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之力促交通治理“智”变

2022-11-11 05:31邹伟
汽车与安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道路

未来已来,我们正在加速迈进大数据时代。当前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不断催生道路交通新业态、新特点,助推实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拥抱科技潮流,顺势主动作为,是道路交通治理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也是必须抓住的时代契机。

科技以人为本,核心要义是为人服务。交通大数据的应用,应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和交通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以解决道路交通实际问题为导向。一是固安全,更精准预防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二是保畅通,让道路更通达有序,减少拥堵;三是优服务,让群众办事更便利、舒心。此外,还要适应未来交通发展,做好适度提前的谋划布局。当前,机动车保有量继续增长、人车路矛盾进一步凸显、安全风险日益多元;随着车联网、智能车等兴起,道路交通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走经验驱动、人力密集的传统路子,难免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通过大数据创新应用全面赋能,推动道路交通治理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应是突破瓶颈的必然选择。

当前,大数据应用正在道路交通治理中加速推进,治理红利持续释放。例如,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更趋智能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过联网联控引导交通流,促进通行效率大幅提升;通过研发大数据应用模型,实现涉疫车辆和人员快速筛查、精准识别,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满足群众即时办、掌上办需求,等等。这些充分表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之路找得准、走得对,越走越宽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还存在对大数据的认识不够深入、大数据的汇集更新不够充分、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有待拓展等问题,大数据对道路交通治理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换言之,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挖掘,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应用场景等待开启—

基础感知要更加灵敏。实现智能化治理的基础,就是汇聚海量且实时更新的交通大数据。当前,交通大数据获取主要来自交管部门自有数据、各相关部门数据、社会和企业相关数据、车载终端数据等。尽管来源广泛,但也存在采集覆盖面不够、数据标准不统一、更新补充不及时以及少数“信息孤岛”“信息梗阻”等问题。对此,要从全局视野统筹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开放多元的大数据采集机制,打通数据壁垒;不断加大基础感知设施的建设,拓宽数据管道,提升数据质量,并制定相应数据标准,提升数据汇聚和处理能力,为智能交通治理提供充沛的源头活水。

系统运转要更加协同。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等组成的复杂庞大系统,实现安全畅通的关键在协同。这正是大数据的用武之地。例如,依托人、车、路大数据,科学评估道路通行能力,引导宏观层面的出行需求和道路资源更优匹配,做好微观层面的信号配时、车道分配等,疏堵避堵,促进区域交通供需基本平衡。放眼更大格局,可将大数据作为城乡道路规划建设的重要参考,推动路网布局、机动车数量控制更加科学合理。着眼未来科技,在车联网、无人驾驶场景下,要以大数据为纽带,实现车辆与道路环境的高精度互联互融,管理、控制、运营一体化,车畅其行、路尽其用。

风险预判要更加精准。防患于未然,要求用好大数据,从被动应对转向先知先觉。在这方面,要将大数据的挖掘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态势的感知和预测能力。如对海量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路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改造优化;对大货车等重点车辆数据进行分析,感知车辆安全状况、疲劳驾驶可能性等安全风险,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大数据对驾驶人进行精准画像,根据驾驶特点、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安全提醒、驾驶陋习校正等,制定个性化安全建议,从而增强安全驾驶意识和能力。

为民服务要更加贴心。以大数据支撑通行秩序管控、非现场执法、现代勤务机制等的同时,便民服务型应用有待同步加强。要善于用大数据精准“解码”群众出行需求和服务需求,通过业务流程完善、软硬件技术改造、应用场景创新等,让交通管理服务更人性化、更有温度。还可基于大数据开发更多宣传教育类应用,助力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提升,塑造交通文明新风尚。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道路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