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英菁 策划 | 侯京华
“我们办职业教育总是有一种焦虑,就是职校的价值难以被社会看到。”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卢干说,“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职校生的误解,认为职校生就是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弱的问题学生。但作为职业教育的亲身参与者,我们能看到学校的孩子们有多么阳光、礼貌,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和成果。校园的围墙把学校和社会分隔开,职业学校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难以被校门外的公众所知。”
想要解决这种困境,让中职学生的生命更精彩,势必要走出职业教育的“围墙”。在浙江省东阳市卢宅建筑群的繁华地段,一间“城市客厅”与闹市的人群相融,成为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东阳职教中心校”)与城市连接的窗口。
这栋两层高的中式建筑被划分为以休息、社交为主要功能的水吧、茶室,和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的文创区、书吧、木作坊等区域,优秀学生作品作为装饰遍布其中的每一个角落。2021年,东阳职教中心校的城市客厅举办了包括公益课堂、非遗木雕社团、学生作品展等在内的70多场活动,服务当地市民逾3000人次。
“我们希望城市客厅不仅能成为一个展示学校职业教育成果、让社会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窗口,也能成为周边社区与毕业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卢干解释了建设城市客厅的初衷。
城市客厅承载着丰富的功能:书吧、水吧、茶室等可以供居民、游客在闲逛时进来歇脚;设施完备的工作室可以开设多种公益手工课程,免费服务于居民和游客;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岗位,增进他们在真实情景中的职业体验;屋子里还有一面专属于东阳职教中心校毕业生的留念墙,成为联系毕业生与母校的纽带。
城市客厅的公益课程采用“1+N”模式,由一名教师负责主要的授课任务,配以多名学生助教,协助教师管理课堂。2020级旅游专业的学生陈悦就是泥塑课程的一名助教,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做足了泥塑相关的功课,但真正上岗后,却发现让小朋友们认真上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介绍背景知识的时候,小朋友们就“不安分”,把玩着手中的材料;教师示范如何动手操作捏泥塑时,小朋友们又开始欢呼,乱捏一气;到了最后的实际操作环节,他们的注意力早已分散,只有家长在动手。
课后,陈悦进行反思,改进了上课方式,把重心转移到亲自指导小朋友们进行制作上。她和其他助教来到小朋友们身边,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一边手把手进行示范,一边不断鼓励小朋友们大胆创作。他们很快就开始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千奇百怪的美人鱼、恐龙等成形的泥塑作品。在小朋友们灿烂的笑容中,陈悦体会到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助教的经历也让她明白,看似简单的事情中也有大学问,自己经验尚浅,需要更加奋发学习、增长见识。
在城市客厅大获成功以后,东阳职教中心校继续调研,计划将“客厅模式”推广到乡村,与当地的村落实现紧密合作,建设更接地气的共享田园,开发乡村旅游潜能,服务于乡村振兴,让职业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职业教育要打破“围墙”,不仅要让学生与教师向外走,还需要将社会资源往里引,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东阳职教中心校的做法是打造多维品牌活动,从整合校内资源和引入校外资源两方面入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卢 干
首先,学校立足于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守初心、铸匠心”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建立了31个党员匠心教师工作室,分别对应学校的31个专业,由专业带头人与3至5名优秀教师共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和尝试。同时,学校实行“三联系”制度——教师联系班级、联系寝室、联系困难学生和家庭,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将学校内部拧成一股绳。
其次,学校利用校园美景创建“识草木、知春秋”春秋活动品牌。春天开办樱花节,学校51个社团的学生发挥专业、才艺特长,利用文艺汇演、快闪等形式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心与价值感。秋天举行青松会,邀请地方艺术家进校园,与学校教师合作,开办书画创作、古琴演奏、茶艺表演等主题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以亲切的方式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增长见识,提升艺术品位与审美能力。除了以上两个“大节日”,学校每周还会举办“挹雅秀”,给学生搭建舞台,秀出青春风采;每月开办“抱朴讲坛”,由当地文化名人开讲各类学说,滋养学生心田。
此外,东阳职教中心校还积极推进以“常正己、勤修心”为核心理念的正己文化活动品牌。“正己”一词出自《孟子》“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强调要端正自己的目标、道路、价值观、行为习惯,不能走歪门邪道,这与学校的德育目标不谋而合。
卢干认为,学校只有先将硬件充实好,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课程与活动。为此,东阳职教中心校与东阳市图书馆合作,在校内建立正己书院,存放3000多套藏书;将一座因村落拆迁而需要拆除的百年古建筑搬入校园进行复原,作为学校的射箭场。依托书院和射箭场的资源,学校开设了六艺课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育学生心灵。学校的非遗青创基地还成立了东阳木雕、东阳竹编、古营建造、蓝印花布等10个非遗社团,邀请非遗传承人每周一进校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
学生学有所成后,不仅可以在校内的活动中大放异彩,也可以将作品拿到校外的比赛中“试金”,优秀学生甚至可以成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支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东阳职教中心校每年春秋季还会接待千余名中小学生进行职业体验。
挖掘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要走出物理“围墙”,更应该走出观念上的“围墙”,职业学校应积极变革传统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职校生发展规律。
卢干认为:“我们的学生在高中以前大多成绩相对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父母受现实条件或自身能力限制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力度不足,包括情感的关注和资源的投入。所以,来到职业学校可能是大多数家庭无奈的选择。而让这些孩子在学校重新树立自信,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人生的目标,逐步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劳动者和建设者,就是中职学校的职责。”
《浙江省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将中职生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围绕这四个方面,东阳职教中心校创设了“生命银行评价体系”,用积分累加、不断进阶的正向激励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评价对学校教育起到导向作用。当下,中职学校评价存在功能窄化、内容片面、主体单一等问题,要走出这堵“围墙”,职业教育评价必须与学生的生命相连。生命银行积分制把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评价有机整合在一起,把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生命教育有机统一,通过建立积极、现代化的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管理体系,提升管理的信息化、联动化水平,让学生从“被动授课考后得分”转向“主动参与全过程得分”。
“生命银行”共有“品行支行”“人文支行”“技能支行”“健康支行”4个支行,并下设15个子模块和388个具体项目,让学生的进步最大限度地被发现、被看到、被表扬,以正向激励的方式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在东阳职教中心校,每个学生的校牌上都有独特的二维码,可以即时扫码赋分。例如,一名学生将地上的废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如果有教师看到他的行为,就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给学生加分。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干部等也可以用手机App或电脑系统登录,按权限对学生进行积分登记。分值越高,表示学生的生命活力越强,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学生的荣誉就可以实现进阶。
与之相配合,学校对教师评价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将生命评价参与度列为考核指标之一,并对参与度高的教师进行奖励。每周,学校都要对生命银行运行情况进行观察与报告,推动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每学期,学校都会举办一次特别的仪式,为积分排名高的学生颁发奖励。自投入使用以来,生命银行累积赋分次数已近50万次。
“从前,我们的学生被否定的次数太多,而在生命银行评价体系中,他们总是能得到肯定,学生逐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加自信,对未来更有信心。”卢干说。
除了评价制度改革,东阳职教中心校还开展“喜报入社区”活动,通过给家长写表扬信的方式汇报学生优秀成果,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在学校取得的进步,进一步形成激励文化场域。
2021年,东阳职教中心校的学生陈美婷在东阳市艺术节上获得平面作品一等奖,学校将喜报贴进了社区的宣传窗。陈美婷的妈妈用手轻轻抚摸着这份喜报,激动不已。曾经,小学、初中成绩一直落后的陈美婷在家长一次次失望的眼神中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迷茫。带着无措,她来到了东阳职教中心校,在这里她开始学习唱歌、跳舞、演讲……随着在活动中不断积淀的自信,陈美婷脸上的笑容慢慢增多,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和谐。陈美婷妈妈红着眼眶说:“是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辛勤栽培,让我的孩子激发出了潜能,有机会展示自己。这次的一等奖让我很意外,也很欣慰,这是女儿的一次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