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彤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下肢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致使患者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下肢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是有效及常用的治疗方式。骨科手术相对创伤较大,术中、术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导致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对手术顺利和安全不利[1]。尤其是疼痛将会造成人体产生一系列内源性物质,这将会对其心肌以及血管平滑肌产生直接的作用,不仅会导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显著提升,还会提高其外周阻力,致使其出现血压不稳定以及心率增加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其预后效果。为此术前合理麻醉不但能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完成,而且能够尽量改善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恢复也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患者对手术以及麻醉缺乏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还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干扰,致使麻醉效果受到影响,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耐受性,还会导致手术的风险性提高。为此本研究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程度,应用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女12例,男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3.86±2.2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6小时,平均为2.3(s=0.5)小时;胫腓骨骨折患者2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0例,髌骨骨折患者2例;致病原因为:交通事故患者19例,高空坠落患者8例,意外滑跌患者3例,其他患者2例。观察组(n=33)女16例,男1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3.86±2.2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6小时,平均为2.5(s=0.3)小时;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0例,髌骨骨折患者2例;致病原因为:交通事故患者18例,高空坠落患者10例,意外滑跌患者3例,其他患者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1)纳入标准:年龄18-70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者;发病到入院时间不超过6小时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者;意识清晰,具有语言能力者;符合手术指征,对麻醉药物无过敏反应者。(2)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中途脱离研究或者是转院者;依从性较差,或者是对护理存在抵触情绪者;临床资料出现缺失者。
2 护理方法:2组患者术前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和脉搏),手术均采取硬膜外穿刺,麻醉起效后开展手术,术中遵照医嘱给予镇静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简要介绍手术及麻醉流程,同时告知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疑问,同时做好手术前准备。在术后进行常规并发症预防,讲解相关禁忌事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在术前1-2天,需要详细对患者讲解各种禁忌事项的作用,帮助其做好禁水以及禁食,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可以为其介绍成功的案例,播放相关的视频,使其可以了解到手术以及麻醉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消除其负性情绪。并且,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了解程度,根据情况和患者接受程度,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宣教,主要内容为手术目的、流程、麻醉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注意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告知本次麻醉(硬膜外麻醉)为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患者可保持清醒神志,下肢尚存知觉,但是不会感知疼痛;术中对患肢进行移动、摩擦患者会有感觉,让患者提前有所了解,避免术中过度紧张;同时告知本种麻醉方式的确切效果,消除患者紧张感,患者存在严重不良情绪时需要及时进行干预,确保调整最好状态面对手术,同时提升患者依从性,为手术奠定良好基础[2]。(2)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使其了解各种手术器械和用品的作用。同时,根据其感受以及耐受性,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对患者的非施术部位,则要做好遮盖与防护;护理人员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需要态度温和,操作准确,能够利用肢体或动作对患者进行鼓励,给患者足够心理支持;麻醉时护理人需要动作轻柔,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要协助患者保持穿刺最佳体位,侧卧体位腰部自然弯曲,患肢自然伸开并进行保护;手术过程中患肢下可放置软垫,避免移动时产生疼痛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移动时,需要提前告知患者,使其能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避免突然对其体位进行变动,防止其产生应激反应;在完成手术后,需要将患者体表的血迹清理干净,并对手术器械和用品进行详细的清点。将患者送入麻醉等待室。(3)术后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告知麻醉失效后可能存在的状况。如果存在异常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观察无异常将患者送回病房。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观察其下肢是否恢复知觉,对一些超过4小时仍未恢复知觉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其能够更快恢复。并且,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对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从而能够有条不紊实施后续护理工作。同时,根据患者饮食喜好,结合其身体状态,科学为其制定饮食方案,为其补充足够的能量与营养,加快其术后恢复。还需要对患者家属也采取有效的生活指导,提高他们的临床护理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参与到对患者的术后护理之中,这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还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
3 指标观察:(1)评定患者术前焦虑评分(参照焦虑量表SDS完成)。50分标准值,分值越高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2)评定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参照VAS量表完成),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3]。(3)2组术前以及术后检查其皮质醇水平。(4)评定患者麻醉语言评分,0分表示无痛,1分表示存在轻度疼痛,2分表明疼痛不可忍受;评定表情行为分值:0分(呼吸稳定可正常配合手术),1分(表情痛苦或伴有呻吟,仍可配合手术),2分(表情痛苦,大声喊叫,无法配合手术)。2组接受麻醉的过程中,统计其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知觉时间。(5)2组完成手术后,观察其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发生情况[4]。(6)2组出院前,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2组的护理满意度[5]。
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2组干预前手术前焦虑评分和术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2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x±s,分)
5.2 2组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患者语言疼痛和表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表情和语言疼痛评分比较(n,%)
5.3 2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5.4 2组术前以及术后皮质醇水平比较:2组术前的皮质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术前以及术后皮质醇水平比较( ±s)
表4 2组术前以及术后皮质醇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前皮质醇水平(L/mmol)术后皮质醇水平((L/mmol)观察组 33 657.33±97.76 697.56±99.44对照组 32 661.55±96.82 783.62±107.53 t / 0.175 3.351 P/0.862 0.001
5.5 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5。
表5 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5.6 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知觉时间比较: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4.14±1.25)分钟、术后恢复知觉时间为(1.37±0.16)小时,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6.43±2.14)分钟、术后恢复知觉时间为(2.15±0.37)小时。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知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5.288,P=0.000;t=10.970,P=0.000)。
下肢骨折为临床发生概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高能量创伤以及意外滑跌等。由于患者的发病较为突然,患者不仅会受到剧烈疼痛的影响,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也造成极大的影响。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其影响患者心理,如焦虑、急躁等,会对手术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只有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手术顺利,降低术中应激反应,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6]。这就需要在患者术前对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并在其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然而,常规护理更偏重于针对疾病或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骨折术中对于增强麻醉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方面效果并不理想[7]。难以对其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很容易会使其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致使患者的依从性不佳,甚至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有效地改进和完善,使其能够更为符合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强化对其护理效果,才能够保证其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干预指的是以常规护理和疾病治疗为基础,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将其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将能够切实完善常规护理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尤其是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加关注,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这样就能够避免其出现负性情绪,并提高其依从性[8]。同时,能够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切实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护理干预的作用,不仅可以保证对其手术效果,还可以使其在术后能够更好的恢复[9]。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针对疾病特点以及手术和麻醉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全面的了解;详细介绍麻醉方法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纠正患者的错误理解,避免对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能够对患者因为手术和疼痛造成的负性情绪给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也能确保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情绪稳定。并且,可以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并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有着良好的心理准备,这样就能够处于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切实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获取患者的有效配合,从而保障手术效果。进入手术室,可以就手术室环境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对未知环境所产生的恐惧以及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其做好心理建设,防止出现风险事件。同时,能够根据耐受性,对手术室温度进行科学的调节,提高其舒适度,进一步增强对手术的配合。通过对非手术部位进行适当的遮盖,不仅能够避免体温流失,还可以促使心理平稳,防止产生抵触情绪。麻醉时体位护理有利于保证麻醉效果;术中,针对可能存在的疼痛和不适给予有效的处理;术中患者意识清晰,因为术前详细介绍,可避免术中过度紧张影响,确保手术顺利、安全的完成,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疼痛感[10]。在对患者完成手术后,通过勤加巡视,将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性,避免出现风险事件。尤其是能够了解患者术后是否恢复知觉,对出现未及时恢复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不仅能够避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还能够保障其安全性。通过对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能够使患者获取充足的营养,从而加快其病情恢复。并且,能够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这样就可以有效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从而更好地配合术后的护理以及治疗工作,进一步加快病情恢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语言疼痛和表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麻醉效果和降低疼痛效果积极,还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有效配合手术治疗;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术中的疼痛感,不会对其语言以及面部表情造成较大影响,这样就能够对其状态更好的判断,提高手术效率,防止出现风险事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获取患者的认可,从而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的术后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干预能够强化对其镇痛效果,显著减轻其应激反应,从而可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知觉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麻醉药物更快发挥作用,并促使患者可以在术后更快恢复知觉,促进其病情恢复;观察组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减轻患者的术后不适,避免对其术后恢复造成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所选取的患者例数较为有限,仅为65例。所以,为了可以使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和作用有效明确,还需要能够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能够扩大研究的规模,适当提高研究的样本量,这样才能够有效确认临床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提升麻醉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保证手术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防止其出现术后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身体术后的恢复,缩短其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