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陶文化元素分析与设计发展研究

2022-11-11 00:53:02四川美术学院陈冬梅孟福伟
工业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泡菜坛荣昌餐具

四川美术学院 陈冬梅 孟福伟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杨涛

重庆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而在这四大名陶中,目前学术界上对于荣昌陶的研究还较少。关于荣昌陶的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前期主要集中于研究制作工艺以及艺术价值,到近期多关注于荣昌陶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相关问题。比如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进行创新,提供在地设计的新思路,也有对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目前关于荣昌陶具体的产品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将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之中[1]。文章试分析荣昌陶产品发展现状,提出以设计赋能于荣昌陶传承与发展。基于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发展策略,提取元素展开系列设计实践,探索荣昌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之路。

1 重庆荣昌陶概述

“荣昌陶”泛指重庆荣昌地区生产的陶器,因为主要集中于安富街道,又名“安陶”。荣昌陶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历史上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2]。“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便是形容当时荣昌陶的规模盛况。其泥料优质,艺术价值高,文化内涵深厚,是西南地区制陶术的典型代表。荣昌地处成渝两地主轴线连接点上,东达重庆,西通成都。这里生产的陶器与川渝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气候环境都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上川渝地区经过八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形成了多元融合的地方氛围,体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荣昌陶则是主要供应川渝等地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具有浓厚而朴素的生活气息特征。

2 重庆荣昌陶发展现状与问题

荣昌陶产品主要分为工艺陶产品和工业陶产品。工艺陶产品目前主要以壶类为主,兼有花瓶摆件等,具有较高的艺术附加值,但仅服务于部分群体,面对市场较小。工业产品陶从八十年代国营企业转向开始,对于产品的研发便开始逐渐弱化。到九十年代,私有企业制作产品时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迎合市场而生产酒瓶,忽视了荣昌陶的文化特色[3]。到2011年,荣昌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展开系列积极措施以发展荣昌陶,情况虽有好转,但产品陶的发展状况依然面临困境。

2.1 消费需求减弱

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制作泡菜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少,家庭中对于泡菜坛的需求也逐渐降低。社会消费需求减弱,泡菜坛产品的销量就大不如前。而目前大部分在陶厂工作的手艺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出现产品不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状况,急需改变现状。

2.2 产品类型单一

产品陶目前主要以生产酒瓶、酒缸、泡菜坛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经过访谈以及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陶厂家主要是生产酒瓶,配合酒厂的生产需要,订单较为稳定,但产品文化附加值低。以模具成型小批量化生产方式为主,且酒瓶产品实际上荣昌陶特色并不明显,并未运用到荣昌陶特色的装饰手法或是制陶手法,且泥料有的都并不是荣昌当地泥料。另一方销售较多的便是泡菜坛,虽然泡菜坛的生产用到了传统的制陶工艺,但发展至今市场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需求减少,单一的泡菜坛产品类型销量受限。

2.3 审美价值缺乏

荣昌产品陶不注重荣昌陶特色,缺乏审美价值,出现工艺陶与产品陶发展脱节的情况。单纯的批量酒瓶生产,并不具有荣昌陶工艺特色,造型仅顺应酒厂需要,创新意识薄弱。产品陶整体停留在传统酒瓶、酒坛的生产上,缺乏荣昌陶自身鲜明特色。但走访当地工厂发现,由于当地工厂工人文化水平有限,所以研发能力不足,也对其产品创新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前背景下成渝经济圈文化建设,荣昌区提出以中国(西部)陶瓷之都为名片,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发展,目标打造西部重要的陶瓷研发生产基地。对荣昌陶来说是一次尝试转型向文化创意产品方向发展的机会。荣昌陶要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传承和发展,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促进传统手工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更加紧密的对接。

3 荣昌陶发展策略分析

吕品田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提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维护民族文化和生存的国家战略”[4]。民间手工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们均比较认同民间手工艺传承发展的关键在于让手工艺在当下社会依然能满足社会需求[5]。而具体的民间手工艺面临现状不同,助力其走出困境的解决方案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以设计的角度介入荣昌陶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基于以下策略进行探索尝试。(1)明晰产品市场,丰富产品类型。找到荣昌陶特色所在。当下社会竞争激烈,陶区瓷区产瓷数量众多。需要根据荣昌陶泥料优势,特色装饰,针对具体的人群来进行产品市场的清晰定位,以此提高市场占有份额。(2)广纳设计方案,提取荣昌陶的代表性文化元素。以荣昌陶的色彩元素、造型元素为设计来源,丰富产品设计类型。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3)结合不同的生产方式,延伸手工艺产业链条。将荣昌陶的民间工艺与当下消费市场相结合,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多角度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可能性。(4)根据手工艺人擅长的制陶工艺或是装饰工艺,进行相关设计研发。以此增加手工艺人的就业机会,保证产品产出。创造经济价值,形成良性循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活态传承。

对荣昌陶发展而言,适应当下的生活需求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让荣昌传统制陶工艺、装饰工艺与当代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不可完全以批量化、工业化方式来传承创新,需要认识到荣昌陶的人文价值,提取其文化元素,结合生产方式考虑进行设计创新。才能让工艺品成为具有有荣昌陶文化元素、工艺特色、使用价值的荣昌陶产品。荣昌陶产品发展的问题,也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关注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专家、学者以及设计工作者对于具体现状问题分析并探索更多具体的解决思路。

4 荣昌陶文化元素分析与提取

荣昌陶的文化元素需要从其典型特征中分析而来,在特征上主要表现在材料、装饰和造型品类三个方面。材料主要以荣昌当地的天然陶土原矿为陶瓷原料,加工成为红陶泥和白陶泥。装饰上主要以化妆土装饰和色釉装饰为主,而极具特色的装饰手法是化妆土装饰,作品通常呈现红底白花的剔刻装饰。造型品类主要是以日用生活陶器和陈设观赏器为主,日用陶器主要有壶、钵、碗等,多为圆润饱满造型,陈设陶以动物雕塑、花瓶等为主。荣昌陶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主要在于其红白对比的色彩元素和“泡菜坛”造型元素,几乎成为代表荣昌陶的文化符号。文章选用荣昌陶特有的色彩元素和“泡菜坛”造型元素为设计来源,进行系列设计运用。

4.1 色彩元素

荣昌陶的色彩呈现主要与它的原料相关,主要是红色与白色。红陶泥含铁量高,烧成后通常呈现暗红色、赭石红色或是褐色偏暖色等。白陶泥主要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烧制后多呈现偏暖的白色。荣昌陶泥烧制温度通常在1150—1200℃左右,由于烧成温度和烧成氛围不同,所呈现的陶颜色也有不同。

由于受化妆土剔刻装饰影响,化妆土色彩通常以当地红陶泥为底,白陶泥作化妆土施在表面,再进行剔刻花技法装饰。呈现“红底白花”的色彩装饰风格,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强烈的红白对比在荣昌陶产品中比较多见,随着上世纪荣昌陶“泡菜坛”产品畅销各地,逐渐成为荣昌陶特有的色彩装饰风格。使荣昌陶产品明显区别于其他陶区陶瓷产品的色彩装饰,成为荣昌陶独特的色彩元素。

4.2 造型元素

荣昌陶产品中,目前人们较为熟知的代表性产品是当地的泡菜坛造型。由于荣昌陶传统制陶工艺多为拉坯成型,所以历史上陶器也多为同心圆造型。罗天锡的口述中说到:“不变的是传统,我们的泡菜坛、罐是荣昌陶的特点”[6]。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生活器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可以说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荣昌陶泡菜坛整体比例协调,装饰以化妆土刻花为特点,纹饰多选用植物纹饰,质朴自然,具有地域特色。在当地博物馆、街道、以及各个厂里均可以看到泡菜坛的身影,包括荣昌当地的“安陶小镇”的大门也是以此为造型来源。“泡菜坛”可以说几乎成为荣昌陶的代表性造型元素,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

4.3 装饰元素

荣昌陶装饰手法多样,主要是以化妆土装饰和色釉装饰。化妆土装饰中有剔刻花以及点画花装饰。由于荣昌陶产品以剔刻花装饰较为多见,通常装饰元素呈现白色,以红底为底色。装饰纹样较为丰富,且多来源于生活与自然。唐宋时期,装饰纹样主要为卷草纹,明清时期出现缠枝纹。发展到目前,纹样有卷草纹、缠枝纹、动物纹以及人物画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卷草纹饰,在生活器上比较多见,通常以二方连续的组织方式出现,在泡菜坛、罐上出现比较多。

5 荣昌陶餐具系列设计实践

5.1 设计定位

选取日用餐具作为设计方向,以荣昌陶“红底白花”为色彩装饰元素,“泡菜坛”为造型元素展开设计。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说:“美食不如美器”,在人们日益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之下,餐具作为日用器物,也是人们生活美学、饮食美学的体现。

此系列产品针对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当下80后、90后群体,这部分群体逐渐成为手工产品市场消费主力,生活方式也和过去大有不同。需根据当下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需要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设计的实用性、审美性、情感性、文化传承性等多角度考虑。在当下高速化流转的社会,人们内心的孤独感需要具有情感关化的产品来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半手工的陶瓷产品相比纯机械化冰冷的陶瓷更有手工的温度,且半手工、半批量的生产方式既可以保留荣昌陶装饰技艺,又能相对降低纯手工产品的价格。

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之下,荣昌作为成都与重庆之间的重要节点联通两座城市。会增进川渝地区人民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交流,交流活动的增多为手工艺产品提供市场环境,以以满足小众化、爱好手工产品的消费群体需求。

5.2 荣昌陶餐具系列一

“餐具系列一”餐具产品,保持荣昌陶古朴、拙美的艺术特点。结合当地特有的两种陶泥进行荣昌陶手工产品设计,将当地最具特点的刻花划花装饰技法,结合卷草纹装饰,进行生活日用陶器设计。“餐具系列一”食器产品作为前期探索,主要在于产品类型上的创新。如图1所示,在成型方式上主要还是手工生产,坯体以拉坯和擀泥片印坯为主,在坯体半干湿状态下上一层当地白色化妆土,白色化妆土也可以荣昌当地泥料为主料,加入其他泥料辅助调整整体的色彩对比,再以相应工具进行剔刻花装饰。共做出包含果盘、菜盘、碗、碟等共十一件套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图1 制作过程图

如图2所示,纹样主要选取荣昌特色的卷草纹饰,纹样位置分布主要以满花、团花为主。盘类、碗类主要是运用正负形交替布置,中间满花四周留白,或是中间留白四周满花。调控纹样的疏密节奏以达到形式上统一,衍生出一系列日用器物。大小组合,高低搭配,可用于日常家庭使用,也可出现在当地或是城市里合适氛围的私房餐厅等,使荣昌陶的特色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图2 系列一餐具产品图

5.3 荣昌陶餐具系列二

“餐具系列二·一人食器”在系列一产品的探索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设计。如图3所示,保留荣昌陶文化元素以及特色,又结合批量生产的方式,尝试以半批量半手工作为生产方式,丰富产品类型。根据当下社会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将历史上出名的“泡菜坛”造型分解设计为“一人食餐具”,一碗一碟一浅盘一深碗一汤碗。

图3 一人食器产品拆分图

如图4所示,整体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泡菜坛造型,以上下相互扣合的方式可组装起来,泡菜坛坛珠以白色刻花装饰带为分界线,可拆分为一个深碗一个汤碗。坛沿为浅盘,倒扣的坛盖为碗,碗内坛口处为一小碟。分开使用时符合一个人的餐具用量。坯体的制作可以选择批量的方式制作,压坯成型或是注浆翻模,装饰为手工刻划花装饰。造型上唤起人们旧时童年记忆,但实际的产品功能则适应当下生活方式。装饰上运用荣昌陶传统的化妆土装饰手法,纹样选择当地最为常用的卷草纹饰,进行剔刻花装饰,呈现红底白花纹样。

图4 系列二:一人食器产品图

6 结语

文章从手工产品设计的角度介入,从实地调研到分析提炼文化元素、确立产品定位、制作成型,围绕荣昌陶发展困境展开讨论,以餐具设计实践探索荣昌陶产品发展的可能性。试图在保留荣昌陶当地工艺的基础上,顺应现代生活及审美的需求。荣昌陶产品服务于西南地区人们民间生活几百年,传承到当代社会,我们新一代有责任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让荣昌陶实现活态传承。文章中仅是初探荣昌陶产品发展可能性之路,在设计实践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同时也希望各位学者、设计师以及陶艺家们投入更多关注和研究,让传统工艺回归生活本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猜你喜欢
泡菜坛荣昌餐具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工会博览(2022年3期)2022-06-30 03:59:12
全国首个荣昌猪数据标准体系发布
看餐具,识鸟喙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
泡菜坛
红岩春秋(2016年5期)2016-05-14 06:36:34
wasara纸餐具——环保不简单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7
Graft: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7
不劝架的原因
大家健康(2015年2期)2015-04-02 11:21:55
不劝架
爱你(2014年21期)2014-11-14 19: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