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丽 许曼青 黄嘉佳
(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护理部,广东 汕头 515031)
脊柱骨折在临床骨科领域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约占骨折的5%-6%,发病后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病痛,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1]。手术治疗是脊柱骨折的常见治疗方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对患者健康的恢复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护理干预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时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实施护理方法,可进一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3]。常规护理由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围术期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于患者围术期内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从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方面给予干预,以此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康复[4]。为进一步了解围术期优质护理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影响,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68例进行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经CT、X线、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脊髓压迫或损伤;脊柱韧带损伤。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6.60±1.54)岁;骨折部位:胸腰段22例,胸椎5例,腰椎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46.42±1.51)岁;骨折部位:胸腰段24例,胸椎4例,腰椎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可比较(P>0.05)。
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根据手术治疗的需求,给予患者病情关注、用药指导、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康复锻炼等。观察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与患者做好术前交流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提升手术配合依从性,为手术效果的提升打下基础。(2)术前训练:出于提升患者手术耐力的考虑,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或5点支撑法训练等。术前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使其提前使用术后的卧床恢复状态,并且提升手术体位的耐受程度。(3)体位护理:术后将枕头取出,取平卧位,间隔6小时调整1次体位至侧卧位,保持平卧位和侧卧位交叉变换。在更换体位的时候,起初尽可能地协助患者,随后可让患者自主调整,避免出现并发症。(4)术后锻炼:术后密切关注双下肢运动感觉,同时关注足趾关节的活动情况。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尤其是直腿抬高训练,保持15min/次,3-5次/d的频率。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增加锻炼的强度,以促进神经根在牵拉中得到松弛,改善神经根的血液循环,以免粘连的发生。
3 观察指标:(1)临床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指标。(2)椎体相关指标。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下缘垂线的交角(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3)治疗效果。我院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依次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对应组患者总例数×100%。(4)并发症情况。记录围术期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压疮、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5)护理满意度。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调查表共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健康宣教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5方面内容,单项分值满分为20分,护理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测评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6)生活质量。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躯体疼痛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其余项目的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通过(n,%)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进行数据间分析,临床指标、椎体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间分析,若通过SPSS 26.0软件分析得出的结果为P<0.05,则说明数据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5 结果
5.1 2组临床指标对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7.86±12.37)分钟,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1.08±9.75)分钟,计算出t=2.510,P=0.015;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为(89.42±3.52)cm,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75.96±3.28)cm,计算出t=16.312,P=0.00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24.38±16.71)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6.27±14.29)ml,计算出t=18.063,P=0.000;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127.32±12.27)ml,观察组术后引流量为(76.51±9.86)ml,计算出t=18.822mlP=0.000;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2.59±2.27)天,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64±1.96)天,计算出t=5.736,P=0.000。因此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椎体相关指标对比:干预前对照组Cobb角=14.83°±5.26°,观察组Cobb角=14.89°±5.24°,计算出t=0.047,P=0.963;干预后对照组Cobb角=4.86°±1.53°,观察组Cobb角=4.19°±1.12°,计算出t=2.060,P=0.043。干预前对照组椎体矢状面指数=65.62%±12.24%,观察组椎体矢状面指数=65.56%±12.27%,计算出t=0.020,P=0.984;干预后对照组椎体矢状面指数=85.79%±13.26%,观察组椎体矢状面指数=93.58%±13.15%,计算出t=2.432,P=0.018。干预前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6.17±1.26)mm,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6.14±1.22)mm,计算出t=0.100,P=0.921;干预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8.34±1.39)mm,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9.52±1.41)mm,计算出t=3.475,P=0.001。因此干预后观察组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治疗效果对比:对照组的显效患者例数为4例(11.76%),有效患者例数为18例(52.94%),无效患者例数为12例(35.29%),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22例);观察组的显效患者例数为9例(26.47%),有效患者例数为22例(64.71%),无效患者例数3例(8.8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31例)。计算出t=6.928,P=0.0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4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n=34)
5.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测评得分=(14.53±2.06)分,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测评得分=(17.68±2.29)分,计算出t=5.963,P=0.000(P<0.05)。对照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测评得分=(14.32±1.93)分,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测评得分=(17.96±2.18)分,计算出t=7.290,P=0.000(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测评得分=(14.59±1.89)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测评得分=(17.74±1.96)分,计算出t=6.746,P=0.000(P<0.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测评得分=(14.35±1.58)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测评得分=(17.93±2.25)分,计算出t=7.593,P=0.000(P<0.05)。对照组患者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测评得分=(14.19±1.64)分,观察组患者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测评得分=(18.22±1.59)分,计算出t=10.287,P=0.000(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得分=(14.57±1.94)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得分=(17.31±2.09)分,计算出t=5.603,P=0.000(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测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6 2组生活质量对比: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得分=(44.02±5.78)分,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得分=(43.97±5.75)分,计算出t=0.036,P=0.972(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得分=(52.36±5.43)分,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得分=(61.78±5.39)分,计算出t=7.179,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得分=(55.74±7.16)分,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得分=(55.72±7.11)分,计算出t=0.012,P=0.991(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得分=(62.93±7.82)分,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得分=(70.83±8.14)分,计算出t=4.081,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疼痛得分=(56.14±6.19)分,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得分=(56.21±6.17)分,计算出t=0.047,P=0.963(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疼痛得分=(52.38±4.56)分,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得分=(46.27±4.31)分,计算出t=5.678,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42.53±7.78)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42.46±7.72)分,计算出t=0.037,P=0.970(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51.96±6.54)分,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分=(63.45±6.47)分,计算出t=7.283,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36.42±5.29)分,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36.37±5.25)分,计算出t=0.039,P=0.969(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48.56±8.14)分,观察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得分=(54.97±7.98)分,计算出t=3.279,P=0.002(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活力得分=(42.31±5.74)分,观察组患者的活力得分=(42.26±5.68)分,计算出t=0.036,P=0.971(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活力得分=(59.42±7.39)分,观察组患者的活力得分=(70.67±7.35)分,计算出t=6.294,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情感职能得分=(56.23±6.37)分,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得分=(56.21±6.32)分,计算出t=0.013,P=0.990(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情感职能得分=(70.39±6.82)分,观察组患者的情感职能得分=(81.46±6.87)分,计算出t=6.668,P=0.000(P<0.05)。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52.57±6.48)分,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52.53±6.51)分,计算出t=0.025,P=0.980(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62.93±8.35)分,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得分=(71.78±8.37)分,计算出t=4.365,P=0.000(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创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5-6]。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常见微创术式,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该术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完整性和生物力学强度,避免伤椎出现塌陷和变形[7-8]。随着临床对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使用成熟度越来越高,操作越来越简单,对神经损伤越来越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虽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明显,但术后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如并发症的发生,容易影响术后恢复的进程,甚至还威胁患者的安全[9]。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提升手术疗效,保证患者安全性。
围术期优质护理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患者护理方法,在临床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骨科疾病手术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从护理目标来看,围术期优质护理包含4个方面:减少手术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10]。围术期优质护理除了涉及到常规性的术前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疼痛干预,术中体温控制、麻醉处理,以及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外,还强化对手术前后的训练和指导,使得术前训练和术后康复锻炼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因此引起的并发症,以此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11]。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指标、椎体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能够真正做到减少手术创伤应激、促进功能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等要求,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表明了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围术期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可提升术后患者的恢复安全,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在取得上述结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纳入样本的数量偏少、随访时间偏短等,可能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延长随访时间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围术期优质护理应用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中,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