动倾向、目的素质产生影响,包含演奏主体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的心理素质,对音乐表演主题活动效果产生影响。而对音乐表演活动过程进行调控的素质则由个性素质决定。
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指个性因素、认知因素、适应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理论。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过程中,张大均等人通过实证方式,结合列昂捷夫对人的研究与维果茨基的心理机能理论,从心理方面、生理方面以及社会关系方面对人类心理素质结构进行探讨,对音乐表演者心理素质构建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在心理机能发展方面,张大均提出,要从不同层次对音乐表演者心理素质结构进行划分,他强调生理因素的重要性。相互作用理论为演奏者顺利表达情感以及构建心理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演奏的本质是再现艺术形式,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表演所处环境、所用乐器以及表演者自身基础等进行演奏。钢琴表演者需要以个人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为基础进行钢琴演奏,钢琴演奏旨在再现音乐作品,钢琴表演者在演奏时,需要赋予音乐以生命,以此为基础,实现情感的升华与情感的再创造。
从时间角度来看,音乐作品本来就是根据对表演主体的主观感觉展现出来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对优美钢琴曲的常规,展现出感觉与情绪的延续,并经由音乐表达的情感体验。从空间角度来看,钢琴表演者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情感体验主要体现在深度变化、距离变化以及声音强度变化等方面。无论是时间调控,还是空间调控,钢琴表演者钢琴演奏时的生理调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理调控使钢琴演奏中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和钢琴音乐客观存在之间产生巨大差距,这也是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呈现调控性的重要条件。
钢琴音乐演奏的本质是演奏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一般来说,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都呈现出对象性,心理素质结构对象性体现了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钢琴作品产生的情感,作品属性不变,情感表达方向也是固定的。钢琴表演者将情感融入作品中,就像是大家接受了音乐作品特性。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表演对象性不只是自身情感表达,也不属于作品属性,而呈现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钢琴表演者在表演中给予观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不仅代表钢琴演奏者的心理,还指向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钢琴表演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构建至关重要,为其表演前的心理准备、表演中的心理调适以及表演后的心理活动等提供良好心理适应性,这不仅包含专业技术方面适应性与演奏技能方面的适应性,还包含钢琴演奏中动作替代的适应性等,钢琴表演形态为钢琴演奏的音乐演奏提供心理适应性。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的艺术化形态呈现出美感与韵律感,更好展现钢琴音乐受众在提供方面的审美。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审美活动的心理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艺术性以及职业性等方面,钢琴演奏者从多个层面对个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定位,这也为钢琴演奏者的表演行为奠定了基础。
从音乐表演活动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的专业性比较强,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表演水平,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表演技能。从初学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初学者的舞台经验不足,这就使得钢琴演奏中可能会出现怯场或者失误等问题,这就使演奏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若是表演者带着负面情绪进行表演,不仅会造成音乐表演质量下降,还可能为表演者未来的表演产生负面影响。音乐表演者只有具备出色心理素质,才能够保证演奏者在钢琴演奏中坦然地面对意外和失误,在未来的音乐表演中卸下心理包袱,大胆尝试和探索,才能够在未来的音乐表演中顺利发挥。
在欣赏钢琴演奏过程中,每个听众都期望通过音乐演奏者的精湛表演技巧领悟音乐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情感,不断提高个人审美能力。音乐演奏者需要不断锻炼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钢琴演奏者能够更加从容地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演奏活动,进而更好地向听众传达个人的精湛演技,通过音乐作品展现其强大艺术感染力。
在演奏过程中,产生失误属于正常的事情,若是演奏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是意外情况,演奏者需具备较强心理素质,确保临危不乱,同时能够及时调整个人情绪,进而迅速地进入到最好表演状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呈现出松弛与激动、平静与紧张对立统一的态势。若是打破了平衡,那么可能造成钢琴演奏者肌体运动失衡的问题。若是表演者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就能让肌体一直处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而能更从容地开展音乐表演活动。
钢琴演奏者需要正确评估个人专业水平与价值,达成科学认知。在练习钢琴过程中,演奏者可能遭遇各种问题,钢琴演奏者需要结合个人演奏水平开展针对性练习,不断提升个人演奏水平。钢琴演奏者还需要保持对演奏钢琴的信心,无论是练习还是表演,都需要给予鼓励与信心,形成强大的内心,为顺利完成演奏提供保障。总之,钢琴演奏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为基础,在登台前,演奏者需做好准备工作,熟练掌握演奏曲目,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此外,演奏者在登台前需要选择安静位置来缓解肌肉紧张与演奏前的心理压力,做好心态调整工作,确保演奏者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态。
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个人的经验、心理、性格等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音乐表演与音乐锻炼中,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从钢琴演奏者的角度来看,为了培养演奏者良好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需要磨炼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从演奏者的性格、经验、心理等角度磨炼自己。从性格的角度来看,若是钢琴演奏者的性格较为胆小、内向,那么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怯场的现象。钢琴演奏者需要注重锻炼个人心理素质,逐步克服自身在性格上存在的弱点,诸如,可以营造演出、比赛时的紧张氛围,使自己逐渐习惯这种人多、紧张的表演氛围,渐渐克服恐惧、紧张的心理。从心理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者需保持认真、严谨的表演态度,在日常练习中需要有意识培养其心理素质,树立正确表演观念。从经验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紧张、恐惧的心理特点,明确原因,努力克服。钢琴演奏者可进行现场演奏模拟,经过不断练习锻炼个人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者端正的态度至关重要,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需要保持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同时还需要具备端正、严谨、严肃的态度,这样才能够保障表演质量与表演效果。钢琴演奏时,演奏者需摒弃杂念,集中注意力,即使演奏环境改变,演奏者也需保持良好的心态,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在钢琴表演时,钢琴演奏者需要面对很多观众,在紧张氛围下,钢琴演奏者需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工作,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促使心理达到轻松、稳定的状态,最终更好完成钢琴音乐表演。例如,演奏者在表演前需做好心理准备,通过讲笑话、深呼吸等方式缓解情绪,为完成表演做准备。日常练习中,对于自己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需要加强模拟训练力度,在心理上克服紧张与恐惧的情绪,在技术方面克服个人的不足与缺陷等,为实际演出效果提供保障。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心理素质为钢琴演奏提供了指导。钢琴演奏体现了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了优化钢琴演奏效果,在钢琴演奏中,需要分析可能影响钢琴演奏效果的因素,保持更加放松的心态、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灵活的头脑,通过学习不断提升钢琴演奏心理素质,为优化钢琴演奏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从钢琴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良好心理素质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演奏效果与演奏质量,演奏者需要从实践、理论等角度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强化钢琴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为顺利完成钢琴演奏提供保障,同时,向观众呈现最完美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