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

2022-11-11 06:25刘国帅
山西青年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主体就业指导主体

赵 敏 刘国帅

1.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科技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能力和掌握相关技能,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当前,各高校纷纷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同时,部分高校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模式,课堂仍然“单主体”运作,理论讲授偏多,课堂互动环节相对严肃,学生参与程度不够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角色,保障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在就业指导课堂中引入“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就业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双主体”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其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首先需要厘清其基本内涵。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内涵分析

教育学意义范畴中教学活动涉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长期以来,教育界对于师生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无论是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还是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均是从单主体的视角来做研究分析,关注点仅是“教”与“学”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实际上,教学是一项综合任务,教学活动的最优化离不开“教”与“学”两方面,只有充分发挥这两方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双主体”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均是主体。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主导作用,保障了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课堂组织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学生则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模式在确定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基础上,将“教”与“学”双方活动进行了整合,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联系,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根据就业形势、政策导向、职业要求、学生需求等而精心设计的课程,具有全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全程性表现在,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一到大四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明确未来方向、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实践性表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方法与技巧、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这些课程内容与未来择业就业有密切关联,其不仅限于知识的讲授,还有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能力的培养。开放性表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更加丰富,课程除了理论讲授外,还包括了咨询指导、就业沙龙、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部分高校也将就业指导课程融入社会实践、校园活动中,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

(三)“双主体”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是适应就业岗位、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指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从以学生为本、注重教师主体向以学生教师为共同主体转移,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主客体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进行角色互换,改变以往的单项式理论灌输,更关心学习过程的评价。

这种模式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包括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教学方法更强调课堂互动和课程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触、实践等方式学习,如开展课堂游戏、情境模拟、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良好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更具有引导性、针对性及实效性的特点。表现在就业指导课程要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内容设计上既有共性板块内容,也包含个性板块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同时还要求立足行业发展,结合就业政策、专业等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行业发展前景;教学条件更加不受教材、地点、参与人数的限制,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就业指导课程还应充分融入第二课堂,强化校企合作,强化社会资源供给。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优势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民生等要素。“双主体”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于深化大学生专业认知,反馈困惑和迷茫,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更好、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培育良好的就业心态和职业素养

大学生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对象,他们有着多元价值观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过程中若仅仅以教师进行单向价值观传输,则不利于唤起学生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就业指导课程需要更多精准和微观的设计。“双主体”教学模式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设置更多与当下就业形势与政策紧密结合的主题,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培育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同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类困惑和难题,及时给予回馈,更加做好答疑解惑,帮助排解就业压力,缓解就业消极情绪,调解就业心理。

(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自主意识的激发

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仍然是以老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不够高。实际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离开这个主体,教育就无从谈起。“双主体”教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指导下,以师生间平等、尊重、合作关系为基础,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使双方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能够相互支撑并共同推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感知、行动和反省,逐步唤起了求知的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帮助其发现自己内心的追求,找准奋斗方向。

(三)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绝对不是“空对空”的理论,其学习成效直接体现在毕业时择业就业上,需要与时俱进、贴近现实、因材施教。在某省的调查研究中,有45.7%的同学希望上课方式为企业参观,有21.7%的同学选择课堂坚守,有16.5%的同学选择讲座,有15.3%的同学选择求职模拟。数据表明,同学们对更加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充满了期待,也渴望能够到实际工作场所感受学习。“双主体”教学模式坚持教育实践性原则,授课形式不受教材、地点、参与人数的限制,鼓励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实践,感受真实客观的求职场景、工作场景,在实践中更能检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能力水平,引导学生加强社会认知,全面提升自身就业综合素质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

在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中,就业指导课程是其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扎实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双主体”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授课技巧,同时还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丰富的社会阅历。首先需要教师做到身正为范,具有良好的人格,关心关爱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感召学生、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的关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积极传递正确价值观,自觉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其次,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就业指导课程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对人才需求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高校应不断补充优化教师队伍,为其提供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就业指导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职称评审,畅通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优质师资库,打造形成一批“名师金课”。再次,由于这种教师模式强调互动和学生参与,教师应有针对性提升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生涯规划能力等,能够采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和课堂内容,使课堂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

(二)多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就业指导课程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实践经验发挥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促进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达到目标职业要求的素质和技能。一方面,丰富就业课堂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单位人数过多限制了师生交流互动,可以采取小班制教学方式,对于技能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小组教学。课堂中加入讨论环节,就某就业相关话题讨论,通过经验分享相互启发,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结合实际面试环节设计课堂活动,例如,模拟面试,同学们在模拟的面试场景中了解自身不足,明确面试官关注的重点。通过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了解无领导小组面试的要求和规则,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实际应聘打牢基础。另一方面,拓展校内校外教学资源,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将就业指导课程融入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就业讲座、简历大赛、职业生涯大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更好提升能力。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已有就业实习基地或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鼓励大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知识,明确未来规划。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的自觉性

“双主体”模式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就是要在考评的过程中突出这一主体位置,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让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进一步激励学生“学”的自觉性。就业指导课程包含了理论知识和求职技能,其考试方式不能仅仅是理论考核的成绩或者是简单递交一份实践报告,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首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将评价的目的观念转移到育人目标上,包括了就业观、择业观、求职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这就要求评价不仅仅是成绩,而是侧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其次,要创新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成果展示、小组合作等纳入考核中,采用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细化考核指标,充分考虑个性差异和发展,使考核点更加多元,以评促改,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双主体就业指导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