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赟萍,黄延芹,崔云竹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00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属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早饱、腹胀及腹部疼痛不适等。一般认为脑-肠轴是其重要机制,故可通过上调促进性脑-肠肽、下调抑制性脑-肠肽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肠动力。徐洪全研究发现,在DGP大鼠模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TOR通路被激活,推测其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同时发现细胞凋亡在DGP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西医多从生活方式指导、积极治疗原发病方面入手,加以配合常规促胃动力药,促进胃排空、营养神经等改善其临床症状,但长期服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多,且停药后易反复。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内服汤剂配合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在改善DGP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取得独到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兹就半夏泻心汤治疗DGP研究作一梳理,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根据临床症状,DGP属中医学“消渴”“痞满”等范畴。《圣济总录》设“消渴腹胀”专篇,《考证病源》有“消渴有三……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腹胀”,《赤水玄珠》“东垣论消渴……不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医学衷中参西录》“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因中焦膵病,而累及于脾也”,可见,消渴日久可累及脾,脾失运化,则痞满腹胀。
现代医家在传承前贤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吕仁和教授认为,消渴日久体虚,加之气血痰浊等病理因素相互作用致“脾升胃降”功能失常而形成;谢利梅等认为,本病主要为肝失疏泄,或不及或太过,导致脾胃气机逆乱,而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诸证;仝小林教授将其病机概括为肝郁脾虚,运化失常,导致气机逆乱;王泽等认为,DGP乃消渴病久,阴阳两虚,而以脾胃虚弱为本,加之气机壅滞、胃络瘀阻等相互作用。总之,DGP为虚实夹杂之证,病机总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为主。治疗上,有学者选用半夏泻心汤以助脾运毒、散精祛邪,临床常取得良好疗效。仝小林教授将DGP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加以辨治,选取半夏泻心汤治疗缓解期中焦瘀滞、寒热错杂证型。白颖等基于聚类分析的中药治疗DGP发现,在纳入的131首方剂中,半夏泻心汤出现频次最多。可见,作为辛开苦降、畅达中气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治疗DG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半夏泻心汤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后,脾胃受损,邪陷心下,胃气痞塞,致寒热互结之痞证,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方中半夏苦辛温燥,消痞散结、和胃降逆;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沉降泻热;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补中、健脾和胃。诸药合用,调脾胃之阴阳,复气机之升降。
王静宇随机选取80例DGP寒热错杂证患者,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则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味可有效缓解寒热错杂型DGP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降低血糖。李娜等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改善DGP临床症状及体征,增强胃动力,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血糖。刘波临床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组DGP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提升。白颖等数据挖掘近年中医治疗DGP临床研究及病案报道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DGP出现频率最高。
张燕等通过研究半夏泻心汤对DGP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发现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可通过增加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并修复受损结构以增强胃动力,从而起到治疗DGP作用。罗太敏等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及苦降药组可通过降低ICC内Ca浓度、上调ATP酶水平,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胃肠运动,且半夏泻心汤组优于苦降药组。李翠等通过拆方分组实验研究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运动的规律,根据该方特点分为辛开、苦降、甘补、辛开苦降、辛开甘补、苦降甘补组,给药4周,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调节胃电节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CC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其mRNA表达调节胃运动,表明该方主要通过苦降与甘补协同配伍实现对胃运动节律的调节。
徐萌等通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DGP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可明显改善大鼠肠道菌群比例、调整抗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平衡,使肠黏膜组织修复,从而有效改善DGP大鼠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杨旭等基于“脾主谏议”研究半夏泻心汤对DGP大鼠肠道免疫影响发现,该方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DGP大鼠胃肠动力障碍,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调整抗炎因子水平,促进益生菌、抑制有害菌,抑制肠黏膜屏障损伤,调控免疫因子sI-gA、lgG、CD4、CD8、CD4/CD8含量等,有效改善DGP大鼠肠道微生态环境。
张军等研究显示,较单纯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半夏泻心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组能更显著降低DGP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血清胃动素(MTL)水平,升高血清生长抑素(SS)水平,调节胃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蠕动功能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陆学工等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DGP疗效确切,患者胃排空率显著提高,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MTL水平明显降低。闫玲玲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显著增加DGP患者血浆SS含量、降低MTL水平,减轻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程度,调整胃肠激素紊乱,与西药莫沙必利联用还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胃蠕动功能,从而加速胃排空,有效治疗DGP。殷贝等通过半夏泻心汤治疗DGP Meta分析发现,半夏泻心汤组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降低MTL等生化指标,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单纯西药组,并可减轻耐药性。MTL可以双向调节胃肠运动,适量的MTL可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运动,但过量则会抑制胃运动。张丰华等通过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促进胃窦c-kit表达和MTL、P物质分泌,调节大鼠胃肠动力,改善DGP症状。
徐萌等实验研究显示,半夏泻心汤可通过降低血管活性肽(VIP)和SS水平改善胃肠运动功能,促进胃肠吸收,降低血糖,改善IR,减轻DGP 症状。王吉娥等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制备DGP大鼠模型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DGP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可通过增加GLUT4表达和降低GSK-3表达改善DGP大鼠IR,降低血糖,改善胃动力障碍。
有报道,半夏泻心汤对DGP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PLC-IP3-Ca/NO-cGMP-PKG信号通路有关。香砂六君合半夏泻心汤对DGP大鼠血清N-乙酰天门冬氨酸有明显回调作用,提示其可能通过保护胃肠神经元改善DGP症状,维持正常胃排空。蒋锋利等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可能通过促进胃肠道平滑肌增殖调节胃肠运动。
临床上,DGP属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半夏泻心汤对脾胃气机升降起调节作用,临床治疗DGP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改善症状明显等优势,但缺乏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关报道,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