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解析交通管理路径— —以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为例

2022-11-11 05:31陈孝亭
汽车与安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主城区城区公交

陈孝亭

(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宁德 352101,中国)

近年来宁德市经济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51.08亿元,经济总量由全省第八位一举跃升至第五位,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其中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1.7、21.8和16.5个百分点,实现全省“四连冠”。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管理“人、车、路、环境”四要素飞速发展,交通管理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突破。本文多维度解析交通管理路径,抛砖引玉,以期群策群力破解城区交通拥堵等交通管理问题。

1 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管理基本情况

1.1 行政区划和人口

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现以东侨经济开发区、蕉城区蕉南、蕉北办事处、城南镇、金涵乡、漳湾镇、七都镇为主,地理面积44.6平方公里,实有人口约62万人。

1.2 交通管理机构和警力

中心城区主城区道路交通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负责管理,为副处级单位,下设9个业务科室和2个直属大队,共有在编公安交警147名、辅警437名。

1.3 交通基础设施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心城区主城区城市道路361.7公里,路面停车泊位15369个,停车场泊位14412个(路面8497个、地下5915个),信号灯控制路口124个。

1.4 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

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主城区汽车10.0730万辆,摩托车8.7073万辆,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约11万,汽车保有量增长10.5%,摩托车保有量增长8.33%;中心城区主城区汽车驾驶人17.1033万人,比上年增长7%。

1.5 道路交通事故

2021年,中心城区主城区共发生一般程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115起,死亡14人,受伤119人,直接财产损失368951元,四项指数与上年同比,事故起数下降11.54%、死亡人数上升16%、受伤人数下降26.99%、财产损失下降46.68%。适用交通事故快处快赔121模式处理3926起。

2 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涌入,私家车不断增多,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城市交通问题依然突出,这其中既有客观、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交通供给远远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发展

2000年11月,宁德撤地设市,中心城区主城区面积为9.5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人,机动车保有量1.99万辆,非机动车1.58万辆,高峰期市区机动车交通流量为每小时1187标准辆次。到2021年,中心城区面积主城区面积、人口增长约500%,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约900%,而道路里程增加不多,特别是老城区几乎没有开辟新的路网,道路的增长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发展,带来了城区交通常态性拥堵,导致局部地段高峰时间严重拥堵。

2.2 交通观念有待转变

在城市发展初期,缺乏系统、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没有形成现代的“立体”交通模式,交通后续发展空间不足;近几年主城区快速扩张,为满足交通快速发展需求,只能简单地改造和拓宽道路,如白改黑工程中撤除蕉城路机非隔离绿化带;将非机动车道设为二轮车道,引导机动车二轮摩托车与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等混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3 路网规划不尽合理

一是老城区路网密度严重偏低。主城区路网密度8.11公里/平方公里,但由于历史和观念原因,老城区路网密度普遍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无法实现机非分离。二是城市交通配套不完善。中心辐射通道以大交通为主且穿城而过,对城区严重切割。中心城区规模较小,外围联系距离过大,沈海高速、沈海复线、G104国道、温福铁路穿城而过,对城区交通影响内部交通衔接和组织。存在断头、瓶颈路。人行、非机动车道被大量占用,“机非混行”现象严重。

2.4 交通设施不配套

一是停车位供求的矛盾。城市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较低,市中心及商业区公共停车场更是稀少,地下停车资源利用率偏低,停车难、乱停车、占道停车现象很普遍,交通压力正从动态向静态扩展。停车泊位分布不平衡,缺口极大。特别是老城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为此施划了大量路面停车泊位,导致路面通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二是人行通道供需的矛盾。主城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过街设施严重缺乏。

2.5 公交发展严重滞后

公交服务单一、优先度不足,占比低。公交方式单一,出行分担率低,仅为8.8%,尚未构建有效的绿色出行体系。出行分担率分别为步行19.3%、自行车2%、电动自行车31%、公交车8.8%、共享单车0.6%、私人小汽车(自驾)15.9%、私人小汽车(搭乘)3.2%、单位车0.3%、摩托车16.1%、网约出租车0.4%、巡游出租车0.4%、共享汽车0.1%、其他2.0%。

2.6 产城分离,加大交通压力

受用地制约,各产业空间布局分散,交通联动性不强;城市生活功能主要布设在南部,开发集中和密集度高,加大交通压力和扩心难度;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等大企业集中。南北向主干道只有福宁路,造成福宁路人流、车流严重拥堵。 福宁路拥堵成为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受制于中心城区目前的产业形态,短时间单向潮汐非常明显,同时受制于现状路网结构,会对金漳路、闽东路等沿线带来联动影响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已多点出现拥堵现象。

2.7 慢行连通性不足,与活动场地、公交站点结合不够

既有改造偏于单兵推进,重视机动车需求,导致慢行体系连通性不足。第一,主干道沿线单位较多,机非隔离护栏随之开口,机非混行现象突出。第二,路段和路口缺乏立体过街设施,导致路口非机动车过街须占用机动车道等待信号灯通行。第三,主干道部分信号灯路口因非机动车道入口较小,非机动车过街量大,迫使部分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通行。第四,现有多处“人非共板”路段,导致车辆与行人常常相互干扰,一方面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存在安全隐患。

2.8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道路里程的增长,车辆、驾驶员数量的增加,交警任务不断加重,交警力量不足,民警平均年龄大,致使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偏低,影响交通执法效率。为解决警力不足问题,招录协警配合维持交通秩序,但存在协警工资低、出现人员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交通指挥中心虽已建立,但功能不全、使用效率低,无法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整合、发布和控制、指挥一体化的联动应用,无法有效调控交通流,无法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

3 多维度解析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管理路径

3.1 转变两个观念

由“交警主导”转变为“党政主导”,“末端管理”转变为“源头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立一套城市治拥工作机制,完善职责分工和评估考核,逐年推进项目建设。明确各项工作牵头单位及责任部门,倒排时间进度,跟踪督查推进情况,逐项组织验收考核。

3.2 明确两个战略

一是治理与导向战略,通过综合治理,缓解局部严重拥堵、提升交通品质,支撑产城融合发展;二是拓展与集约战略,引领和支持城市扩区,支撑产业进一步发展。编定宁德市中心城区主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详细规划。

3.3 实施七个工程

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按照“系统治理、畅通循环、精细管理、文明出行”总体思路,着重扩大交通供给,强化交通需求管控,突出交通精准管理,推动交通方式优化,努力营造安全、平稳、有序、畅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重点是实施七项工程。

发挥规划设计作用,均衡城市功能布局,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1)制定交通拥堵系统治理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各级路网、公共交通、公共停车、慢行系统、交通管控优化、典型片区治理、交通政策与需求管理等,编制中心城区主城区交通拥堵系统治理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市直单位和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协同实施落实,实现城市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2)严格规划管控:严格控制老城区建设体量,严格控制地块容积率、密度,控制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商(市)场在老城区新建、扩建规模,缓解人口和车辆在老城区过快增长;严控各类建设项目按规范要求利用地下空间、配置停车泊位,将非机动车道、慢行道、盲道的设置纳入新建改建道路规划管控,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需要。

(3)加强交通设施设计方案审查:道路规划设计要同步设计交通设施方案,交管部门应加强审查,确保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与道路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加快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构建畅通循环路网,提升路网交通承载力。

(1)优化对外交通:加快对外通道规划建设,构建对外交通快速路网。

高速公路(含互通)建设:推动沈海高速公路宝洋塘互通建设,加快沈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开展沈海高速公路中心城区段市政化研究工作。

公路建设:推进国道G104线蕉城区城南福洋至飞鸾孝岐头段改扩建工程、国道G104线蕉城区八都岙村至金涵苗圃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2)新建市政道路:优先加强南北向干道建设及贯通,推进东西向干道联通。推进连城路(学院路-疏港路)、东侨路(疏港路-天山路)、林特路、继光路等道路建设。

(3)打通断头路:加快建设北湖滨路、惠风路、天山西路、金马南路(万安东路—青山路)、工业路南段等断头路。

(4)改建市政道路:加快推进南北通道“拥堵段”升级改造,加快东西向道路连通,提高次干道及支路网密度,畅通路网循环。实施福宁路、东侨三小三中周边路网改造工程等道路提升改造,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5)优化改造道路交叉口:推进城区重要路口、商圈、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周边道路路口改造,实施中心城区主要干道交叉路口优化改造项目等,疏通关键节点。

(6)构建“慢行空间”:一是打造城市慢行示范区。加强既有步道、非机动车道优化整治,完善无障碍设施,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独立路权的慢行道等,构建城市慢行示范区。二是建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推进市政府至联信广场等人流车流汇集区域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设。三是提高共享单车出行分担率。优化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简称共享单车)停放点位设置,合理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加强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管理,方便民众出行,提高出行分担率。

(7)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一是加快智能交通设施配置改造。中心城区主城区增加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和智能信号灯等智能设施,推进“抓拍系统”应用。二是完善设置交通标识、标线。在中心城区主城区有条件的道路上设置潮汐车道、可变车道、公共交通优先道,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施划标线或设置提示牌等,完善非机动车通行空间。三是合理设置隔离护栏。更换或新增单石碑路、东湖路、宁川路等路段的隔离护栏。

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1)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一是设置公共交通优先道。在主城区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共交通优先道,配置标线、标牌、监控摄像头、交通优先信号等设施设备,保障公交车、客车、班车、消防车、应急救援车辆、120、110等公共车辆的优先路权,连城路、福宁路等新建改建道路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优先道设置。二是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加快推进锂电特色小镇公交枢纽站、灵秀山庄公交首末站、东侨工业集中区公交停保场等5个场站建设。

(2)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落实公共交通优化服务的有关措施,着力提高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

开通定制高速客运:针对上汽园区、新能源厂区及配套企业厂区的员工集中交通流量大,以包车形式开通定制高速客运,实现点对点快速直达。

发展定制公交:推行厂区、学校、大单位定制公交线路,定时定点接送师生上下学、员工上下班通勤,减少私家车出行。

开通快速公交:通过跨站停靠、减少停靠站点、缩短单趟运行时间等方式,开通上汽园区、新能源厂区等人流密集处的快速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营运速度,提高公交吸引力。

开通“社区巴士”:根据客流出行OD分析,开通社区巴士,在微公交线路营运时间结束后,将微公交线路营运车辆转为社区巴士,解决市民前往主要商场、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出行问题,增加公交覆盖面。

推行“市民卡”:鼓励市民办理“市民卡”优惠乘坐公交车出行,研究制定文明出行积分享受办卡用卡优惠等政策。

试行“免费公交”:部分公交线路或部分时段试行“免费公交”政策,大力提高公交分担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3)发展其他公共交通: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和共享车位设置,综合施策鼓励市民采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约车、出租车出行,鼓励市民自愿拼车低碳出行。

科技赋能,提升交通管理能力,提高城区交通运行效率,促进智慧出行。

(1)建立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建立具有诱导、预约通行、预测、监控、决策等功能的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发挥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为市民出行提供及时便利的的信息服务。

(2)构建智慧公交系统:基于现有公交智能系统改造升级构建智慧公交系统,实现公交线网布局、运输效率、换乘衔接以及公交信息化、便捷化等,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调度能力、运营成本管控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化信息服务。

(3)促进智慧出行:推进智慧交通管理平台与“智慧公交”“智慧停车”、数字城管、“智慧城市”等管理平台实现各交通要素数据共享,进行大数据分析,科技赋能,提升交通运行整体效率;同时方便市民使用手机APP获取交通状况信息,主动错峰出行、智慧出行。

综合施策,完善停车供管运行机制和“智慧停车”系统功能,加快停车设施建设,促进停车泊位共享,提高泊位周转率,缓解城区停车难。

(1)完善停车供管运行机制:制定有关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共停车场产业化发展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单独建设或合作共建停车设施。完善机动车管理措施,实行路内停车泊位收费管理,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停车需求。

(2)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主城区立体停车楼等停车场建设,鼓励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单位空地等建设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

(3)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完善“智慧停车”系统功能,推进“智慧停车”系统与其他停车管理系统互联兼容,将现有停车位纳入管理,全面推行智慧停车管理。

(4)推行泊位有偿共享:建立健全泊位提供方、使用方、管理方多方共赢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优先在老城区和交通拥堵等停车难的区域实施公共泊位共享措施,通过“智慧停车”系统精准管理,实行错峰停车,提高泊位使用率

加强交通需求管控,大力提升精细管理能力,优化交通组织,规范交通秩序。

(1)强化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价格杠杆和政策措施,通过出行管理、设施供应、总量调控等手段合理引导机动车拥有和使用,缓和机动车过快增长,降低使用强度,促进交通方式结构优化。

试行错峰出行:鼓励中小学、幼儿园和大单位试行错时上下学(班),有条件企业推进弹性工作制,实现错峰出行。

管控交通需求:研究预约通行、限速、设置单行道、停车差别化收费、中心城区拥堵时段限制货车通行、限(禁)摩等措施,加强小汽车和摩托车使用控制,研究“购车自备停车位”等控制小汽车增长的措施;适度调控机动车总量,降低车辆使用强度。

(2)强化施工交通组织管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区域中各类工程施工,要有周密施工方案,要将交通影响评价作为施工方案重要内容,并有有效解决预案,避免施工影响交通、扰民。

(3)强化市政交通设施管养:制定并严格执行交通拥堵区施工作业报备制度,执行非抢险类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卫洒水、渣土运输等错峰作业流程;加强中心城区道路等交通设施精细管理,分类养护,限时完成破损整修,提高通行能力。

(4)优化交通组织:通过增设单行道、实行禁左禁右禁掉头、调整导向车道、绕行分流、临时道路管制、错峰出行、调整出入口、优化路网交通组织和严格落实勤务等综合管理措施,确保中小学、医院、大商圈、交通枢纽、主干道等关键节点和主要路段通行有序。

(5)规范交通秩序:合理设置路面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停放点,逐步取消交通主干道的路内停车位泊位,优化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线路,纠正违章占道等影响交通行为,深入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6)快速排堵保畅:设置排堵保畅小组,对关键节点和主干道实施排堵保畅;科学信号配时,推行道路“绿波交通”;加大宁川路、闽东路、福宁路、进出城通道等重点路段巡管力度,交通事故推行快处快赔121模式处理;实时发布交通拥堵路况信息,引导车辆和行人错峰出行,避开拥堵路段。

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

(1)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开展各种文明交通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强化舆论宣传和出行引导,推行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停车和文明走路等四种文明行为。广泛开展交通志愿者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活动,在中小学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

(2)推行文明出行奖惩措施:利用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创设个人文明出行积分,可享受优惠乘车、优先预约通行、优先预约停车、降低停车收费等奖励措施;推进市民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奖励措施,对交通违法人进行曝光、实施文明出行再教育、限制预约交通出行、差别化提高停车收费等惩戒措施。

猜你喜欢
主城区城区公交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等公交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动态特征分析
重庆主城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政策延长5年
公交Ⅱ个股表现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