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整合模式及对策

2022-11-10 04:33李子彪王思惟高光琪
当代经济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冰雪产业链

李子彪,王思惟,高光琪,2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地质大学 体育课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31)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高质量发展亦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中《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冰雪产业,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为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规划。随着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态势不断持续向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模式。然而,与国外成熟的冰雪体育产业市场相比,我国现阶段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从产业链整体结构来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集中于下游的体育用品和产品制造,而上游的职业赛事产业占体育总产值较少,造成了赛事服务、健身服务等核心产业市场开发、拓展与渗透程度较低的现象,从而导致产业链条较短,产业链结构失衡,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1]。当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产业链资源循环受阻,断链风险进一步加剧,各大产业均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冰雪体育产业的特殊性,致使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到阻碍。

随着产业生产方式的模块化和网络化,冰雪体育产业正不断与文创、培训、养生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冰雪体育产业链主体关系亦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或重新组合,从而引发产业链整合现象。在现有产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产业链整合能够对链内资源实现再次优化和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因此,产业链整合将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突破。伴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尽管涌现出了更多有关冰雪体育产业链的研究,但是,关于其产业链整合模式的研究较少且未成体系。由此,本文为探究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如何顺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为目标,系统梳理了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的结构,继而厘清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固有特征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为破解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诸多困境,提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整合模式和优化思路对策,以确保冰雪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发展现状

冰雪体育产业依托于特殊环境和地理位置,是围绕冰雪体育活动开展的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从产业政策角度分析,1949年《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提出,中国冰雪产业进入萌芽期。经历了短暂的停滞期后,我国在1978年率先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标志着冰雪体育产业的复苏。随后,我国不断推出各项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和意见,促使冰雪产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北京冬奥会更是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专题研究报告》和文献可知,按照业务类别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以冰雪体育赛事为核心,联动外围层媒体传播产业以及旅游业、培训业、加工制造业诸多相关衍生产业,分别对应着冰雪体育产业链的上游赛事资源,中游媒体传播和下游冰雪体育衍生产业[3]。由此,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赛事运营+媒体传播+衍生产业”为模式的较为完整的冰雪体育产业链(见图1),实现了冰雪体育产业链从上游资源开发、中游资源传播、下游体验消费的过渡。

图1 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

其中,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上游主要以冰雪赛事IP运营和场馆运营为核心和动力,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其赛事资源的开发和赛事价值提升能够引领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按照赛事专业程度划分,目前冰雪体育赛事可分为两大类:专业运动竞技类赛事和大众娱乐类赛事。就一般而言,专业竞技类赛事的参赛人员更加专业、竞技水平也更高,并且其目标在于培养专业化、职业型竞技运动人才;而大众娱乐类赛事以群众性冰雪运动为主,目标是扩大参与冰雪运动的群体,培育冰雪运动在国内的群众基础。中游以冰雪体育赛事转播媒体为支撑,是产业链中的辅助环节,主要以传统体育传媒和新兴体育传媒为载体,对上游赛事进一步催化和传播,同时也是触达下游环节的重要过渡部分。按照体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冰雪体育传媒平台分为传统体育媒体、网络体育媒体和新媒体。其中传统体育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和电视等,主要依靠于传统的媒介获取冰雪体育信息。网络体育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各类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冰雪体育赛事信息。新媒体是现阶段的新兴媒介,也是在网络体育传媒基础上的衍生物,按照内容形式可以划分为图文类、视频类和直播类。相比于网络体育传媒,新媒体能够使用户参与其中,并使用户生成有关信息内容。例如小红书凭借其UCG平台的优势,在冬奥会期间不少用户借助此平台发布有关奥运会内容,截至2022年2月以“冬奥会”为搜索关键词的笔记已超53万条。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面对消费者和企业的相关体育衍生产业,具体来看有冰雪培训、冰雪制造、冰雪旅游和冰雪服务业等,是产业链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的变现渠道。下游衍生产业均需依据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源和环境特征提供衣、食、住、行、游、购、娱产品与服务。

二、冰雪体育产业链现状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矛盾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也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因此,推动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冰雪体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完善的冰雪体育产业链支撑,进入新时代,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已然出现了一些结构失调和价值创造力低的问题,这是由冰雪体育产业链的固有特征和现有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冰雪体育产业链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矛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冰雪产业链主体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激活。具体来看,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的诸多衍生产业都是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附加值环节,然而现实情景中,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仍缺少“链主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领域主要“跟跑”国外知名企业,仅能够在滑雪服、滑雪手套等低附加值用品中实现“中国制造”。而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滑雪场建设设备如压雪车、造雪机等70%依靠国外进口,与冰雪体育产业先进国家仍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未能形成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高效转变。此外,不仅冰雪产业链制造业其产品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冰雪产业链下游中的旅游业也面临着同质性服务供应过剩的问题。例如旅游业大多都聚焦于冰雕、冰灯、滑雪等,导致同质化产品供应过剩,“冰雪+”业态单一,使得冰雪旅游和休闲业的“乘数效应”并不显著。从整体来看,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产业主要依赖进口,培训产业尚在发展萌芽阶段,旅游服务产业正突破服务同质化瓶颈,未能弥补下游变现缺口,创新溢出效应较低,以上都将制约着冰雪体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二)冰雪体育产业链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矛盾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区域内资源的优势互补,才能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4]。冰雪体育产业是一项需要依托于自然地理资源的特殊产业。冰川资源作为气候和地形的产物,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稀缺脆弱。尽管我国冰雪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依据《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趋势发展白皮》,国内冰雪资源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南北方空间分布极大不均衡。截至2020年雪季,黑龙江拥有全国最多滑雪场,数量高达94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推动下,原先集中于东北三省的冰雪体育小镇逐渐向京津冀地区延伸,河北滑雪场数量突破60家①。尽管北方地区冰雪资源充足,但是有关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欠缺创新理念,未能深度挖掘本地区要素禀赋和特征,诱致本地的冰雪市场开发程度低,经济规模小,冰雪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束缚。反观南方冰雪市场,天然冰雪资源的稀缺反而使民众对南方冰雪市场需求日渐旺盛,客观的市场需求也吸引资金注入,越来越多冰雪项目和投资向南方市场转移。从整体来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空间布局在自然资源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在冰雪资源开发程度上南方利用技术优势正在弥补资源不足的缺陷,而北方冰雪资源开发程度仍有待提升。冰雪体育产业链整体空间的不协调布局以及资源开发无序的弊病阻遏了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冰雪体育产业链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矛盾

“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产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在冰雪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严重的碳排放问题。迫于冰雪自然资源分布的现实条件,南方区域需要利用人工造雪以完成室内人工场景。然而,人工造雪会造成大量的碳排放。以造雪机为例,造雪机在将水转化成雪的过程,会消耗庞大的电力来进行制冷和压缩,如果按照燃煤发电来计算,其碳排放量巨大。尽管2022年冬奥会中我国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极大降低了制冷过程的碳排放,冬奥会的“绿色效应”正持续显现。但是目前我国冰雪低碳发展仍存在以下阻碍,例如企业的低碳制冰技术仍有待普遍应用,在能源消耗和管控方面亦亟须优化;提供冰雪体育旅游和休闲服务的地区仍面临着生态修复的难题;我国冰雪赛事场馆需要进行低碳化升级,以延长运行周期。

(四)冰雪体育产业链与高质量开放发展的矛盾

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营造更加开放和和谐的冰雪产业市场环境,如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时体现公平原则,增加冰雪产业对相关信息传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等。由图1可知冰雪产业链下游最终端对接的是赛事消费者市场。相比于冬奥会成功申办之前,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民众对于冰雪运动参与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向。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公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民众不再仅仅局限于观看冰雪体育赛事、参与冰雪体育活动,逐渐在教育、设计、餐饮、娱乐、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加剧,需求类型呈现多元化,但是市场缺口也进一步加大。然而处于供应侧上游的赛事资源,中游的赛事媒体传播,以及下游中的体育旅游产业并未能发挥其优势。一是在上游赛事资源中,企业在冰雪赛事运营中赛事运动场馆缺少智能化建设,未能为消费者提供全季服务。二是在中游赛事媒体传播中,缺少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体育传媒运营公司,未能切实将上游体育赛事传达,也缺少将下游产业与上游赛事结合的能力。三是处于下游冰雪体育衍生产业的诸多经营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同质性较强,缺乏创意,对于每项冰雪运动自身特色的深度挖掘与包装不够,使得消费者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差,二次体验者人数较少。尤其以滑雪运动为例,在新增的滑雪游客中,不少人是初学者以及一次性体验者,占比高达77.4%②。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消费者的冰雪服务需求未能高效匹配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导致了当前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供需链中高需求与低供给的突出矛盾。然而这种供需错配的矛盾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程度低,集聚效应减弱,市场环境开放程度低,以上都将严重阻滞冰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冰雪体育产业链与高质量共享发展的矛盾

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后冬奥会时代的黄金契机,尤其要借助冬奥遗产使冰雪产业链资源能够有序和有效流动,从而形成冰雪体育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③然而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上游中滑雪场现有运营模式过度依赖政府输血,缺乏自我造血的功能,场馆运营模式目前较为单一。在共享冬奥会遗产的过程中,服务维度片面化,由于冰雪信息服务平台缺失,使场馆供给与消费者需求无法高效对接。目前来说尽管北京冬奥赛事场馆稳步运营,但是在其他地区仍未充分发挥其冬奥遗产的共享效应,由此制约着后冬奥时代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

总之,上述冰雪体育产业链结构的固有特征是客观存在的,首先由于冰雪产业链缺乏优质的价值创造核心,冰雪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上仍有待突破,其次产业链布局上迫于自然资源分配呈现“北冰南展”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局面,再次冰雪产业链碳排放问题和产业链内部存在供需错配现象导致的市场环境开放问题,最后冬奥时代的冬奥遗产利用效率仍有待提升。

三、产业链整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根据前文所述,冰雪体育产业链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五个矛盾都与其产业链结构和要素配置有关。要解决与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矛盾,需要政府和企业在资源、技术、市场等布局时,培育产业链间的价值整合意识,对产业链结构和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的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进行调整、组合和一体化[5],产业链整合的本质是链中的节点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降低交易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拓展企业边界等),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等模式对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进行调整而导致的产业链条结构重构,以最终提升产业整体价值。具体来说,产业链整合能够通过重新配置链内资源,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达成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从“数量追赶”转为“质量为先”,从“规模扩张”转变为“结构优化”,从“白色经济”转变为“白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6]。

产业链的高端环节都是以质取胜而非简单的数量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链上占据低端附加值的企业往往是基于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若此类产业占比较多将会影响链内资源向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转移,从而影响高质量创新发展。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通过重新配置链内资源的功能,能够实现从“数量追赶”转为“质量为先”的目标。首先,产业链整合是在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基础上,搭建以产业链主导企业及上下游企业为主线的整合链条[7],在此过程中链内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渠道都将发生改变,从而提升各环节的多重联系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资源供需匹配模式。其次,产业链纵向整合过程中,上下游企业间知识的互动程度提升,此时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知识溢出效应,往往会积极进行协同创新,从而提升产业链高端环节附加值率[8]。最后,通过将产业链上占据低端附加值的企业进行横向整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累积更多的利润,使链内资源有效集中于创新溢出效应显著的高端附加值产业,实现“三去一降一补”,从而推进产业从“数量追赶”转为“质量为先”的高质量发展。

如果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产业链上各个节点依然是彼此孤立的信息孤岛,企业无法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实现协同运作,一味地进行规模扩张可能无法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结构。产业链整合的结果是风险、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即通过产业链整合能够完善产业链主体协同机制。从长远看,在技术快速变迁的形势下,企业通过整合能够接触更多新的知识和技术,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产业链的跨界整合现象,基于产业链条上的行为主体为了获得互补性资产可能与源自不同产业的企业协同合作、共享资源、开发新产品,从而满足不断变化的多方消费需求[9]。在这一过程中产业链协同机制通过资本与知识共同驱动,通过将分散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知识协同起来,防止出现“断链”“掉链”“堵链”等现象,从而推进产业从“规模扩张”转为“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的生态绩效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想实现冰雪体育产业从“白色经济”转变为“白绿经济”,应全面审视整个产业链体系。目前而言学者大多认同产业链整合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升生态绩效。尽管大部分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的目的是减少交易费用并追求最大化利润[10],但是在整合过程中政府为了低碳发展目标,也会鼓励整合一些高耗能低收入企业,从而建立产业链循环共生网络,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11]。

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整合模式

关于产业链的整合模式,由于国外较少将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其不同整合模式划分的文献较少。国内学者结合不同行业的现状,从不同视角出发归纳和阐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模式。一般而言,诸多学者倾向于将产业链整合模式划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也称为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这是目前最普遍也是认可度最高的产业链整合划分模式[12-13],本文也采纳此种划分模式。也有学者基于产业链的对象是交易关系的观点,认为产业链整合模式包括一体化、外包和结盟三种模式[14]。

(一)纵向整合

产业链纵向整合一般是指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在外部动态环境的影响下,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其位于上下游环节的其他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控制的过程。按照企业纵向整合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前向整合和后向整合[15-18]。当产业链上游环节的企业向下游渗透整合时即为前向整合,当产业链下游环节的企业向上游渗透时即为后向整合。这里所言的上下游是相对上下游环节,例如冰雪体育产业链中赛事运营和媒体传播相对于衍生产业都是上游。

从赛事IP运营纵向整合考虑,优质的体育赛事资源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增强受众用户粘性扩大变现市场,吸引产业链各参与方获取更多的商业赞助、传播渠道、衍生服务等,从而提升产业链中游和下游各参与方的利益。因此,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一方面鼓励申办和承办一些国际赛事,例如河北省政府支持张家口常态化举办国际雪联和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世界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单项赛事,另一方面相关地区也在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运动赛事IP,例如广东省政府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滑雪精英挑战赛,使得位于上游的冰雪体育赛事IP类型逐渐多元化,包括高山滑雪、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项目。目前冬奥会激发了消费者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热情,然而民众所能接触到的冰雪体育顶级赛事IP都较为单一,在后冬奥会时代冰雪体育消费潜能仍有待深度挖掘。冰雪体育消费潜能的挖掘有赖于媒体传播的加持,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媒体传播能够借助传播渠道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我国赛事资源和媒体传播仍处于较为割裂的状态,由不同的经营主体控制作业。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赛事资源链接到大众消费者面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赛事资源企业可以考虑纵向整合中游的传媒企业,使赛事资源能够更顺畅和广泛地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同时能够进一步刺激下游的冰雪旅游企业的市场潜能释放,增强赛事资源在整条产业链中的辐射作用。从体育场馆运营出发,体育场馆运营方可以将围绕体育场馆的专业化产业和衍生产业进行纵向整合,形成以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冰雪体育场馆业。比如,江苏镇江体育会展中心以专业体育本体产业为核心,整合了与体育相关联的服务产业,并培育多元主体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大型体育场馆“1+X+Y”的发展路径。

从冰雪产业链下游衍生产业的纵向整合出发,从冰雪产业链下游来看,近年来我国冰雪消费倾向仍以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为主,但是冰雪运动消费理念尚未形成。由于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与群众多元化、品质化、互动化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冰雪运动参与频率较低,约70%的滑雪人群为一次性体验者,一定程度存在盲目奢侈消费、轻视运动体验等不足之处。下游的冰雪体育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纵向整合中游的新兴媒体打造自身地区的旅游口碑和品牌效应,积极利用好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冰雪运动消费理念能够快速和广泛地触达目标用户。我国冰雪产业下游的衍生产业较为多元化,集中于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占据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例如观光(长春冰雪旅游节、克拉玛依冰雪旅游文化节)、运动(滑雪、滑冰等)和探索(攀冰、高山和极地探险)等分布都较为独立和分散,未能实现全面融合。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企业需要通过纵向整合弥补这一“孤链”状态,加强冰雪体育衍生产业互相融合的进度,进而延伸冰雪体育产业消费价值链。例如以推进冰雪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融合为目标,需要推进部分区域的餐饮企业、观光企业、培训企业等纵向整合,从而纵深推进我国冰雪体育衍生产业的融合程度,促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二)横向整合

产业链横向整合一般是指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企业通过并购、合作或者重组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DIETZENBACHER等指出以并购方式对横向产业链加以整合乃至于对同类型企业开展收购,是能够实现企业规模的有效扩张的[19]。

从冰雪体育产业链上游赛事运营的横向整合考虑,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为激活和丰富赛事资源市场,已逐渐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未来自主举办的冰雪赛事数量、参与人数、商家赞助金额等都将可能迎来新的增长高峰。因此相关赛事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横向整合有关企业,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和其自资本力量,培育扎根本国广大体育市场的具有绝对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多样性体育赛事。从冰雪体育产业链中游媒体传播的横向整合考虑,由于我国赛事电视转播市场始终处于非市场化形态,目前传统电视媒体仍为主流媒体渠道,但是相较于网络传播媒体和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广告,收入模式单一化。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具有与用户实时互动的优势,内容具有时效性,尤其在移动端的便携性不断扩大了用户覆盖度。“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要求推动了传媒体制的改革,传媒企业可以通过横向整合减少市场内同类企业,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传媒产业横向整合程度适当提高,有利于提升冰雪体育产业链内资源利用效率,扩大产业经济效果。对比国外知名的冰雪体育传媒公司,我国缺乏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体育传媒运营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从事招商与咨询、包装、推广到其他商业开发等各方面一站式专业化服务有所欠缺。通过横向整合传媒产业内可以形成报刊、网络、电视等跨媒体和跨平台的交叉复合价值链,一定程度上深度挖掘了产业潜能。

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的横向整合包含横向合并和组合联盟两种方式。首先,针对横向合并方式,冰雪体育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如冰雪体育旅游企业为了实现其全面发展,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会与当地的温泉、民俗、古商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其地区特有的旅游特色产品体系。例如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就形成了旅游企业、娱乐企业相结合的特色产业链群。冰雪体育娱乐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会横向整合相关培训企业,通过对需求端消费者的需求分析,促成娱乐与培训企业的横向兼并。其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升级产业链的目的,提升产业链价值。我国产业链下游的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许多冰雪器材设备用品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缺乏自主品牌,科技创新能力弱。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或者大数据平台,可以提升冰雪体育用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发出新型时尚、绿色环保的体育用品以及通过契约形式约束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其他组织机构,增强各主体的联合价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冰雪体育科技联盟内的各骨干成员都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化创新要素、攻克重大科技任务等方式,着力解决冰雪体育科技领域中的“卡脖子”技术,从而为推进新时代新阶段冰雪体育科技、冰雪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三)跨链融合

产业链跨链融合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链的企业进行跨链整合的过程。我国冰雪产业集群大多集中于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在近几年逐渐开始形成冰雪体育产业集群。

推进冰雪体育产业链和互联网产业链的跨链融合。黄建富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产业链整合创造条件,产业链整合是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耦合,将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整合注入到传统产业中,为传统产业发展开发出新的引擎,突破原有发展束缚[20]。近年来,“冰雪+数字技术”逐渐发展为冰雪体育产业的新业态,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冰雪体育产业链混合整合提供了可用渠道,为形成“冰雪+数字技术”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形态提供了可能。冰雪体育产业链内企业尤其是赛事运营方,可以考虑借助VR技术打造线上冰雪赛事模式,打破地域、年龄、性别限制,提升赛事可参与性。目前,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体育赛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不少消费者不能去现场进行观看。VR技术为体育赛事提供了一种新的业态服务模式,未来体育赛事可以将VR产业进行整合,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赛事直播的过程,从而降低疫情带来的风险。例如,2015年蚁视科技就开始尝试“VR+体育”的跨界合作,并与中网合作对中国网球公开赛比赛现场实况VR录播,开创了体育赛事跨界科技创新体验的合作新模式。冰雪体育产业链内企业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突破以往冰雪体育产业地域空间的局限性。通过大数据技术缓解冰雪体育产业链中供需失衡的问题,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冰雪运动消费需求将与上游的赛事和衍生服务产业精准匹配,从而使消费者体验到个性化的冰雪服务。例如消费者常常面临着交通、餐饮、培训等信息获取较少的问题,导致滑雪产业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便于消费者准确清晰地获取交通、住宿、教练等信息资源,企业也能够通过服务营业状态和消费者评价不断改善其服务质量,拓展其商业模式。

推进冰雪体育产业链与文创产业链的跨链融合。目前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一直处于低附加值地位,如何推动冰雪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了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技术升级并非是驱动冰雪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动力,通过与知识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也能够实现。当前,以95后为代表的Z时代消费者的崛起,其消费意识逐渐趋向理性化和国产化,同时他们也更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设计化。冰雪用品制造产业和文创产业的横向渗透和有效衔接满足了当前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也推动了冰雪用品制造产业由“制造”向“创造”升级。特别是,冬奥会开幕后,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火爆,促进了集群区域内关联企业的协调合作,直接拉动了低附加值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经济,还对有关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进行了流量赋能。由此可见,冰雪体育产业链与文创产业链进行跨界融合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乘法效应。

推进冰雪体育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的跨链融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鼓励各产业不断推进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以实现“双碳”目标。冰雪体育产业横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典型的复合产业。尤其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以冰雪服饰低端制造为主,其与橡胶、化工、纺织等高碳排放工业深度关联,因此冰雪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已经受到重视。此外,大型冰雪体育场馆在赛事运营期间也会产生大规模的碳排放。尽管生态环境部已经将大型体育赛事的碳排放纳入宏观管理体系,但是相比于国外冰雪体育绿色发展,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新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已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战略性资产,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而其低碳清洁的产业属性与冰雪体育转型升级诉求具有内在的契合度,因此,推进冰雪体育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融合具有合理性。例如,北京冬奥会场馆就依靠于河北张北、尚义等风电场输送的绿色电力,实现了碳排放的全部中和。因此,冰雪体育产业链中的低端制造业和场馆运营业可以考虑与新能源产业进行融合,打造“白+绿”的融合经济发展方式。

五、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整合的对策

在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体系暴露了一定的缺点和未来发展的局限性,如产业链链条较短,各环节资源匹配较差,下游环节大部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薄弱等。随着国内冰雪体育运动的需求向优质、个性化、品牌和绿色的方向转变,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整合模式正是冰雪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环节和有效途径。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冰雪体育产业链,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整合仍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不仅需要通过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加以指导而且企业应依据整合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因此,本文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分别根据其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有关对策。

(一)促进冰雪体育产业链纵向整合的有关对策

从政府角度出发,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改善和扶持冰雪体育市场环境的政策,但是针对冰雪体育发展中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堵点和难点等问题缺少精准发力的指导性政策。首先,在冰雪体育产业链纵向整合实践过程中,政府应考虑到不同环节的整合主体因其整合方向的不同,其所受的影响因素并不一致。政府不仅要考虑整合过程中的共有性还应考虑其主体特殊性,从而出台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加以指导。例如对于以体育旅游企业为主导的后向整合,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专用性资产投入,同时也应加大对公共性资产的投资。以运营赛事IP企业为主导的前向整合,政府应鼓励其与竞赛表演业有效整合,增强运营赛事的联动效应,带动对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的整体发展。其次,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各环节都缺乏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政府应扶持链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行业品牌。一方面,政府应为区域内的优势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观测国内传统市场走向,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建立灵活生产制度,有机链接需求方采购需求,维持稳定现有的需求企业和相关行业的业务关系和供需合作。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开发冰雪体育产业中存在需求的新兴产业,及时促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育新兴需求并保障长久需求。最后,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空间布局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冰雪体育有关企业在规模、技术水平、服务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所以政府要认识到企业在纵向整合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企业需要有限培育和扶持行业的优势企业,鼓励其进一步实施上下游的纵向整合,但是对于一些不具备纵向整合能力的企业,政府也不应该采取干预措施强行推动其纵向整合。

从企业角度出发,首先,企业自身需要提升自我的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位于冰雪体育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避免自身被市场淘汰和被整合。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冰雪产品及装备制造业发展仍落后于国际水平。一方面,国内冰雪产品自主生产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对于研发的投入有限,产品的创新性和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仍以代加工为主,导致企业利润少且市场小,生产不断缩水,随时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兼并整合的风险。从以上两方面出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便在纵向整合过程中占据主要优势地位。其次,处于产业链中的优势企业应借助优势尽可能整合价值增值功能强的资产和项目,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纵向整合。如果企业选取了不合适的整合对象可能不会匹配整合主体,从而减弱纵向整合的有效性。例如位于中游产业链的媒体传播较少进行向后整合活动。最后,产业链纵向整合包含两种方式,企业需要合理运用纵向一体化及纵向拆分。两种纵向整合方式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企业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形和外部环境选择最优的整合模式。

(二)促进冰雪体育产业链横向整合的有关对策

从政府角度出发,首先,由于赛事运营处于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我国冰雪赛事数量较少且缺少精品赛事。例如我国大众滑雪赛事近两年才开始兴起,全国大众高山滑雪比赛和全国大学生滑雪比赛仅举办了两届,比赛数量十分有限。竞技高山滑雪赛事虽然在我国举办了十多年,但由于我国一直没有高山滑雪比赛直播报道,大众对这项运动几乎不了解。如今,媒体对滑雪比赛的宣传力度仍然缺乏,在网上很难搜索到大众滑雪比赛的相关信息和报道,大众滑雪赛事无人问津、缺乏知名度。政府应该借助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契机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主要是政府各部门通过对体育赛事实行简政放权的方式发挥其引导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提升冰雪体育市场的开放度,将更多的赛事运作交由市场运行。其次,政府应完善企业横向整合过程中的契约机制。企业在横向整合过程中短时间内需要承担大量的风险。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完善企业横向整合的市场契约机制,如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部门,跟进企业的整合信息动态,提早识别因企业过度整合引发的风险。最后,政府需要完善融资体系,保障冰雪体育产业链横向整合所需的资金供给。企业在横向整合过程中涉及到兼并同类企业和重组企业的资本运作,在此过程中完备重组的资金是横向整合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链投融资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些对冰雪体育企业的整合过程进度受阻,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政策引导和杠杆方法作用以完善冰雪体育产业的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冰雪体育产业,为冰雪体育产业链横向整合提供多渠道融资。

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在横向整合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首先,企业需要选择和自身企业可融性较强的企业。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过程中会使自身的经营范围发生变化以及管理层的迭代。企业在横向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与自身企业管理风格和业务范围较为一致的企业,减少被整合企业员工的排外情绪,以便整合进程更顺利。其次,企业在横向整合过程中应量力而行。企业横向整合的目标是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如果选择整合规模相对较大企业,那么需要交付高昂的资产,可能会面临资金流断链等财务危机。如果选择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横向合并,有可能不能达成企业实现规模扩大的目标。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每一次的横向整合活动都需要承担风险,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未能合理估计自身的管理能力,盲目进行横向整合有可能致使企业破产。最后,企业需要提升横向整合后的创新能力。例如冰雪体育产业链上游有多种冰雪体育赛事,赛事资源的用途多样性使得赛事IP运营的有关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赛事资源后,能够将这些赛事资源进行重新组合,进行赛事项目方面的改革创新,例如考虑冰雪体育赛事受众的年龄结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开设相应的冰上运动赛事。企业在整合赛事资源后也可以开发针对有特殊受众群体的精品赛事,形成IP效应。例如企业可以重视大学生市场,围绕大学生所关注和喜爱的冰雪赛事活动开发一些线下体验项目或者设置一些奖项吸引大学生前来参赛。

(三)促进冰雪体育产业链混合整合的有关对策

从政府角度出发,首先政府可以依据自身地区产业特色,将冰雪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冰雪体育产业融合是目前发展的新形势,数字出版、3D 动漫、VR 游戏产业等进行跨产业链融合延伸,从而丰富产业链下游的内容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例如以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富龙四季小镇为例,该小镇已形成了“冰雪+”酒店、商业、养老、医疗、休闲等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新城镇,将当地的其他产业链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产生了“1+1>2”的放大效应。其次,政府应加强数字技术在冰雪体育产业链中的嵌入作用。更具体地说,将数字技术与冰雪体育相关领域相结合,从而逐步催生在线观看冰雪体育赛事、在线冰雪竞技娱乐等诸多体育新模式、新业态。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冰雪体育产业链消费端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整理,从而与产业链上游企业共享信息资源。政府也可以建立产业服务平台,借助数字平台促进整个冰雪体育产业链所有参与者的连通性,适配需求端资源更加精准,从而减少实体店资源占用、降低企业整合成本。最后,政府应不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职业资格制度,提升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人才是推动冰雪体育产业整合的重要驱动力和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冰雪体育管理人才。冰雪体育专业人才的短缺会阻碍产业链自身的发展,也会对整体冰雪体育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跨界融合人才也是冰雪体育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于冰雪体育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府应增加冰雪体育专业人才的鼓励力度,如增加资金投入,随着产业链的整合发展过程,人才所需的能力也在发生变化。通过校企合作形式不断提升在校学生的就业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的人才缺口。其次,地区企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模式,通过学习国外冰雪体育管理模式,鼓励培训参与者利用合适的解决方案来选择实践学习环境。

从企业角度出发,首先,企业应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当前,我国民众对冰雪体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对冰雪体育赛事、冰雪运动装备、冰雪娱乐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数字化应用打破产业链整合壁垒,积极发展冰雪体育重点旅游地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并将冰雪体育下游产业与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小镇相结合,探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提升冰雪服务水平。推动冰雪体育产业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提升冰雪产业链价值。其次,企业应重视与从事高附加值的企业进行联动,从而驱动冰雪体育产业价值链的变动。冰雪体育产业大多企业目前处于低附加值,如果要攀升价值链高位就需要与高附加值的企业进行合作联动,从而在中观上达成冰雪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例如冰雪体育产业链可以与文创产业链进行融合,伴随着国力增强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和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具有本土特色、文创特征显著、注重颜值的产品迎来了大发展阶段。但是位于下游的国内冰雪体育旅游的文化产品单一、缺乏地域独特性,游客黏度低。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动漫和影视创作的公司合作,制造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冰雪影视作品,毕竟目前消费者大多基于网络平台内容认识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文创企业合作开发冰雪体育纪念品,游客消费的不仅是冰雪旅游文化纪念品的手工价值,更是区域的独特文化,所以在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创新开发过程中,需融入本土化元素,尤其要重视国潮元素。冰墩墩的大火就证明了体育用品企业与文创合作的重要性。最后,企业需要重视绿色发展,在前期冰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部分不良企业肆意破坏雪场周围植被以扩充滑雪场地面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趋势发展白皮书》(https://doc.mbalib.com/view/2e85c7057408504448116faadacb9fb4.html)。

② 数据来源:《冬奥会带动冰雪产业链发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175406619186802&wfr=spider&for=pc)。

③ 2021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冰雪产业链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产业链春之奏鸣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