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视障儿童触听能力训练的玩具设计研究

2022-12-24 21:21北方工业大学张昭
工业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视障儿童玩具触觉

北方工业大学 张昭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玩具的陪伴,玩具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玩具既可以给儿童带来快乐、知识和思想,也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工具。然而,市场上儿童玩具种类繁多,但针对视障儿童的玩具却少之又少。视障儿童由于视觉障碍导致其在感知事物时缺少了视觉的参与,其所获取的信息量明显少于正常儿童。对于视障儿童来说,触觉、听觉及残余视力是其识别客观环境、判断事物特征、获取周围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视障儿童玩具可以让其和正常儿童一样享受玩具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和技能。

1 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

视障的全称为视力障碍,也称视力残疾或视力缺陷,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或视野缩小,并且不能矫正,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根据视力障碍的程度,可将视力障碍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种,具体分类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1]。也就是说在视障儿童中,不全都是全盲的儿童,部分儿童还有残余视力。

2 视障儿童的特征分析

2.1 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特征

感知觉也称简单知觉,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是大脑对当前作用于感知器官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知自我、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儿童依靠感知觉,可以形成对不同事物的概念和记忆。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的缺失,触觉和听觉在其感知环境、认知世界、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视觉障碍儿童的触觉和听觉的灵敏度相对正常儿童更高一些,但视障儿童的这种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通过对其触觉和听觉的锻炼才能达到。

视障儿童中,包括“盲”和“低视力”儿童。也就是说,有部分视障儿童有残余视力。就残余视力来说,它虽然不能获得具体的、清晰的画面和信息,但可以感知光亮、鲜艳的色彩,甚至物体的形状与轮廓等。这些碎片的、模糊的画面和信息对视障儿童认知环境、获取信息也具有重要作用。就触觉来说,触觉需要与物体产生直接的接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且触觉获取到的物体信息是片面的、零散的、无色彩的。但是视障儿童可以通过触摸物体,来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软硬、轻重、温度、粗糙度、光滑度、密度等特征。视障儿童在长期的触觉锻炼下,触觉相对于正常儿童灵敏度会更高。正常人指尖的感觉阈限值为2.2~3.0 mm,而视障儿童的指尖阈值能达到1.5 mm,个别能达到1.0 mm[1]。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触摸来寻找需要的物品,比如衣服的正反与类型、食物的凉热、种类和大小等,也可以通过触摸来辨别道路的方向,确定是拐弯还是台阶。就听觉来说,听觉虽然无法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材质、颜色等信息,但是其可以帮助视障儿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识别环境、分辨他人、空间定向等。苏联心理学者对盲童和正常儿童进行了听觉检查后发现,两类儿童对纯音的感受没有什么区别,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2]。因此,视障儿童的听觉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锻炼,以促进听觉的发展,提高听觉的灵敏度。从而弥补视觉缺失带来的影响。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听觉来辨别环境和人,比如嘈杂的马路、吵闹的公园、潺潺的河水声、某一个熟人的说话声等。也可以根据壶叫声知道壶开了,吸尘器声知道吸尘器在工作等。

结合触觉、听觉及部分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所获取的信息,视障儿童可以在大脑中对事物形成一个信息模型,从而帮助视障儿童获取对事物相对立体的认识。

2.2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日常活动和感知事物会受到一定局限,他们会存在一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一些想法不能得到实现等问题,时间久了逐渐会对自己产生质疑,从而导致自卑、焦虑、灰心、颓废、消沉、固执的情绪状态。同时一些视障儿童父母由于怜悯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和照顾,从而导致孩子独立能力较差、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对他人感受考虑较少、情绪多变、社会认知不足等情绪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情绪状态并不是在所有的视障儿童身上都会出现,一些视障儿童由于自身性格乐观,并在家庭和学校的正向引导和教育下,性格乐观开朗、情绪比较稳定,并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3]。

3 视觉障碍儿童玩具设计的存在问题

3.1 产品功能简单

现在市面上现存的视障儿童玩具多是盲用魔方、盲用积木、触摸板等,盲用魔方在产品表面设有不同的纹理或盲文,盲用积木在外观造型上设有盲文,方便视障儿童更好的使用。触摸板则是通过触摸获取故事或者辨别材质。这些玩具虽然简单易用,容错性高,也都符合视障儿童的生理特点,但是其玩法较为单一,功能较为简单,欠缺趣味性和娱乐性。儿童好学、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视障儿童也是如此,若玩具的功能过于简单、趣味性不足,视障儿童便会很快失去兴趣和探索欲。

3.2 交互形式单一

通过竞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视障儿童玩具大多是以触觉为主,而市面上对于听觉的使用和训练的视障儿童玩具则比较欠缺。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视障儿童与视障儿童玩具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触摸。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若玩具欠缺语音上的反馈和提示,这样一方面会导致视障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得不到良好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会导致视障儿童的听觉提升较慢,更重要的是会导致视障儿童通过触觉和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

3.3 教育性不足

教育性就是儿童可以通过玩玩具获得知识,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通过竞品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视障儿童玩具缺少对视障儿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和提升。以上提到的魔方、积木等产品功能单一,仅训练视障儿童的触觉和手部的抓握能力,对视障儿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较小。儿童阶段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该阶段的儿童开始逐渐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物品的特征、交通工具的特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特征、也会认识到大自然的变化等。而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对事物的认知是片面的、零散的,缺少具象的认知,好的视障儿童玩具可以让他们在摆弄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外观特征。

4 针对视觉障碍儿童触听能力训练的玩具设计意义

4.1 有益于增强视觉障碍儿童认知事物的途径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对认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其认知途径与正常儿童相比也有一些不同,认知事物主要是通过触觉和听觉。触觉就是用手指、手掌触摸事物;触摸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过程,通过手指、手掌在事物上的一点点移动来接触事物,从而逐步感知并拼凑出事物的特征和外形,因而视觉障碍儿童通过触摸来认识事物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但对于空旷的房间、游乐园等较大的事物,无法用手触摸来感知具体的特征和外形时,需要处在这个环境中凭靠身体的感觉、听力和想象力的结合来想象。其中听觉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听环境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判断事物和环境。由此可知,视障儿童认知事物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过程,并且需要调用触觉、听觉等其他感知系统一起来感知。

4.2 有助于改善视觉障碍儿童的生活

视障儿童由于视觉感知上的缺失,视觉体验与正常儿童相比也缺少很多,许多需要视觉来完成的事情也很难实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与同伴相处玩耍也存在一定困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他们一般缺乏安全感、自卑,性格内向、孤僻。因此一方面视障儿童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他们希望能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希望被当做正常儿童一样对待;另一方面,因现有的一些玩具对视障儿童考虑的较少,易用性较低,可能会给视障儿童带来挫败感。他们希望可以愉悦地享受玩具带来的乐趣。综上可知,设计的产品应该可以有效地改善视障儿童的生活,让视障儿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起玩耍和交流,让家长能够参与到视障儿童的世界中去,同时减少视障儿童的挫败感,逐渐为视障儿童营造健康良好的生长环境。

4.3 有利于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康复

研究表明,所有的视障儿童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全盲儿童,也就是对光没有一点感知,但剩下的90%的视障儿童中大部分儿童都有残余视力。由于我国对视障儿童的早期干预还没有普及,大多数视障儿童的家长也对视障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早期的教育训练,并且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眼睛过分保护,让孩子减少或尽量不使用残余视力,导致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残余视力如果通过全面有效的视功能训练方法来训练和学习,并鼓励视障儿童克服因视觉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帮助视障儿童使用残余视力、掌握残余视力的使用技巧,促进视力潜能的最大开发,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视觉经验缺失的[4]。从长远来看,提高的视力在与触觉、听觉的共同协助下,能够更好地帮助视障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世界、学习生活的技能,以及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5 视觉障碍儿童触听能力训练的玩具设计原则

儿童玩具承担着娱乐和教育两种作用。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视障儿童玩具不仅仅要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性,更要有利于视障儿童的发展。通过对视障儿童的特征及其触听能力训练玩具的意义进行分析,可知视障儿童触听能力训练玩具的设计应该考虑如下几点:一是考虑视障儿童的认知途径,玩具要具有感知性,并提高和训练视障儿童感知所依赖的触觉、听觉等能力;二是考虑视障儿童的心理特点,玩具要易玩,可以和同伴分享,比如互动性、易用性;三是考虑多数视障儿童还有残余视力,玩玩具可以促进视障儿童残余视力的提高。

5.1 感知性原则

由以上分析可知,视障儿童感知主要依靠触觉、听觉。首先是触觉,视障儿童玩具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触觉体验。比如,给玩具设计不同的纹理图案、凹凸处理、清晰的轮廓等不同的表面设计、适当的触觉反馈、明确的触觉提示、友好的触觉交互等,以提高玩具的触觉感知、增强玩具的包容性,从而带给视觉障碍儿童更好的触觉体验。其次是听觉,视障儿童玩具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听觉感受。然而根据以上调研可知,现在市场上的视障儿童玩具,听觉作用的发挥相对较小。可以通过给玩具增加适当的语音提示、语音引导和语音反馈来提高玩具的使用体验。

5.2 训练性原则

训练性就是对视障儿童的触觉、听觉及残余视力等感知能力进行训练。

首先是触觉的训练。触觉是视障儿童获取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感觉,触觉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软、硬、粗、细、轻、重等特性,也对视障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触觉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辨别不同材料的质地、软硬、光滑、粗糙、密度、凉热等,接触不同材料的同时,要搭配硬的地面、凉的水、软的枕头等联想理解;二是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等;三是形成空间、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比如搭积木;四是要学习识别盲文。触觉的训练要按照从手掌到指尖、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粗糙到精细的顺序来进行锻炼[5]。视障儿童玩具应与以上的触觉训练相结合,在娱乐的同时,帮助视障儿童提升触觉能力。

其次是听觉的训练。听觉是获取外界信息、认知客观环境的主要手段之一,视障儿童由于视觉缺失,所以听觉成为他们认识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交流的重要途径。所以视障儿童需要在平时有意识的去锻炼并强化听觉,提高听觉能力。对听觉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辨别声音,认识各种动物的叫声、壶叫声、吸尘器声、流水声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充满嘈杂声的马路和菜市场、不同人的声音等;二是定位声音,训练定位声音源的方向;三是听力记忆,回忆或复述听到的话、诗歌等[6]。视障儿童玩具应该与视障儿童听力训练相结合,比如将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壶叫声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融入玩具设计中,让他们在玩玩具的同时不仅能解了事物的外形,而且能训练分辨事物的声音。

最后是残余视力的训练。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人类有80%以上的信息都来自于视觉。视障儿童中大约有90%的儿童拥有残余视力,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可以感知光亮、鲜艳的色彩,甚至物体的形状与轮廓,这些信息对视障儿童认识世界、获取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残余视力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对残余视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视觉的认识能力和视觉技能两方面。视觉的认识能力主要是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基本颜色和颜色的深浅、物体的大小和长短、光线的明与暗等。视觉技能主要是视觉的注视能力、视觉的追踪能力、视觉的搜寻能力等。视障儿童玩具的设计应与以上残余视力训练的两个方面相结合,帮助视障儿童的残余视力得到更好地开发和提升[4]。

5.3 互动性原则

有些视障儿童因为视觉缺失,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里,但是他们也迫切希望能跟同龄人一起玩耍,能够被大家当做普通人来对待,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欢。所以玩具应促进视障儿童与同学、朋友和家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互动性玩具既拉近了视障儿童与家人和同学的关系,也收获了玩具所带来的乐趣。

5.4 易用性原则

因视障儿童群体视觉的缺失,对玩具的使用和认知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视障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该具备易用性,其玩具应该简单易用、操作灵活,减轻视障儿童行为和操作上的障碍。从听觉、触觉、使用方式上考虑视障儿童的需求,使得视障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能有愉悦的使用体验。比如,清晰的操作提示和操作反馈,简单易懂的图案、明了的触觉提示、及时的语音指导等。

5.5 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就是视障儿童可以通过玩玩具获取知识、技能、培养思维等。既可以促进视障儿童所依赖的感知觉的发展,又可以使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具体包括:一是,促进视障儿童所依赖的感知觉的发展,比如根据纹理、形状进行匹配的玩具、听声音摁下对应的物体模块等;二是,促进视障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积木、拼图等玩具,可以促进视障儿童空间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发展;三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比如通过带有凹凸纹理的动物、植物卡片或模型等,可以让视障儿童学习和认识不同的植物、动物等。

6 结语

我国视障儿童群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但视障儿童玩具市场却十分萎靡。从视障儿童角度来说,玩具能够建立起他们与陌生世界的联系,是陪伴他们成长的伙伴。玩具能够促进他们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听觉、触觉、残余视力的提高、培养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和补偿认知的缺陷。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可以开拓视障儿童玩具市场,还能让更多社会人士来关注视障儿童,让社会、国家、家庭为视障儿童的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研究为视障儿童玩具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可以在触觉、听觉、残余视力等能力训练的基础上,为视障儿童玩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视障儿童玩具触觉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儿童玩具包装的延伸功能设计分析——以学龄前儿童玩具为例
基于交互体验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警惕!不要让儿童玩具成为孩子的“安全隐患”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食的触觉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