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实训教学主导的山东民间音乐产业化研究

2022-11-12 20:04:28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旅产业化山东

杨 昉

(济宁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55)

山东省是民间音乐资源富集省份,但其产业化利用和发展现状却是与民间音乐资源规模不甚相称的。具体表现在:只有少数民间音乐品种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创新,但其他大多数民间音乐则困踬于日益萎缩的传统演艺市场(如城乡红白喜事用乐)上,因受到现代文娱产品持续冲击而日益边缘化,甚至濒于失传的境地。比如,临沂民歌得益于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大型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创新推广;鲁南五大调凭借《鹿乳奉亲》等部分新作而成功吸引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兴趣。但它们只是山东民间音乐中少数的“幸运儿”。其他像嘉祥鼓吹乐、山东大鼓等数量众多的乐种,要么仍操旧业,服务于日益萎缩的城乡婚丧礼乐市场,面临数码器材、流行音乐的强力挤压;要么则有赖艺术院团、非遗中心的大力扶持才得以起死回生,虽初步恢复传统的演出形态,但文化影响力与其历史上的极盛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像枣庄运河船工号子这样并非为市场商业表演而生的劳动歌曲,面对当前变革中的文娱市场更显得无所适从,难免濒临失传的险境。

之所以产生如上文所述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在于山东省民间音乐资源的创新利用不足。创新不足,山东音乐界就难以推出契合信息时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也就难以跟上当代文娱业态发展的步伐。这直接导致山东省民间音乐资源所变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均十分有限,需要从创作思路、创作手法、表演方式等各方面展开锐意创新,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引导社会公众对山东民间音乐产品产生新的文娱消费需求,从而推动适应信息时代文娱发展趋势的山东民间音乐产业化创新发展进程。而在这一领域,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有望发挥“急先锋”的作用。故下文主要阐述以高校音乐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创新改革来推动山东民间音乐实现产业化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一、顺应文旅产业发展开展创新型实践、实训活动推动民间音乐“活态传承”

当前,随着我国公众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旅游趣尚也正在发生鲜明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公众对于接触、游赏各类“异质文化”景观报以越来越高涨的兴趣,期望通过探索与当前日常生活有所差异的其他特定人群生活方式来获得求知欲、审美等多方面的满足。受上述旅游趣尚的感召,文化旅游在我国各地蓬勃兴起,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导业态形式。就山东省来说,目前已开发了众多的文化旅游项目,并且相当一部分的文旅项目已引入了山东传统音乐表演项目,丰富视听效果。比如“曲阜三孔”的祭孔乐舞表演、临沂市“蒙山沂水”项目基于沂蒙老区民间音乐曲调而推出的大型实景演出等,都属于山东省民间音乐资源融入文旅项目的典型案例。

然而,上述文旅项目仅是山东各地旅游项目中引入民间音乐、传统音乐表演的“少数派”案例,山东省内各地市的其他大多数文化旅游项目并不包含传统或民间音乐演出的场景或环节。由此可见,在文化旅游领域,山东民间音乐资源的应用还存在着大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这也就为高校音乐专业依托山东省众多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艺术实践、实训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然,这仅是从“量”的角度揭示了高校依托文旅项目开展艺术实践、实训的无限可能性。而要切实推动山东高校音乐专业扎根、落户于文旅项目之中,还需要从“质”的层面加以创新,拿出让文旅企业感兴趣的创新型实践、实训方案。只有这样,山东各地市的文化旅游景区才乐于接纳高校音乐专业入驻其中开展实训、实践,也才能推动高校艺术实践在山东省文旅景区内“百花齐放”式普及推广。而这个“质”的创新,就可以锁定在开发互动型文旅体验项目上。

目前,像“曲阜三孔”祭孔乐舞表演、临沂市“蒙山沂水”大型实景演出等“一枝独秀”型的山东文旅音乐表演项目,都属于观众被动欣赏型的歌舞或音乐表演。它们虽能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但却难以达成同观众的互动交流,难以给观众带来参与性的心理满足。有鉴于此,高校音乐专业要在文旅景区内部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就必须致力于打造参与性、互动性强的体验项目。在这一方面,高校恰能发挥自身优势来补足文旅景区的这块“短板”。具体来说,高校音乐专业可邀请本省民间音乐传承人与学生一同进驻文旅景区内部,不仅开展音乐表演活动,而且同时开展面向游客的教唱、教奏等一系列的现场教习活动。待教唱、教奏基本成功后,则可由学生或传承艺人带领游客采取对唱(奏)、联唱(奏)等多种形式联袂表演相关曲目,从而开发出互动式、参与型的文旅表演项目。

这样,游客就能在文化旅游过程中获得趣味横生的学习机会,更加深刻地感受景区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音乐文化之美,从而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在和民间音乐传承艺人入驻景区期间朝夕相处,实时向传承艺人请教唱、奏、演等方面的经验技巧,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障了对该种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并为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赢得了“源头活水”的资金。此外,入驻景区实训的学生还可凭借自身活跃的思维,鼓励游客融入自己的习惯方式(比如唱流行歌曲时的习惯方式)来演绎所教唱的歌曲,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望从游客的众口传唱中提炼出一些改良山东传统民间音乐演唱的“金点子”,摸索出一套适应现代观众欣赏趣尚的山东民间音乐改良新思路,从而为山东民间音乐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来自演出一线的经验支持。

二、面向互联网开展创新性实践、实训活动推动民间音乐长足发展

2018 年8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首次将“数字广播影视及视听内容服务”“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数字化娱乐服务”“数字新媒体服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界定为文化娱乐领域的“新业态”。这提示高校音乐专业,必须积极向上述“新业态”靠拢,将艺术实践、实训的舞台搭建到广阔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才能为山东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创新找准一条康庄大道。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山东省内高校音乐专业应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普及应用率极高的社交新媒体平台来搭建面向网络的艺术实践新渠道。具体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汲取所学习的山东民间音乐曲式、调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写作思维、写作手法及一些特色唱、奏技巧,来创作一些充分汲取山东民间音乐元素、基本保持山东民间音乐审美风格但又融入了部分流行、现代音乐写法、唱(奏)方法的新型曲目。而后,对这些新创作曲目进行排演之后,将演出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以此来吸引部分热爱民间音乐的青年网友关注,并集聚一定数量的粉丝群体。接下来,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则通过与粉丝观众的网际互动交流,从后者的反馈中逐步摸索出当代青年观众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趣味偏好。进而据此不断调整汲取山东民间音乐艺术元素创作改良曲目的思路与方法,直至创作出受到广大粉丝欢迎、好评的曲目。

这样,凭借网络空间艺术实践的驱动,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就能够通过与潜在观众的互动交流来摸索出一套顺应当代观众欣赏趣尚来改良创新山东民间音乐的思路方法体系,从而为山东民间音乐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艺术思维方面的前提条件。不仅如此,高校音乐专业的师生还能够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把那些受到粉丝欢迎的山东民间音乐改良创新曲目分享、推荐给文化传媒企业,从而为校企合作推动山东民间音乐网络文娱产业化创新发展打开实践层面的方便之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山东民间音乐之所以未能打开产业化发展局面,主要是因为创新不足。而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蔚然兴起和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则为山东民间音乐的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平台。所以,山东省内高校音乐专业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发互动参与型文旅表演项目、新媒体创新展演项目来开辟艺术实践实训创新渠道。同时,借助艺术实践实训的创新来为山东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创设、积累艺术思维、合作企业及市场等方面的条件与资源,最终为山东民间音乐实现产业化创新发展铺平一条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文旅产业化山东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