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 何 勇
(1. 砚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砚山 663100; 2. 砚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砚山 663100)
砚山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辣椒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砚山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气候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自愿”等模式,在全县推广种植朝天椒、小米辣、本地小辣椒等不同品种的辣椒。目前,砚山县辣椒年种植面积3.33万hm(50万亩),每年种植8亿株辣椒种苗,而砚山县专业育苗的企业、合作社每年仅能提供1.8亿株种苗,大部分种苗为农户自行培育,其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加之砚山县是典型的滇东南少雨干旱地区,冬春降雨偏少,不利的气候因素也严重制约着辣椒正常播种、定植。为更好地促进砚山辣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通过采用大棚育苗,可保证早春辣椒按时定植,提早上市,为辣椒产业增产增收增效提供保障。笔者通过调研,在多年的辣椒育苗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辣椒大棚育苗技术,并通过生产示范,该技术对培育壮苗、提供健康种苗、保证辣椒生产和增产增收效果显著。2021年砚山县冬春季辣椒育苗面积220 hm(3300亩),培育辣椒苗41 580万 株,移栽大田1.54万hm(23.1万亩);其中采用大棚育苗技术示范推广30.4 hm(456亩),温室培育壮苗18 240万株,可移栽大田6 666.67 hm(10万亩),应用普及率43.5%。现将砚山县辣椒大棚育苗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砚山县冬春干旱少雨,辣椒露地育苗移植易受降雨限制,根据种植辣椒品种特性、育苗技术条件、大田移栽时间、鲜椒上市时间确定育苗时间。
早春种植的辣椒主要品种有朝天椒、小米辣、美人椒、线椒等,一般于11月中旬开始育苗,翌年2月初定植,苗龄80 d。采用1.5 m开墒起垄,株行距50 cm×50 cm的双行旱覆膜人工浇水栽培模式。
春季种植的辣椒主要有朝天椒、小米辣、美人椒、线椒或干椒等品种,一般于3月初开始育苗,4月中旬定植,苗龄45 d。采用1.5 m开墒起垄,株行距50 cm×50 cm的双行旱覆膜等雨栽培模式。
延秋种植的辣椒(包含大棚种植)主要有朝天椒、线椒,一般于6月开始育苗,7月中旬定植,苗龄35 d。采用1.3 m开墒起垄,株行距40 cm×40 cm的双行旱覆膜浇水栽培模式。
育苗盘主要选用聚苯乙烯泡沫盘162穴和200穴规格,根据辣椒品种特性、苗龄长短、客户要求或者生产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育苗盘;小米辣、朝天椒宜选用162穴,线椒、美人椒、菜椒和干椒宜选用200穴。亦可选择72孔或48孔的塑料穴盘。
选择新的育苗盘时,可用宽30 cm的透明胶带或者有色胶带顺泡沫盘四周均匀封口,保证泡沫盘的完整,不易破碎或损坏,延长泡沫盘的使用寿命;选择旧的育苗盘,首先将育苗盘清洗干净后放在阳光下曝晒8 h,再用敌克松或者多菌灵杀菌剂进行消毒浸泡15 min,晒干待用。
育苗床制作为长方形,苗床长22~32 m,苗床宽1.1~1.6 m,苗床高 50~100 cm,苗床深15 cm。
全营养型有机育苗基质,如辣椒专用育苗基质和烤烟专用育苗基质,具有颗粒均匀、疏松通透、养分全面充足、肥效期长的特点。自配基质,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体质比1∶1∶1比例的混合基质或者腐殖土、蛭石按体质比2∶1比例的混合基质,喷洒70%多菌灵800倍液或者80%福霜敌磺钠 1 000倍液等杀菌剂对基质进行消毒。
基质装盘时,将基质混合均匀,调节基质含水量至55%~60%,即用手紧握基质,有水印而不形成水滴,基质松散,不易粘手。堆置7~10 h后,将基质装入盘中,穴面用刮板刮平,使每个孔穴都装满基质。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生产条件和市场行情等因素,选用果形好、抗性强、品质优的优良品种。如朝天辣品种有:半亩地、牛霸天、金镶玉、艳椒465、龙美8号、椒大圣等;小米椒有:晶翠、新小米辣10号、米辣10号等;线辣品种有:欧丽414线椒、陆霸先锋;美人椒品种有:颜如玉美人椒、218美人椒;干椒品种有:云干椒7号、文干椒1号、砚辣1号等。
播种前晒种1~2 d,之后用45 ℃温水淘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3~4 h,捞出后放入50%多菌灵、10%磷酸三钠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泡20 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播种。经过种子包衣丸粒化的种子,无需处理,可直接播种。
每穴播1 粒种子,播种深度不宜超过0.5 cm。 根据播种量的多少确定播种方式,播种量少的采用人工点播;播种量大的可以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快,省时省力,播种结束后用基质均匀覆盖后喷水。
捂种催芽。辣椒播种后,在大棚中搭建小拱棚或平铺黑色农膜,用空泡沫盘垫底5~10 cm,将播好种的育苗盘整齐摆放在泡沫盘上,最上面放一层空泡沫盘,育苗盘水分宜保持在60%,并将四周的塑料薄膜封严实,再在小拱棚盖1层保温膜。捂种催芽7~10 d后,辣椒种有80%的种子已经露白出苗时揭开薄膜,散热3~4 h,把育苗盘摆放在育苗床上。
在大棚的中间增加一层内拱棚,用不锈钢钢管做拱架,拱上面铺一层6~8 mm农膜,外面加一层70%遮阳网,能增温3~5 ℃,促进辣椒早出苗、出齐苗,生长快。
出苗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5~28 ℃,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 ℃为宜。高温时打开遮阳网、水帘、顶窗和侧膜等降温;低温时,增加一层内拱棚膜、发热灯和供暖设备等设施保温。
大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湿度过大容易发生根腐病和灰霉病,且育苗盘表面易着生青苔,影响椒苗的生长和成活率。
一是水分管理,辣椒苗期气温低、阴雨雪天不浇水或尽量少浇水,辣椒露白出苗时保持充足水分,辣椒全部出苗后要进行控水,见干则浇,浇则浇透,浇后放风排湿,苗期子叶展开至2叶1心,3 d浇1次水,水分含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0%~85%;3叶1心后,2 d浇1次水,水分含量为65%~70%;成苗后,在定植前2 d浇1次透水,保持水分含量在40%~50%;定植前适时通风控水炼苗,提高成活率。二是肥管理,辣椒苗到2叶1心时,椒苗生长缓慢,叶子发黄、茎杆细,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叶面肥500倍液或者使用0.1%~0.2%全水溶肥(N∶P∶K=20∶20∶20) 1 000倍液进行喷雾,10~15 d喷施一次,定植前7 d停止用肥。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是病害防治: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用75%百菌清粉剂600~800倍液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用75%的速克灵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50%的咪鲜胺1 200倍液防治炭疽病。二是虫害防治:主要有蚜虫,为害初期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 000~8 000倍液喷雾防治。当有5%植株受到危害时,用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三是辣椒定植前7 d,用50%恶霉灵 + 75%百菌清粉剂+ 50%根腐灵混合喷洒在辣椒苗上,预防辣椒青枯病、根腐病等。
辣椒定植前7 d应适当炼苗,晴天宜打开大棚天窗及侧膜进行通风降温,白天温度控制在15~18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当辣椒苗生长至六叶一心,株高20 cm左右即可出苗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