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倩颖
(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话剧是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是一门综合艺术。话剧艺术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话剧多样、复杂、综合的基本特点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内容感受力、表现能力,也要求演员在训练时必须进行话剧排演。话剧排演与演员训练实践有机融合,才能发挥话剧排演的作用,演员与话剧实现完美融合,可以提升演员个人能力,极大增加话剧表演艺术的感染力。
话剧排演集合了剧本创作、导演、演员、表演、舞台、服化道等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促进团队协作、综合各项资源的作用。在登上正式舞台之前,没有进行过话剧排演的训练打磨,那么对于演员来说,剧本中的人物就会是概念化、脸谱化的,演员表演时整体的念白、动作就会生硬、僵化,呈现干巴巴的状态,这意味着无法成功塑造人物,与实际的精彩舞台演出将有很大的距离。话剧排演的核心就是让演员通过不断打磨、练习、排练,能够在舞台上呈现精彩的表演。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演员要不断琢磨人物内心和人物核心,理解动作内涵并完善动作展现,达到捕捉、体验、塑造故事形象的效果,同时进行全方位练习,一边完善技能上的不足,一边培养其他各项素质。
话剧排演的目的是通过沉浸式、有深度的话剧排演,更好地帮助演员在训练时建立良好的戏剧思维,逐渐掌握舞台演出基本要领常识,深刻体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加强并丰富对剧本人物的理解,培养自我理解、思考的能力,增强整体团队合作意识,更进一步体悟话剧的价值,并逐步延展个人演剧的维度。
话剧排演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比如通过改编经典话剧片段,体验经典戏剧的魅力,让演员受到经典好剧的滋养,提高自身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逐渐深化体悟的过程中,迸发经典新的生命力。还可以进行先锋戏剧排演,大胆尝试,以话剧为主,融合其他剧目形式,拓展自我的眼界,完善自我专业能力。同时,鼓励排演自己团队创作的作品,不断研究、创新,实现专业上的突破和飞跃,成为复合型人才。
话剧的排演是综合性极强的演员技能训练形式,能够让演员身临其境感受、表演话剧,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话剧排演过程要遵循三个步骤:认识、构思、表现。话剧排演就是不断训练演员这三个步骤的过程。经验再丰富的演员进行舞台创作时都要遵循这一原则,从“认识”开始,通读剧本,提升“读”的能力,对剧本进行反复解读,同时,出于更好地呈现作品的需要,必要时可对剧本进行删减和编排,提升“写、编”的能力。并进入下一个步骤,对角色进行构思,即对所要出演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理解、吸收,对舞台进行构思,建立舞台行动性。之后通过人物关系、剧情编排、舞台呈现,结合角色内部与外部形象来塑造人物,全方位、立体、丰富地进行表演,提升“演”的能力。排演过程是一个与其他角色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其他演员沟通、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提升话剧的主要“听、说”技能,不断强化三个步骤的程序性,同时,在排演过程中赏评表演,提升“赏、评”能力,自我反思并改进,逐渐升华自我表演体系。话剧排演通过提升演员的各项能力,能实现综合训练的效果。
在自主话剧排演中,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让演员真正感受、表演话剧,将极大地提高演员话剧参与程度、主动学习程度、自主发挥程度。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有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不同团队进行话剧排演,不同演员诠释同一个角色,都建立在对剧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都是对剧本的多元化理解与思考,由此带来的具体表演实践也具有多样性,都是对艺术表演的再现和诠释。因此,每一个话剧排演的过程都是具有多样性的学习过程,都能让演员切身感受话剧的魅力,激发浓厚的学习、表演兴趣。这也说明话剧排演过程能够对话剧内涵进行多角度、多立场、多维度的审视。这就要求演员不断自我更新,丰富自己的认识,开放性地思考问题。不同的剧本所呈现的主题思想,所展现的时代背景,所描述的人物关系,所构思的剧情走向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拓展了演员的相关知识面,丰富了演员的情感感受,促进了演员的自我诠释。对演员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过程。
表演从本质上来说是行动的艺术,动作起源于心灵,表演结合了心灵的领悟,脑力的思考碰撞。优秀的话剧表演需要演员在剧本特定的情境框架内,彰显人物鲜明的性格,具有较强的舞台行动性,在表演中能够引起一定观众群体的共鸣,或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话剧排演,能够促使演员结合剧本呈现优秀的话剧表演。演员通过构思舞台形象,在细节中、眼神中、停顿中,更好地、生活化地塑造角色,使角色有血有肉,并与搭档交流,推进整体剧情发展。通过演剧体验,让演员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并将观察的成果在话剧排演中进行展现,排演舞台变成了演员的实验室,经过排演的自我检验,演员能够发现舞台表演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解决问题,提升正式舞台表演效果。
话剧排演是能够改变、塑造演员的。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类话剧,无论悲喜,抑或是经典或先锋,大多都注重培养社会责任或理解现实生活,因此,在剧本阶段,演员通过解读剧本,一次次深刻了解社会生活,在感受话剧的同时,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形成道德意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达到教育目的;在训练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培养了合作精神,在生活中,理解、尊重个体;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演员享受表演,释放个性,达到心理上平衡状态;不同的优秀话剧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精神意志、价值取向,歌颂真善美,批判邪恶虚伪,优秀话剧都深深地感染着参与者,都肩负着情感育人的社会使命,演员是其中最深入的参与者,演员必须与角色共情共鸣,仿佛身临其境,与时代交融,这潜移默化推动着演员优秀情感品质的形成。
排演话剧是合作学习、公平学习、自主探究等新型学习思维模式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多领域的团队协作过程。在排演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能自主发言、独立思考、探索研究,他们可以探讨台词、动作、神态的更好展现方式,相互切磋彼此的演技。这个过程将团队每个人的独立思考空间纳入到了一座思想大厦,让大家的想法既可以向内深入探索,也可以打开门相互交流,使每个人成为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同时,又在团体内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既锻炼了个人的演技和交际能力,又提升了团队能力和剧组融合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话剧排演效果。
根据演员训练的三个步骤,话剧排演首先从剧本开始着手。
话剧剧本具有教育价值。经典话剧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作品,一般带有人文特性,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不同国家或者不同时期的经典话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的社会结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人生百态、精神价值取向、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人性内涵,能够激发普世价值的思考,培养人真善美的品格。经典剧本具有延续性、传播性,因为经典可以培养人,引导人。
在进行经典话剧排演时,剧本的人、事、物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选择成熟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选取内容上舞台行动性强,较易建立舞台行动,锻炼舞台行动思维的片段,认真研究规定情境。在剧本的主体部分,人物在行动过程中遵循行为规律,受内心欲望驱使,这就将舞台行动连接起来。人物行动的目的、任务将决定人物的动作,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将面临阻力,并克服或者沉沦,进而产生一系列行动,例如《榆树下的欲望》的女主人公爱碧生活在痛苦之中,她对“家”和“不那么辛苦活着”充满渴望,在离开第一任酒鬼丈夫后,她选择嫁给七十多岁的农场主卡伯特,爱碧的这一行为起源于她的渴望,而不是爱情,这是她的行动依据,由此为之后故事开展,艾比移情埃本作铺垫。
在排演过程中,演员可以选择性格鲜明的角色,深入琢磨分析人物特点,启发人物产生行动的欲望,找到剧本人物行动线,塑造或经典或突破的角色。例如可以将《杰克与海德》改编成话剧,在作品中,善良杰克与邪恶海德可以进行鲜明的对比表演,体现一体两面的挣扎。
还可以选择矛盾冲突明显的话剧片段,排演时演员进行符合逻辑的动作,表现话剧的张力,呈现精彩舞台。比如曹禺的话剧《原野》就呈现了剧烈的人物冲突、人性冲突、生命悲剧、社会悲剧。
可以选择生活气息浓重的话剧片段,帮助演员观察生活,从中寻找人物塑造的细节,辅助角色创作,从而贴近生活,在观察中理解、体会、感悟生活。排演正是将散落的感悟、各项技能进行整合的过程。
综上所述,话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演员训练来说,话剧排演能够增强演员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完善舞台能力、涵养品格能力、团队能力。演员训练的排演过程是一个对散落的人生感悟以及各项专业技能、舞台能力的整合过程,将对演员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