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洁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埃尔默·伯恩斯坦1922 年4 月出生于纽约市。他毕业于纽约大学,是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舞蹈家、演员、画家和钢琴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广播电台工作,后来加入联合国广播部,从事音乐节目制作。20 世纪50 年代初,他进入美国电影业。他为100 多部电影和大量电视剧创作和配乐。他还凭借1962 年的《梅岗城的故事》和1966 年的《夏威夷》获得了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的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埃尔默·伯恩斯坦的电影音乐创作具有音色优美、生动、有趣、热情的特点,在美国电影界有“西部的伯恩斯坦”之称。
美国著名配乐大师埃尔默·伯恩斯坦创作的作品双排键作品《荒野七侠》是电影《豪勇七蛟龙》的主题曲。被万宝路引用为广告主题曲后,作品被广为人知并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常运用在庆典场合和国内外各大颁奖典礼现场。曲子融合了爵士乐、古典和现代多种音乐风格,从一个欢快的引子进入,曲调上下起伏,其中有变调,变拍和变速,激情澎湃、无比豪迈,让听众充分领略管弦乐多元化的音色表现。
《荒野七侠/豪勇七蛟龙》故事设定在美国内战结束之后,西部大开发的末期。故事从美国墨西哥一个小村庄开始讲起,强盗们强夺村民的粮食、金钱等,不仅如此,还欺负当地农庄里的农民,侵扰得他们苦不堪言,于是不惜花钱请来七位身怀绝技的牛仔和枪手来对抗可恶强盗。
飞天遁地、快意恩仇是中国文学的武侠世界。持着三尺青锋剑,斩断天下不平事,众人皆称道“大侠”。在中国有一句话“武侠是成年人的英雄梦”。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历史原因下,美国人也有着对“英雄”憧憬。在蛮荒的,狂野的西部大开发时期,美国衍生出了牛仔的故事,进而在电影中产生了极具影响力的西部片。美国的西部片是拍给成年人看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类型片,曾经有过自己辉煌到极致的时代,约翰·韦恩到莱昂·瑟吉欧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将西部片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荒野七侠/豪勇七蛟龙》延续着这种设定,以丹泽尔·华盛顿为代表的西部正义联盟对决黑恶势力,简单明晰的善恶观念,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简单地代入,给人们呈现出行侠仗义、惩奸除恶、锄强扶弱的正义感。当然,西部片也离不开它那大气磅礴,一听就让人感觉正义凛然的经典配乐。
该作品开头由所有的西洋乐器合奏,采用很强(ff)的力度来开场,用跳音和重音的演奏手法来演奏,接着圆号和小提琴带入引子。双排键电子琴的演奏技巧首先是以手腕带动手指的跳音。手腕带动手指上下运动,使声音和声音有明显脱节。练习跳音的关键是注意保持手的形状,指尖触摸按键,肩膀、手臂、手腕需放松。在最初的练习中,手腕每次跳跃后立即放松,是以便为下一次跳跃做好准备。快速、干净利落的跳音才能给听众带来一种简练,开门见山,强劲有力的感觉。
双排键电子琴作品《荒野七侠》的第一部分,是该作品的音乐主题,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该作品用小号等乐器奏出快速旋律,小提琴又奏出优美的旋律。整个主题段要求演奏者在急板的基础上弹奏,右手是小提琴的音色,为旋律声部。演奏时应当注意音与音之间的清晰度,强调旋律进行时的流畅,又要保证左手的颗粒感。因为左手是铃鼓等音色,为伴奏声部,仿佛马儿那强劲的铁蹄踏出着“嗒嗒”的蹄声。脚键盘的音色则是低音贝斯,可反复多练,保证脚在下键时的准确性。该主题几个声部同时交织在一起相互配合,互相呼应。表现出七位英雄奋勇当先、英姿焕发、所向披靡的光辉形象。对于观众来说,像是看见了健壮的牛仔骑着四蹄骏马,驰骋在无边无际的西部荒原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接着上升两度再奏一次,重复这部分两遍,继而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在承接第二部分时,演奏音乐线条逐渐流畅并呈上升趋势,为高潮部分的来临做好了铺垫。音乐由薄弱的声部逐渐厚实,音符逐渐开始密集,推动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将曲子一步步推向高潮,并出现A.T 的标记,完美利用双排键脚踏板的优势来控制音量的大小,要求演奏者从弱(p)渐强,好像是敌人来临前时从安静到喧闹的过程。
第二部分在力度要求为很强(ff)下拉开序幕,其中有小号独奏,然后大管和两只长号齐奏。几只小号强劲的奏出第二主题,其中第二主题通过激进、紧张的节奏,规整的4/4 拍、急板的速度以及高、中、低声部相互平衡、统一发展。逐步上升到情感最饱满、感染力最强的地方,也成为了“乐曲高潮”。演奏该部分时,应全身放松,触键时把重量放下去,控制住手指的爆发力,以及手指落键的速度,然后就是琴键下落到发声的那个作用点,将每一个重音符号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便迎来高潮的出现,也是为下一部分作为情绪的铺垫和强弱作为对比。该部分为听众们呈现出七侠客不惧怕敌人的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赢得这场正义之战的壮阔场景。
第三部分接着把速度降低到原速的三分之一,力度变为很弱(pp)。圆号和木管缓慢地吹出了悠扬的主题二,这里的旋律色彩与之前段落相比,有很大的转变。缓慢的行板,让气势磅礴的双排键电子琴作品《荒野七侠》多了一丝宁静祥和的韵味。仿佛七侠客们赶走了强盗,保卫了大家的安全,让美丽的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安宁。
强盗再次来袭,打破了村庄往日的平静。七侠客和村庄的人们团结一致,决定背水一战,一同剿灭强盗。所以第四部分乐曲从头反复,反复部分的演奏技巧和同前,共再现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场景。
尾声骤然变紧,以很强的力度(ff)奏出主旋律,接着以极强的力度(fff)再加强演奏一次,重音弹奏七和弦加刮奏(Gliss)进入结尾,最后脚键的重低音加主音和弦重、断音结束全曲。该部分全部乐器和一些打击乐器,演奏同音阶,戛然而止,镲和定音鼓独奏。演奏时应注意很强(ff)过渡到极强(fff)的力度对比,重音的断奏也应干净利落,切勿拖泥带水。
美国牛仔,狭义上是指从19 世纪40 年代开始,特别是美国内战后,以德克萨斯州为中心的养牛业发展为基础,以长途卖牛和西部放牧为职业的人。广义上,牛仔是指以牛仔为代表的西部拓荒者,他们是美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和行为模式。
牛仔形象的黄金时代是让人再次思考美国西部边疆的冲突和矛盾的扩张,即协调和统一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矛盾。其次,这部作品塑造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英雄形象,即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牛仔形象:帅气、不羁、热情、自信、勇敢。《荒野七侠》的创作“逐渐使牛仔形象具有了主题学的意义”。
在他们的作品中,西部冒险小说家似乎有意在蛮荒的西部构建一个新的神话,而英雄们似乎永远活着。英雄的生命之死,其中一种是终结性的,死者会在地狱中重生;一种是周期性的,他们可以在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往返。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成为了荒野中的英雄。后来,他们认为自己是拓荒者,甚至是荒野的主人。当有人入侵他们时,他们就诉诸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牛仔英雄的意义就在于个人与自然的冲突。牛仔的行为被合法化、美化,后来甚至成为谦虚的、有礼貌的绅士。西方社会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区、工业、商业等社区,在农业文明时期,拓荒者成为美国文化体系的奠基者,开创了工业家、农民和牧场主的新时代。
从这些关于边疆和荒野的神话中,美国人似乎把美国想象成一个纯洁、美丽、富足、免于疾病和苦难的理想国家。
《荒野七侠》的作曲技巧、意境和编曲都非常成功,不仅将美国西部的场景真实地还原到音乐中,还将荒野中七位英雄对抗强盗的故事讲述得淋漓尽致。这部作品的音乐起着推动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听完难免让人有种大快人心,拍手称快的视听感受。《荒野七侠》是西方电影音乐中的典范,也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表义符号之一,标志着美国人对独立、自主、自信、自由等精神的崇敬。其中管弦乐简洁生动,运用了模仿、对比、重复、和声等手法,使乐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